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质,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

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与速率;
【学习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速率的概念及区别。

【学习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位移变化量的理解引入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从而得到速度的概念。

2、比值法是定义物理量的重要方法,极限法是理解物理量的重要方法。

【知识链接】
1、位移的知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学习内容】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画出位移轴,并表示出位移的变化量与位置的关系(借助字母表示)。

2、画出时间轴,并表示出时间的变化量与时刻的关系(借助字母表示)。

3、阅读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并回答。

小结:
(二)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
二是。

2、(1)速度的定义。

(2)定义式,
ΔX表示,是(填标、矢量)。

Δt表示,是(填标、矢量)。

所以速度是,既有,又有。

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方向。

(3)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

3、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初中阶段还学习了哪些物理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小结: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是指,它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其计算可以用公式来计算。

2、瞬时速度是指,在
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3、汽车速度计上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小结:
(四)速率
速率是指 ,它是 (填标、矢量),只有 ,没有 。

小结:
(五)拓展
1、阅读课本“做一做”并设计简单的方案。

2、阅读课本“说一说”,如果你是警察,你将怎么办?
【例题和练习】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 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 ,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小结:1、计算过程要有 和 。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 比值得出。

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结果为 ,这样得出的结果是 。

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V= ,Δx为总位移,Δ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Δx=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用的总时间为Δt=Δt 1+Δt 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Δx Δt Δt 1=Δx 1v 1=603
s =20s =2t ΔΔx 2v 2602s =30s v=Δx Δt =Δx Δ t 1+ Δt 2=12050
m/s =2.4m/s =
【课堂检测】
1、(A级)关于速度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物体向东匀速运动,若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则速度就大
D.物体向东匀速运动,若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则速度就大
2、(B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则这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C级)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D级)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3.75 m/s
B.12.5 m/s
C.12 m/s
D.11.75 m/s
5、(D级)如图所示,A、B、C三个质点,同时从M点出发,沿不同运动轨迹同时到达N点,则()
A、A、
B、C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B、质点A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C、A、B、C三质点的平均速率相等
D、质点C到达N点时的速度一定大于质点A的速度
【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