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开课(29张ppt)课件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开课(29张ppt)课件
第一课时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 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 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 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 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 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 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 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不合乎
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所谓“仁”者,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 站
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目录
第二课时
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 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 看法?
• 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 弓、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述了 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
u思考与讨论
l孔子眼中的【仁】? l哪些句子阐述了具体怎么做? l“仁者见仁”,我们来说说身边的“仁”。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l孔子眼中的【仁】
1、克己复礼为仁: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
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目录
l比较孔孟的“仁”
孔子的仁学思想
孟子的仁政学说
1.作为伦理学范畴的 1.仁的来源。孟子“仁政” 仁, “仁”是核心。 学
⑴爱人。
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仁政学说。
⑵忠孝。
⑴“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
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
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 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 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 '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 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 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 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 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 影无踪。'
钓鱼的营销哲 学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
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 钓都毫无收获.
那两为钓鱼高手个性很不相同.其中一人性格 孤僻,不爱搭理人,独享垂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 是个热心 豪放 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 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 的诀窍而钓到很多鱼,每十尾分给我一尾,不满十 尾就不必给我.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
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 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 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 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 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 很遥远吗?'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 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 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 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 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 '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⑶归仁。
⑵反对暴政、“省刑罚”的政策。 2.作为政治学范畴的仁。
⑴为政以德。
⑶“分田制禄”、“制民恒产”的经济思想。
⑵为国以礼。
⑷轻徭薄赋,不违农时的主张。
⑶养民也惠。
⑸保护工商的思想。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目录
l学以致用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 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 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 “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 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 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 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 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 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 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 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 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 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 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 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循
礼法的规定。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处世的角度来
看,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
设
身处地地体贴他人。 3、“仁”的核心:“其‘恕’乎?”这 个答案
好记。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
本
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
常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目录
l具体阐述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双方一拍即合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群人中,同样也传 授垂钓技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 时间都用来指导垂钓者,但获得的竟是满满一 大筐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
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为人们 服务的乐趣,闷钓一整天,收获远没有同伴多.
你赞成谁的做法: 为什么?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 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 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 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 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 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 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 仁。'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目录
1、‘仁’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通过学 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把 自己有关‘仁’的体会用文字写出来,与 其它同学们交流。
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才 能够实现'仁'。
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 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 —仁。
学生自行质疑,分成小组讨论, 要求: 1.每组成员中必须有一人朗读, 一人翻译,一人谈自己的看法, 其他成员补充,一人从现实中举 例。 2.认真讨论,质疑。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