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阵地,传统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你画我
学的“灌输式”和“接受式”的活动。
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充足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像,只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现在,为了全面推广新课程的理念,我们都看过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 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
不能真正为一线的广大教师实用。
为了能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
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都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绘画游戏》等。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
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
如“飞行大赛”“神奇的小剪刀”“小画家、大舞台”等等。
如在《绘
画游戏》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球,等等。
这样一个小游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想像力得到了丰富。
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而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
因此,课堂上就应该使孩子们对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我在课堂上尽量根据教材,结合实际选用适合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诱发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如:、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多媒体(如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充
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
如在上《拓印树叶真有趣》时,我拿起事先准备的小树叶、白纸、铅笔问学生:“你们可以在这白纸上很快画出这漂亮的小树叶吗?”有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我请了几名同学上来画,他们有的拿起铅笔照着画,也有的把树叶放在纸上沿
着树叶的轮廓画,我引导学生点评之后再问:“老师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学生大声说:“想!”我便开始“变魔术”拓印树叶,学生特别兴奋,兴趣盎然,把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
接着再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秘密——拓印,大胆尝试学习拓印并从中体验其中乐趣。
在拓印活动中,我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拓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
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同时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
在此基础上,我还告诉学生,除了铅笔之外,油画棒也可以拓印,让学生的体验进一步得以拓展。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不断去创造,最终体会到了成功拓印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有的用树叶拓印后经过添加变成了扬帆远航的帆船,有的变成
了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形象生动有趣。
课堂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三、注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怎样才能真正使合作学习发挥它的作用,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呢?首先,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分组后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营造合作的环境,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给予学生合作学习充足的时间。
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而拖延了教学。
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表现美术
的方法。
这样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教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效果好,学生获得对美术的体验,对学习过程的
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
再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要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
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
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通过长期的参与,对组内的
学生对美术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每个组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
最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一些激励,少一点否定。
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而少一些否定或各组之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从侧面间接地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
的方向。
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节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更得深入组织,毕竟他们的各方面能力上不完善。
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成为一种时髦的形式了。
四、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
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
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找出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如在《美丽的天空》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后,根据教师课前设置的创意星、巧手星、智慧星等,确定自己应该摘取那一颗星星,并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颗星,有的学生说:“我摘取了创意星,因为我觉得我的天空上面充满了很多我想像的、原本天空上没有得东西,像小鱼,我觉得自己很有创意。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粘贴得彩虹很精致、很漂亮,所以我摘取了巧手星”,还有的学生说:“我希望我们的天空永远都很美丽,不受污染,所以我在天空上还粘贴上了空气净化器,还有航天飞机,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做上航天飞机,在天空上遨游。
”等等。
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肯定了自己的优点,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地信心,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学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感,有一种新鲜感,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