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政策法规(免费)
8、软件工程标准化主要涉及:软件基础标准化、软件 质量保证标准化、软件管理和维护标准化、软件验证和 确认标准化、软件图形符号标准化、程序设计语言标准 化。
9、数据库标准化主要涉及:数据管理和维护、数据模 型、数据库语言、数据字典、远程数据库访问、数据库 开发和应用、数据库软件体系、数据元表达、数据库制 作和检索技术、多种数据贮存媒体相互衔接与转换等。 数据库是指围绕某一特定目的搜集起来,按照一定的数 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储存和使用的相互关联的 数据的集合。 10、网络通信标准化主要涉及:数据传输线路标准化、 数据交换方式标准化、通信设备物理接口标准化、数据 加密和网络安全标准化等。
(4)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建立在有效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4.2.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框架 1、在构建信息技术政策法规内容框架时,应着重思考以 下几个方面: (1)是否与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总体目标和其他分支领 域相协调。
(2)是否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内在发展特点和规律。
(3)是否体现了各信息技术活动主体的政策法规需求。 (4)是否可以取得最大化的信息福利。 (5)是否可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需要。 (6)是否反映了信息技术当前存在的一些核心政策法规 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信息技术标准内容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术语标 准化、信息表达标准化、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媒 体标准化、软件工程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网络通讯 标准化、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电 子卡标准化、信息系统硬件标准化、计算机集成化制造 系统标准化、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标准化等方面。 4、信息技术术语标准化:是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基 础和前提,许多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对于术语标准化问题 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标准。
4.3 信息技术标准化法规
4. 3. 1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意义
1、标准:衡量事物的准则。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从事信息生产、搜集、处理、积 累、储存、检索、传递和消费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 依据。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统一, 共同取得最佳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效益。
4.3.2 信息技术标准的类型和内容范围
5、信息表达标准化:是指各种信息表达技术加以统一, 以便于交流。主要包括:1)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2)图 形符号标准化,3)条码技术标准化。
6、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主要涉及:汉字编码字符 集标准化、汉字输入标准化、汉字输出标准化、汉字属 性和词语集标准化和汉字信息处理标准化。
7、媒体标准化:从媒体的类型来看,媒体标准化涉及 磁媒体标准化、光媒体标准化和多媒体标准化。多媒体 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和解码算法的标 准化。
4.1.1 信息技术创新
熊彼得(1883—1950)
1、信息技术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 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企业的新 组织五种情况,即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 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及商业活动的 统称。 2、市场需要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特网是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进行工作和管理的。
4. 3. 3 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制定是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 趋势与要求出台新标准,修改和调整已有标准的活动。
2、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标准项目计划 下达、资料准备、标准草案起草和送审、送审稿的改修 和报批、标准的审批和发布。 3、信息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是信息技术标准制定 的目的在于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改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的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标准的实 施和监督十分重要。
1、信息技术标准的类型: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标准
2、根据约束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1)强制性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 规等强制性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
(2)推荐性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是在生产、交换、 使用等领域,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由当事人自 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3、信息技术创新有多种实现途径。在新信息技术的 形成和扩散中,一般可分为技术领先者、技术追随者 和技术后来者。
4.1.2 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宏观和微观 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通常表现 为技术水平的宏观递进,以及经济效益的整体和有效的 增长。在微观方面,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具体体现为扩 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使经济活动中各种投入要素的效 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实施上有明显的差异:强 制性标准一经发布便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执行,强制性 执行的手段可以是法律性的,也可以是行政性或经济性的, 而推荐性标准以自愿为前提,不具备强制性,任何单位都 有权决定是否采用。但是,在某些条件下,推荐性标准也 具有法律约束力。 4、违反信息技术标准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2、信息技术政策法规应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调 节信息领域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解决各种 信息矛盾。
(1)信息基础设施政策法规
(2)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用政策法规 (3)信息技术标准化政策法规 (4)信息技术利益分配和平衡政策法规 (5)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拨政策法规。
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引进和推进的具 体实施者,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6)其他政策法规
4.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
4.2.1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目标
1、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是确保信息技术政策法规能够在发展和应用信 息技术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追求信 息福利最大化,实现信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分目标包括:
(1)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引进、推广和应 用,实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资源共享。 (3)促进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有序 运作。 (3)促进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
信息政策与法规
第4章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 4.1 信息技术及其作用 4.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
4.3 信息技术标准化法规
4.1 信息技术及其作用
按照美国学者托夫勒的观点,人类三次技术革 命浪潮分别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 命。 信息技术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的第三 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核心组成部分,在90年代得到 了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