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堂教学的导人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2.(1)接近水平;(2分)
3.(2)合作水平;(2分)
4.(3)理解水平;(3分)
5.(4)乐生水平。
(3分)
6.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7.现代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及其掌握程度。
从内容上说,一
般包括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
从知识形成的类型上说,有间接知识,也有直接经验。
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类型:
8.(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
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9.(2)条件性知识,即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
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
10.(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
与之相关的知识;
11.(4)文化知识,即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以实现教育的文
化功能。
12.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答:主要有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论述题主要是对理论观点进行阐述,要求必须有联系实际的内容,但答案不求一致。
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体会,
谈谈维护和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
(1)自我修养的提高;(3分)
(2)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助;(3分)
(3)专家的处理;(2分)
(4)社会支持系统。
(2分)
(1)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着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责任感与工作感及自尊心的冲突。
特别是目前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教育界也受一定影响,很容易使教师内心发生波动或倾斜,加剧了内心冲突。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教师承载着很重的工作,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3)压力时有生理变化,必然也有心理变化。
心理变化有适度与过度之别:适度的心理反应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过度的心理反应,超过了机体自身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引起各种生理或心理问题。
这位老师就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造成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退化;认知反应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和自我评估能力降低等。
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不断提高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要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要有健康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分析题主要是从案例出发,灵活运用教师的有关理论,分析案例,分析题答案不求一致,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
事实也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工作以后,仍然热爱学习,他把学校开设的各科教材、参
考书都自学了一遍,有的还做了练习题,他为了了解学生的健康,攻读了专门的医学著作。
他还了解数学、物理、生物、电子学等学科的最新科学水平。
还朗读了遗传学、自动化技术、天文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
他的藏书有2万多册。
后来,他还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下,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都成为读书爱好者。
问题:请结合这个例子,谈谈你对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
答:1.关于教师的知识或者素质,有一种理论叫“河源论”,即教师要像一条河,河水要源源不断。
教师的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
由于知识增加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这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一个人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在教育上取得成绩。
(10分)
2.因此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们提倡如下理念:第一,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第二,发展和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第三,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第四,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是完全可能的和有潜能的;第五,应该结合工作与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增强学习与发展的针对性。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