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作文评分标准及记叙文的写法和范文
作文评分标准及记叙文的写法和范文
3、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 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 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 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 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 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 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示例二、三
示例二: 树上的鸟儿,静卧着,诠释着秋天的 人和事 ------结尾 (景物描写,自然收束全文,点名主题) 示例三: 在秋季里,农民受获了庄稼,树木 收获了果实,我收获了做自己的道理。将 其藏在心中的一隅。 --------结尾 (结尾议论,升华主题)
零距离
• 只剩下墙角哪里的两个座位了,算了,先将就着 吧,反正以后要调的。开学后的分班总是那么令 人讨厌,我把书包放在仅剩的一个凳子上,转身 离开了嘈杂喧闹的班里。 •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头上冒火的大小姐,带着 焦急但更多的时愤怒,突然她转身——进了我分 到的哪个班,呵,没想到这个“怨妇”是我们班 的。 • 她左顾右盼,但很快有了目标——只见她潇洒的 将我的书包拎了起来,“啪”往桌上一送,把凳 子往边上的那个座位一拖,安心舒适的坐了下来。 “我说,那个凳子是我的。”她看了看她坐的, 说“很抱歉,但我坐上了,你再找个吧!”好吧, 我先要平静一下,我承认没有遇到过如此的同桌,
摘要
• • • • • • 零距离作文训练要求 材料的选择 中间的写法 结尾的写法 示例一 示例二、三
零距离作文训练要求
一、立意的确定(确定中心) 1、化大为小,以小见大:通过颇具代表性的小事件, 来反映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 道理、社会关注的主题。 2、深入挖掘,平中见奇:要透过平常的生活,从平凡 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对一件事多想想为什么: 他、她、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3、另辟蹊径,凸现个性:对过去写过的、看到过的事 例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避开一般同学的立意,巧 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 新的启迪和感受。 4、大气磅礴,意高为峰:在文中充分体现你对人生的 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多问“为 什么,怎么办”,而后深入思索。
• 后来,只是听说:那天放学她妈妈在学校门口等 了她很长时间,以为会在路上遇见她,但她妈妈 在回去时也没见人。 • 每次,值日生都会摆正桌子,而我第二天会特别 留出条缝隙,以免与她“接触”。整体看上去, 桌子一下子像凸出了一块,而后来,墙角的那两 个座位竟零距离接触了,那条小路再也不会突兀 的出来一块儿了 • —— 七班•彭安华
• 2﹑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 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 材套路:“五个一”――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 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 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 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 (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 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 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 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 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 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 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 种生活中的可能”。从身边选取真实发生的事情, 予以加工整理,就能写出好文章。
(1)优秀作文开头的总体要求?
1 要服务主题
2 要短小精悍
3 要文采飞扬 (2)开头常见方法 方法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方法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方法三: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方法四:描写环境,衬托感情
穿插回放式记叙文写作模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 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 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 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 (引出材料③……)→结尾抒情、议论) 记叙文模式作文。 小结: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 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 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 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 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叙述完整事件,点明秋季。42分左右 二、中心突出,详略得当。45分 三、细节描写,情节起伏波澜。48分 四、立意深刻,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文面整 洁,书写规范。50分 五、构思精巧,语言生动形象,立意深远。54分 六、体裁不符合要求,40分以下,
议论性散文,文笔比较好的,42分
不足800字,50字一分,错字一个扣一分
中间的写法
1、尺水兴波法: 把事情的情节写得得引人入胜、起伏 曲折。常用技巧:“巧设悬念、巧设误会, 巧用抑扬、疏密相间、铺垫渲染”等形式, 形成起伏的波澜。 2、穿插回放式记叙文: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 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 情或议论点题)。 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 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
结尾的写法
1、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 也结尾了。 2、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 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 收拢全文。 3、引申式——结尾展开联想,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 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示例一
• 示例一 秋风萧瑟,凌乱了发丝,吹散了一地愁 绪。 ---开头 秋风瑟瑟,我拢起耳边的发丝,捡起了 奋斗 的信念。 ---结尾 ----------徐育淼 (首尾呼应,自然收束全文,事情结束了, 文章也结束了,首尾圆合,结果圆满。)
400字以下,15分
更改题目,扣2分
• 注重选材
• 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 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 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 好文章。比如一位同学写父亲来学校看我, 只选取见到父亲那一刻,把所见、所感详 细描写出来,最后巧妙点题,成为一篇简 洁但很真挚的作文。一花一草一树一木,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 一点小的触动能生发来去写,都能打动人。
• 既然是同班,以后还要相处,算了吧,我于是很 没面子地往那儿一戳,我搬来凳子时,全班对我 行注目礼,我彻底怒了,把桌子往边上猛地一拖, 中间隔出一条小小路,我讨厌这个同桌。 • 我想我对她的讨厌就如同这两个桌子之间的距离 一样,无法弥合,也不可能出现转机。也许老天 也可怜我有一个难处的同桌,阴着脸酝酿着。 • 怎么办,忘带雨伞了,我咬咬嘴唇,冲了出去, 快到学校门口了,停下避雨,有声音传来:你肯 定会感冒》“平静且带刺的声音。我猛的扭头狠狠 瞥着她,果然是她,除了他还会有谁呢?我起身 要走,她举伞”咱俩一路。”我怔怔的看着她, 但很快又扭过了头,心里却暗自庆幸:“还好有 她。” • 第二天,说我会感冒的她裹得严严实实,我不好 意思问,觉得这是她霸道刁蛮应得的。
二、材的选择(选什么事例来表现中心) 1、只选新的,不选旧的;——着眼当代,紧贴现实。 2、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从自己的 生活中找材料,写身边的人和事。 3、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写熟知的小事, 大事把握不了,不要高谈阔论。 4、只选深刻的,不选肤浅的;——事情中饱含深刻 的人生哲理。 5、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泛的;——要有具体的情节 (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不要通篇叙述、说教、分 析道理给读者听。 6、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有趣指的是吸引人, 不一定全是乐事,可以是感动人的事。 7、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避开一下了就能想 到的材料,可以列出来,挑选新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