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江苏高考英语全方位分析

2018江苏高考英语全方位分析

2018江苏高考英语全方位分析(40页)——阅读和任务型阅读理解一、写在阅读理解前面的心得一、理解课标的说明:要理解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势,必须先认真研读最新课标说明对语篇知识的内容要求,可能一说到语篇,总有点高深的样子,其实,真正落实到操作中,就是课标里的措施,请看下面加粗部分文字。

关键还是实践,实践多了,根本不需要记忆这些,一切自然发生。

课程类别语篇知识内容要求必修1.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历、传递信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需语篇结构征(如: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顺序等);2.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3.新闻报道的常见语航结构、标思特征和语言特点;4.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5.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6.语境在语篇理解和语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语境与话篇结构、语篇内容的关系,比如,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的内容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选择性必修1.散文、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的主要目的(如:表达情感、娱乐、获取或传造信息)以及这些语篇类的的语篇结构特征;2.论文语篇的主零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3.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语言特征;4.正式与非正式语篇、口头与书面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差异;5.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

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6.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如: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或调整主从复合句中主和从句的位置。

在句子中合理安排重要信息的位置,以提高语篇的连贯性;7.语意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

选修(提高类)1.公文、社论、书评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如: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评析事实)和语篇结构特征;2.实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的语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3.专愿讲座、演讲、辩论等正式口语篇的结和语言特征;4.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及常见用法;5.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及常见用法;6.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在不使用but和however等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7.多模态语篇的呈现形式和手段,如:语篇中的非文字表意形式和手段(图片、表格、语音和语调)的表意功能。

二、理解考试说明对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里这几条,也是命题人摆在案头上的:考生应能:(1)理解语篇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4)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6)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7)提炼文章提纲、概况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

三、关注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篇模式,因此阅读策略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对于语篇模式我已有不少文章了,我在3月份衡水中学的讲座里讲到这些,这里直接附上。

学术的东西应该让广大老师自由使用,以提高教学水平,后面我会对此加以更深入的研究,请读者关注:记叙类:叙事结构(起承转合,注意人物关系、作者看法)议论文:主张-反应(反应有:支持、反对。

若为支持,那就是观点解释型;若为反对,就是主张反主张)观点论证: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分论点)说明文:1.问题解决(对象,分层(从哪几个方面解答或解决),(实验目的和结论),评价2. 现象解释:现象-分析(实验目的以及结论;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分析影响 / 评论3. 事物说明(对象,分层(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评价和建议)•经常会分为多概念,但都会有主次之分,可细分:抽象事物(学术上的)、具体事物、自然现象4. 人物及作品介绍:介绍作品内容、评价作品优缺点-介绍作品亮点-评价语篇结构模式实际上还可以有更细致的分类,最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语篇模式内化建模。

建模最大的好处是快速定位信息和宏观俯瞰式理解。

关于语篇的简要梗概:1、如何理解信息点之间的联系一、衔接(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补充:语义场词汇链)二、连贯三、逻辑关系语2、语法衔接(1)时间关联成分(time relator)先时性关联(former, earlier, previous, formerly, before that, by then…)同时性关联(contemporary, meantime, meanwhile)后时性关联(following, later, next, after, afterwards, finally)(2)地点关联成分地点关联成分(也称空间关联成分)主要指能用来表示位置、方向、地点等意义的词语。

下面这些词语(有的要和其他词语连用)都可用作地点关联成分above, around, before, below, beyond, beneath, close to, down, here, in front of, nearby, next to,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on top of, over(3)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又分:人称照应(he, his…)、指示照应(this, the, here, there, now, then)、比较照应(same, so, as, equal, such, similarly, otherwise)、分句照应说明一下比较照应:表示异同、相似、差别、量与质的优劣等词语John took four hours to reach London. Bill, on the other hand, was driving more slowly.注:比较照应尤其在命题中用来设陷阱,错位比较分句照应(某些词语的所指对象不是词或短语,而是分句、句子、句组或语篇):here, it, this; as follows, the following, below, thusMany students never improve. They get no advice and therefore they keep repeating the same mistakes. It's a terrible shame.思考:it代指什么?(前面的两个句子)注:分句照应是命题中比较突出的其它:the former, the latter(4)替代用替代形式(pro-form) 去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词语.使用替代既是为了避免重复,也是为了连接上下文。

