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修 水稻栽培基础知识

新修 水稻栽培基础知识

水稻栽培基础知识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学习资料目录前言 (2)第一章水稻的一生 (2)第二章培育多蘖壮秧 (3)第三章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 (8)第四章争取壮秆大穗 (11)第五章提高结实率 (14)第六章高产栽培要点 (17)前言为了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主要是杂交水稻,含杂交水稻制种﹑繁种栽培),提高水稻产量,我们总结群众的经验,通过科学分析编写这本教材,以提高员工和农户的栽培技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

水稻的生产能力是非常高的。

一粒杂交水稻种子,通过一百多天的生长发育,可生长获得1000多粒甚至几千粒稻谷。

水稻这种巨大的物质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总结认识这些规律,善于利用这些规律,就能获得更大的收获!第一章水稻的一生水稻的一生可分为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生长方式。

一种叫营养生长,一种叫生殖生长。

习惯上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又可分为秧苗期﹑分蘖期﹑稻穗发育期﹑结实期四个生长时期。

营养生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分蘖数的增加。

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分蘖期又可分为回青期﹑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插秧后,秧苗有一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停滞,发生新根的过程,这就是回青期。

抛秧的因为植伤少,回青期不明显。

回青后开始分蘖,并且愈来愈多,直到稻株开始拔节,由于生长中心已经转入(早熟品种)或即将转入(中迟熟品种和感光品种)生殖生长(幼穗分化),一般不再继续产生分蘖。

这些分蘖可分成两类:能正常结实的分蘖,叫做有效分蘖,不能正常结实的分蘖,叫做无效分蘖。

在正常情况下,杂交水稻迟熟组合,在幼穗分化前有三片叶以上和较强壮的独立根系的分蘖,大多数可以成穗。

中迟熟组合在幼穗分化时有三片叶和较强壮的独立根系分蘖,大多数可以成穗,早熟组合在幼穗分化二期前有三片叶和独立的根系的分蘖,还可以成穗。

应以幼穗分化为界,根据不同熟期的组合和禾苗生长封行情况以及土质条件来区别判断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生殖生长的开始标志是稻株的幼穗开始分化,这个时间一般在抽穗前的26~32天。

生殖生长除稻穗的分化发育成长外,还有节间拔长﹑新叶抽出﹑根系深扎等营养生长同时也旺盛地进行。

应该说,稻株的幼穗分化开始前是营养生长;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抽穗后到成熟,才基本上是生殖生长。

由于幼穗分化开始后,稻株的生长中心已转入稻穗的分化发育,因为稻穗的分化和发育对夺取高产关系极大,一般都是把稻种萌发到幼穗分化这一期间叫做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把稻穗分化到成熟这一期间叫做水稻的生殖生长阶段。

生殖生长的显著特征是稻穗的成长和谷粒的灌浆充实。

这一阶段分为稻穗分化发育期和结实期。

习惯上幼穗分化一﹑二期为枝梗分化时期;三﹑四期为颖花分化时期;五﹑六期为花粉减数分裂和幼穗伸长时期;七﹑八期为花粉成熟期。

结实期从抽穗到成熟,又可以分为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

幼穗分化发育是决定每穗粒数的时期;结实期是决定结实率和粒重的时期。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水稻产量的结果。

水稻高产栽培必须从秧苗抓起,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培育多蘖壮秧“秧好一半禾”,要想种稻高产,首先要育好多蘖壮秧。

(一)浸种催芽一粒稻谷,剥开外颖(谷壳)就见到米粒,在米粒靠外稃基部一侧,有胚,米粒其余部分叫做胚乳。

胚包括胚芽(幼芽)、胚轴和胚根(幼根)。

胚是稻谷的生命点,如果胚死亡,稻谷就丧失生命力。

胚芽或胚根或者胚芽和胚根同时突破稻壳,开始生长发育,就叫稻谷萌发。

(见图1、2、3)稻谷萌发必须具有的水、温、气三个条件。

1、水分:籼稻含水量在13%以下,可以长期储藏。

吸收水分达到占本身重量25%时,就可以开始萌发,吸收水分达到40%时,最适宜萌发。

浸种是稻种发芽的必须条件。

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因谷壳薄、透水性好,浸种时间早春要12个小时,晚造只要6-8个小时即可。

