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全省集中部署
1)系统逻辑架构。 2)系统物理架构。
1)系统逻辑架构。
图7-7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全省集中部署的两级系统逻辑架构
2)系统物理架构。
图7-8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集中部署的两级系统物理架构
2)系统物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构。① 采集设备是指安装在现场的终端及计量设备,主要包括厂 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低压集抄终端以 及电能表等。 ② 通信信道是指主站与现场终端的通信链路,主要包括GPRS/ CDMA1X/3G无线公网、230MHz无线专网、光纤专网以及中压载波 等。 ③ 下级主站系统主要由数据服务器、前置服务器、工作站以 及相关的网络设备组成,通过各类通信信道,实现电能信息的 自动采集、存储。
图7-4 集中部署模式系统物理架构
3.主站省市两级分布部署模式
(1)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地市分布部署 (2)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全省集中部署
(1)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地市分布部署
1)系统逻辑架构。 2)系统物理架构。
1)系统逻辑架构。
图7-5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地市 分布部署的两级系统逻辑架构
2)系统物理架构。
户电能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等,为分电压、分区域、分线路、分台区
线路损耗实时统计和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4)按照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计算投入或切除电容器组的数量,实现无功
就地补偿。 5)为供电企业进行中低压配电网络规划设计,如业扩报装、系统增容、变 压器布点选择等提供依据。
7.3.1 系统结构
7.3.1 7.3.2 7.3.3 系统结构 系统功能 通信组网
7.3 公变监测系统
1)对公用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数据和设备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在过电压、过 电流、油温超限、三相不平衡越限情况下及时报警,满足设备安全监测的 要求。
2)为公用配电变压器的负荷预测、电能质量管理(电压合格率及谐波监测) 等业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 3)配合其他相关系统,如电网关口电能采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中小用
1.电能表配置要求 2.采集数据类别要求
7.1.1 对象分类及采集要求
7.1.1 对象分类及采集要求
表7-1 采集对象分类
7.1.1 对象分类及采集要求
表7-1 采集对象分类
7.1.1 对象分类及采集要求
表7-1 采集对象分类
7.1.1 对象分类及采集要求
表7-1 采集对象分类
1.电能表配置要求
7.3.3 通信组网
1.远程通信 2.本地通信
7.3.3 通信组网
图7-10 通信接口配置
1.远程通信
1)移动公网。 2) 230MHz电台。 3)光纤以太网。
图7-6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地市分布部署的两级系统物理架构
2)系统物理架构。
① 采集设备是指安装在现场的终端及计量设备,主要包括厂 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低压集抄终端以 及电能表等。 ② 通信信道是指主站与现场终端的通信链路,主要包括光纤 专网、GPRS/CDMA1X/3G无线公网、230MHz无线专网以及中压载 波等。 ③ 下级主站系统主要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 前置采集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组成,通过各类 通信信道,实现电能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同时提供 各类电能信息的管理及应用功能。
7.2 通信信道
远程通信网络完成主站系统和现场终端之间的 数据通信功能,现场终端到主站的距离通常较 远,在一到数百公里的范围。适用于用电信息 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网络主要有光纤专网、GPR S/CDMA1X/3G无线公网、230MHz无线专网、中 压载波这4种网络,主站可以同时支持各种通信 信道。
7.3 公变监测系统
1.电能表配置要求
表7-2 用户电能表配置要求
1.电能表配置要求
表7-2 用户电能表配置要求
2.采集数据类别要求
2.采集数据类别要求
表7-3 采集数据类别要求
2.采集数据类别要求
表7-3 采集数据类别要求
7.1.2 预付费方式
1.主站 2.终端 3.电能表
1.主站
主站具备两种形式的预付费功能。第一种是主站实时 采集用户当前用电量或每日采集用户日冻结电量,交 给营销计费业务计算用户剩余电费,将当前剩余电费 下发给终端或者电能表做信息指示,在剩余电费不足 时下发跳闸指令停止电力供应,在用户续交电费后通 过网络通信恢复供电。该方式对通信信道的可靠性和 带宽要求较高,不太适合载波通信、230MHz等可靠性 较低和带宽较窄的通信方式下的预付费控制。第二种 是将用户交费信息发送到现场,通过网络通信传到终 端或电能表,或者使用电卡传给电能表,由现场设备 直接执行预付费用电控制。
