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

③浓硫酸使润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二氧化硫___________;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
⑥运用铁制槽车和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改进之后,解决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实现了绿色环保,选项A正确;浓硫酸将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脱去生成水,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且生成的碳单质又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又体现了强氧化性,选项B正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该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利用上述密闭装置,如果没有按照规范添加反应物的用量,会存在危险,选项D正确。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
一、单选题
1.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改进装置后,有毒气体被碱液吸收,实现了绿色环保
B.浓硫酸在实验过程中体现了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D.该反应比较剧烈、危险,实验各物质的用量应按要求规范操作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AB.BC.CD.D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B、双氧水和MnO2反应生成氧气,甲中气球变大,且NaOH溶液和CO2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则乙中气球变大,故B选;
C、苯酚和Na2CO3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甲中气球不变,而NaOH溶液和Cl2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则乙中气球变大,故C不选;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溶解铜,2Fe3++Cu=2Fe2++Cu2+,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因此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等。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实验室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甲酸脱水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故B错误;
C.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振荡时,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得不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是易错点。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A.胆矾中加浓硫酸
B.浓硫酸与木炭共热
C.乙醇与浓硫酸共热
D.浓硫酸滴到蔗糖中制“黑面包”
6.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浓硫酸有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D
Fe3+有氧化性
Fe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某金属氯化物 中含有 ,则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高岭石化学式为 ,将其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______。
12.(1)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用字母填在横线上)
A.难挥发性 B.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F.催化作用
①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_______;
②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________;
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可用______方法分离。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可称为______。
溴和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__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
、 、 三者质量之比为1:2:5,则它们的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注意:浓硫酸和铁、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但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易错选项是A。
9.D
【解析】
【详解】
A.蔗糖遇到浓硫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以水的比例脱出,不是吸水性,故A错误;
B.a中品红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中溴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2.下列有关实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采用浓硫酸使甲酸脱水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气体
B.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纯乙酸乙酯常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进行过滤获得苯酚
D.有少量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制备氢氧化亚铁
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C.无水硫酸铜变蓝,可以用来检验水,但是品红溶液和溴水都有水,不确定使硫酸铜变蓝的水是否由反应分解产生的,故C错误;
D.Ⅲ中溶液颜色变浅,是因为还有二氧化硫,不退色说明二氧化硫反应完全了,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C项的无水硫酸铜变蓝了,说明有水,这个水不一定是反应中产生的水,还要考虑Ⅱ中的其他试剂,这是易错点。
10.B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说明反应生成较多的气体,内部压强大于外压;而乙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说明反应导致内部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来解答。
【详解】
A、浓硫酸和木炭常温下不反应,甲中气球不变,而浓氨水和SO2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则乙中气球变大,故A不选;
7.A
【解析】
【详解】
浓硫酸的不挥发性、脱水性与金属铁的腐蚀无关;因为浓硫酸具强氧化性,所以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铁膜而保护铁进一步被氧化;因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为稀硫酸,所以能与活泼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而使铁罐受腐蚀。故A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A。
【点睛】
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因浓硫酸具强氧化性,所以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为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而使铁罐受腐蚀。
B.浓硫酸与木炭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起到氧化剂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在浓硫酸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硫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与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浓硫酸滴到蔗糖中制“黑面包”,浓硫酸主要起到脱水剂和氧化剂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6.D
【解析】
【详解】
A.AB.BC.CD.D
7.储存浓硫酸的铁罐外口沾到浓硫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吸水性和酸性B.脱水性和吸水性
C.强氧化性和吸水性D.难挥发性和酸性
8.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有强氧化性,稀H2SO4完全没有氧化性
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A.AB.BC.CD.D
5.“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和小(直径小于10-7m),不易沉降(可漂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转化为SO2:会转化为SO3,使空气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与下列变化中硫酸的作用相似是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是S元素体现的,稀硫酸的氧化性是H元素体现的,故A错误;
B.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脱水性,故B错误;
C.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C错误;
D.常温下,浓硫酸和铁、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盐、二氧化硫和水,故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