浸种时间太长,会使胚乳中的营养物质渗出发粘(称为现糖),种子内容空虚,降低发芽率。

种子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能透过谷壳看出腹白和胚为度。

2、温度:稻谷萌发必须有适宜的温度。

籼稻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宜的温度为30-35℃,最高温度为40℃。

如已吸足水分,温度在12℃以下,则不能萌发,时间一长,病菌侵入,就会烂种。

若温度超过38℃则抑制幼芽生长,超过40℃将会烫死根芽。

在25℃以下的温度,稻种虽然能萌发,但萌发持续的时间长,出芽参差不齐。

在30-33℃的环境下,对萌发最有利,破胸整齐。

在破胸后要将温度降至20-25℃,以降低幼根幼芽的生长速度,减少胚乳的消耗,有利催出粗壮的根芽,使秧苗三叶前有充足的养分成长壮秧。

3、氧气:稻种在萌发时,要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以使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为可溶性的糖类和氧化物,供给胚的生长。

进行呼吸作用,就需要氧气。

稻种在浸水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萌发。

这是因为水稻的祖先曾长期在淹水的条件下生活,形成一种“无氧呼吸”(也称“酒精发酵”)的适应性。

“无氧呼吸”就是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不吸氧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胚的生长发育。

缺氧对水稻萌发生长将有严重问题:(1)在无氧呼吸时,要得到同样的能量,据科学测定需要消耗比有氧呼吸大约要多27倍的营养物质,使得秧苗生长衰弱;(2)秧苗和幼根对缺氧的反应完全不同。

缺氧时(如灌深水),幼芽以细胞伸长方式进行生长,幼芽的伸长比有氧时快得多,表现瘦弱细长;幼根则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长,缺氧生长就慢,深水下几乎不能生长,萌芽的稻种有芽无根或“头重脚轻”,遇到低温就会闷种烂芽。

水气适宜的条件,先长根后长芽,根系发育好,成秧率高。

“湿长根,水长芽”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水稻一生的规律。

要使稻种萌发整齐,秧苗健壮,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外,还必须有充足的通气条件,供给氧气。

(二)育秧1、叶龄稻种萌发后,从地上部来说,首先长出芽鞘(无色),接着长出不完全叶(即鞘叶),出现不完全叶后,秧苗呈现绿色,称为“见青”。

以后从不完全叶的叶鞘内长出第一片完全叶“简称第一叶”,从第一叶鞘内长出第二叶,从第二叶鞘内长出第三叶……等等。

一个品种在大体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其一生中主茎总叶片数大体相同,变动不会太大。

因此,从秧苗期开始,我们就可以像人用年龄来表示年青或年老一样,用主茎已出生的叶片数来表示稻株的年龄,这就叫做“叶龄”,一定的叶龄代表着稻株内部生理上一定的发育时期,所以叶龄可以比较精确地表示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