2.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是连接主站和终端的通信介质,实现 主站与终端的数据传输。主站与终端的通信方 式可以采用光纤专网、GPRS/CDMA1X/3G无线公 网、230MHz无线专网、中压载波等。
3.采集设备
采集设备包含终端及电能表等。其中终端是系 统的主要采集设备之一,终端负责采集和监测 公用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数据和状态;具有数据 存储及处理功能,可完成各种异常事件记录、 报警及上送功能;通过通信接口配置实现集中 抄表系统数据的转发;根据公用配电变压器无 功就地平衡的需求监测功率因数,控制无功补 偿装置的投切,提高功率因数及电压质量。
7.1.5 主站部署模式
1.部署模式 2.主站全省集中部署模式 3.主站省市两级分布部署模式
1.部署模式
主站部署模式分为集中部署和分布部署两种模 式。
2.主站全省集中部署模式
(1) 系统逻辑架构 (2) 系统物理架构
(1) 系统逻辑架构
图7-3 集中部署模式系统逻辑架构
(2) 系统物理架构
7.3.2 系统功能
1.数据采集 2.状态监测及报警 3.无功补偿
4.综合查询 5.统计分析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采集公用配电变压器三相电压、 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 电量、无功电量、谐波、变压器油或进线接头 温度及考核电能表的数据等。
2.状态监测及报警
系统具备电压越限、电流越限、功率因数越限、 谐波超标、变压器油温越限、变压器过负荷、 三相不平衡等异常状态监测功能。当终端监测 到以上事件发生时,系统会及时记录并启动报 警,便于及时发现隐患。
2)供电可靠性分析。
发生停电或断相时,系统能自动记录停电或断 相的起止时间,能统计累计时间及次数并报警, 实现停电管理与可靠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还 可与配电网GIS等系统结合,实现配电网运行方 式的管理与调度。
3)负荷、电量分析与预测。
系统采集公用配电变压器负荷、电量数据,结 合其他相关系统采集的关口、专用变压器用户、 中小用户、低压用户电能数据,可以进行负荷 分析、电量分析、负荷率分析、负荷预测等。
1.系统主站 2.通信信道 3.采集设备
7.3.1 系统结构
图7-9 公用配电变压器监测系统的结构
1.系统主站
系统主站的主要作用是采集公用配电变压器监测的各种运行数 据,进行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其运行状态,生成各种曲线、报 表,实现综合监视和控制。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器、WE B服务器、通信前置机、工作站、磁盘阵列、交换机及防火墙等。 各个电力企业由于系统规模、应用需求不同,其系统硬件配置 略有不同,但应用的基本架构是一致的。服务器是主站的设备 之一,不仅管理系统的运行,而且还保存系统所有的用户信息 和运行数据。前置机用于规约转换,进行通信管理及终端管理, 执行各种自动采集任务。工作站提供人机交互操作界面,用于 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与查询。系统通过交换机、防火墙等网 络设备实现与供电企业其他相关系统(如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互 连或数据共享。
4)电能质量统计分析。
可按照设定的允许电压上、下限值,统计电压 合格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 系统根据终端采集的数据实现电压合格率统计 分析。
5)其他参数统计分析。
按设置的功率因数分段限值对监测点的功率因 数进行统计分析,记录统计周期内功率因数越 限值发生在各区段的累计时间,实现功率因数 合格率统计分析。按设置的电压、电流谐波限 值对监测点的电压谐波、电流谐波进行分析, 记录分相2~19次谐波电压含有率及总畸变率日 最大值及发生时间,实现谐波数据统计分析。
接入主站系统的终端数量及其数据量是影响主站设计规模的一 个重要因素,数据影响量的评估结果可作为主站规模选择与设 计的一个主要依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类型有多种,各 种类型的终端采集不同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所采集的数据项、 频度不一致,导致综合数据量不同,对主站的数据处理性能要 求也不同,特别是居民用电信息采集,涉及的用户数很大,结 构更为复杂。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合理地评估数据影响量,假 定以一个低压居民用户作为数据影响量评估的基准,用户数据 采集的标准为采集实时数据、日数据、月数据和曲线数据。每 个低压台区集中器采集的数据量以一个低压台变带200个居民用 户为准。
3.电能表
1)电能表带读卡和储值功能。 2)电能表通过网络获取储值。 3)电能表执行网络指令。
1)电能表带读卡和储值功能。
用户必须通过售电窗口购电,电能表将电卡信 息读入并存储,电能表连续计算用电并扣除电 费,显示剩余电量/费,余额不足跳闸,续购电 后复电。
2)电能表通过网络获取储值。
通过通信网络将用户交费信息下发到电能表, 电能表储值,连续计算用电并扣除电费,显示 剩余电量/费,余额不足跳闸,续购电后复电, 免除用户到窗口购电,存在电费下发不及时的 问题。
3.无功补偿
终端配合无功投切装置实现公用配电变压器的 无功就地补偿功能。终端以无功、电压和功率 因数的综合变化作为电容器组投切的主要判据, 经算法运算向无功投切装置发出投切命令,控 制电容器组的投切,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 改善用户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降低配电网线 路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