要理解含有替代形式的句子的意义,必须从上下文中寻找被替代的词语。

分三类: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分句性替代I wish I’d bought a few jars of honey. Did you notice the ones they were selling by the roadside?I think so / not. (分句)3、词汇衔接复现关系(1)原词复现, (2) 同义词、近义词复现,(3) 上下义词重现,(4) 概括词复现。

Everything faded into mist. The past was erased, the erasure was forgotten, the lie became truth.在这里faded, erased, forgotten 是近义词,因向形成近义词复现关系同现关系同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 ,在语篇中,围绕着一定的话题,一定的词就往往会同时出现,而其他一些词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或根本不会出现。

词汇的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4、如何理解连贯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例如:A: That's the telephone.B: I'm in the bathA: O. K.5、段内连贯:三种模式:问题-解决;假设-真实(观点:别人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一般-特殊(举例)八种逻辑:递进;并列;对比;因果;转折;对应;解释;顺序注:研究句际关系是设问的题眼的关键二、2018阅读理解分析(一)总体分析一、从历年文章话题看:A篇都是应用文,不归类了。

年份B篇C篇D篇2018饭店魅力小农个体网络社交工具2017鸟类胎教数据垄断气候变化2016人类合作基因厄尔尼诺奥运冠军2015电子垃圾招募志愿者自由和责任2014机会成本愤怒的危害写给女儿的信2013市场竞争与道德减压病的成因马克吐温小说评论从话题看,今年涉及到经济、农业、网络,任务型阅读涉及到艺术,应该说都是和热点密切相关的。

而体裁历年来无非议论文或说明文,偶尔穿插记叙文。

文章的用词没有超纲,都在3500之内,长度上分别:339、430、658个词汇,和往年保持一致,其中B篇词汇量和往年相比略有下降。

今年阅读难度也比去年低,一是话题大家不陌生,从而减少了信息差带来的阅读困难;二是设题基本都是细节理解题,只要找到定位句,题目答案就出来了。

二、从语篇结构看如果再纵向结合最近三年的阅读,会发现语篇结构呈现是相当有规律,主要三大块:论点——论据(实验或例子);论点——论据(多方面层次分析);问题——分析——解决。

当然文学记叙文和应用文还可以探索。

为什么要重视语篇结构?能够最短时间内把握大意。

像D篇,很长,但我们只要知道通过语篇结构特征就可以快速做题定位原文。

语篇结构知识如衔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字里行间的意思,从而有利于准确答题。

下面我会结合题目具体演示给大家看看。

语篇结构如何习得?功夫在平时。

鼓励学生对于质量比较靠谱的说明文和议论文进行语篇归类,可以采取思维导图填空或选择形式,然后过渡到独立总结。

三、从命题技术看先看命题人如何设问:B篇:58. Theunderlined phrase "none the wiser"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implies that the customers were .59. Howcould a fine dining shop make more profit?60. Whatdoes the last paragraph talk about?针对句子的理解;对文章说的方法的考查;对段落大意的考查;C篇:61. The author mentions car industry at the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to introduce .62.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illustratewith the example in paragraph 2?63. What is the difficulty for those newfamers?64. What should farmers do for a moresustainable and fair farm economy?针对写作目的;例子说明什么?新农民面临的苦难;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可见基本上问题串联起来就一个问题链了:例子说明什么——困难时什么——措施是什么?D篇:65.Whydid som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eel too much pressure?66. Somesocial app companies were to blame because .67. Children'scomparingthemselves to others online may lead to .68. Accordingto Life in Likes, as children grew, theybecame more anxious to .69. Whatshould parents do to solve the problem?70. What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针对学生为什么压力?为什么社交媒体要承担责任?孩子们的行为的结果;孩子长大后会怎样?父母应该怎样做?文章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