主茎总叶数相同的不同品种,在叶龄相同时,其内部生理上发育时期也大致相同。

但主茎总叶数不相同的品种,即使叶龄相同,也不会处在相同的发育时期中。

弄清楚叶龄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对看苗诊断,决定栽培措施大有参考价值。

2、促进根系良好发育播种后,培育的重点在促使其迅速扎根和形成强壮的根系上。

稻谷萌发后,最早伸出的是一条胚根(又叫种根)。

第一叶长出后,在种根基部上方长出几条称为“鸡爪根”的次生胚根,是分蘖节以下的节位上生长的根,起“立苗”、吸收肥、水作用。

培育壮秧首先要使这些根迅速生长并且全部扎入土中。

如到了二叶期,种根和鸡爪根尚未扎入土中,会大量发生飘秧、倒秧,造成成秧率低,禾苗生长不整齐,严重影响秧苗质量。

根的生长发育需要氧气。

要使根系发育良好,必须向根部供给氧气。

叶片长出后,可以由叶部气孔吸入氧气,然后通过体内的细胞间隙送到根端,在叶片长出前,此路未通,根部最容易缺氧。

农谚称为“湿长根,水长芽”。

秧苗必须用落干秧板的方法,直接向根部供氧,促进根系健康生长。

秧苗的主要根系是发生在分蘖节上的不定根,可发生不定根的节位随品种的主茎叶片数而定,通常由7-13个。

成为缩得很短的地下茎节。

水稻的次生根由下向上一节节地按顺序发生,所以形成了水稻密集的须根系。

常规稻秧苗叶龄在三叶以下时,未具有发生不定根的能力,到四叶期,最基部的分蘖节上才开始发生吸水、吸肥能力强大的不定根。

杂交水稻不育系和其杂种一代,因具有野生稻的生长特性,在二叶时即可生长不定根。

常规稻到了四叶期,杂交水稻到了三叶期最基部的分蘖节上才开始生长吸水、吸肥能力强大的不定根,苗基部也由于分蘖节的形成而开始长粗。

四、五、六叶期生长不定根节不断增多,秧苗发根能力也愈来愈强。

二叶到三叶期的秧苗,处于“断奶期”,发根能力差,插秧容易死苗、“僵苗”,不适宜插秧,三至四叶期宜抛秧,四叶一心开始,在气温稳定时可以小苗插秧。

早春天气不稳定,宜秧龄大一些插秧,晚造宜秧龄小些插秧。

3、保证秧苗的养分供应胚乳中的养料,一般可以供应到三叶期。

由于胚乳中储藏的蛋白质已分解完毕,胚乳中的养料只能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氮素供应已不能满足细胞分裂营养体生长的需要,秧苗在三到四叶,胚乳储藏淀粉已供应完,以后的生长就完全靠秧苗本身吸收和制造养料。

三至四叶期又是分蘖、不定根生长和秧苗长粗的转折点,养料供应充分,秧苗分蘖早,苗粗壮;养料缺乏,秧苗瘦弱,分蘖推迟。

因此,一叶一心应施氮肥,使断奶前准备充足养料,达到三叶分蘖长粗的目的。

4、秧苗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1)温度:籼稻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低于12℃,其幼芽和幼根都停止生长。

秧苗一叶一心前最耐低温,2-4叶期抗低温的能力最弱。

遇到连续的低温天气,秧苗生活力减弱,容易感染病菌造成烂秧。

较为多见的是根系活力差,受病菌感染失去吸水能力,阴冷天过后突然天晴,出现大量生理失水,造成青枯死苗。

防寒育秧最好的方法是薄膜育秧。

不采用薄膜育秧的,一叶一心前遇到低温,以采用落干秧板,湿润护苗为主。

二叶后应在低温冷害时保持水层护苗,待气温稳定回暖再排水炼苗。

但长期淹水又会闷死“即缺氧”种芽,根系生长差。

因而早春防寒育秧要协调好“水”“气”的矛盾,“以水护苗,以气养根”,根据天气的变化科学调配。

(2)光照:必须在光的作用下,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系吸收来的水分、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

如果没有光,秧苗长不了多久,生命就会停止。

低温寡照天气秧苗不能现青发绿,已发绿的叶色转淡,变成白化苗。

光照不足,叶片和叶鞘细长柔软不能形成壮苗。

光照充足,是壮秧的物质基础。

自然光照的强度我们无法控制,但可以采用疏播的方法来满足秧苗对光照的要求。

所以疏播是培育壮秧的关键。

播种量应掌握在移植时秧苗能满足光照需要来确定5、育成分蘖多,发根能力强,抗逆性好的分蘖壮秧秧苗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送来的水,进行光合作用,首先产生糖。

糖和根系吸收来的氮素结合,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蛋白质的增长,稻株就不能生长。

除了蛋白质,还需要纤维素等的碳水化合物,以构成细胞壁。

当根系吸收来的氮素很多时,光合作用最初的化合物的绝大部分就会与氮素结合,用作合成蛋白质的材料,因而细胞分裂很快,秧苗生长迅速,叶色变浓绿(俗称“黑”),组织变柔嫩。

当根系吸收来的氮素适量时,则光合作用最初的产物糖,一部分与氮素结合合成蛋白质,另一部分被转化成淀粉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在秧苗体内积聚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