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演讲稿教师

弟子规演讲稿教师

弟子规演讲稿教师篇一:演讲稿:品味经典《弟子规》最美教师我践行 (新)品味经典《弟子规》最美教师我践行苗小庄明德孙现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品味经典〈弟子规〉最美教师我践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文化,是几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是一种教育,能授之以渔,让你终身受益。

这就是经典,这就是《弟子规》!没有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时常为自己是“父母身边的好儿子和学生眼里的好老师”而感到欣慰,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圣人的谆谆教诲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离圣贤之道有多么遥远,多么需要自我完善。

真的很幸运能够在二十多岁时重新审视自己,让我懂得了为人之本与为师之道。

书中提到“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告诉我们,蓝天之下,大地之上,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有爱,所有的人也都需要爱。

《弟子规》使我懂得教育也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转眼,我走上教师岗位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中,微笑过、难过过、感动过、彷徨过,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

在不断地尝试与接二连三地失败中,我终于找到了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

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学校,我有责任和义务教学生们知识,更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

我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一颗爱生如子的心面对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

当学生犯错时,我会关切地问他们原因;当学生失落时,我会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热情地帮助他们。

爱是神奇的,可以点石成金。

我们班上曾经有个特殊的学生,他的先天性疾病给听、写带来巨大困难,于是我常常在课后反复给他讲他没听懂的内容,一次次握着他的手,一笔一画地教给他写。

他每次交作业我总要挑出仅有的几个正确的字,在上面画上几个大大的红对勾,并竖起大拇指鼓励他:“你很棒!”此时他脸上总会洋溢着骄傲的笑容,高举着他的作业本,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端正的坐好,并用自信的眼神望着我。

这样的学生或许我不能给他太多的知识,但我要给他成功的感觉,生活的希望!直到今天,每当他在校园里见到我,不管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他总会跑过来对我说一声老师好。

我想这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情,也是他对我最大的回报。

教师的爱在举手投足的平常小事上也可以熠熠生辉。

爱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孩子们需要关心的不只是学习,还有他们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上学期我班有个孩子,爸爸在车祸中不幸去世,妈妈只好去外面打工挣钱养家,她只能与年老多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了真正的“留守儿童”。

原本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开始变得抑郁寡欢,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如何帮她尽快走出生活的阴影,在那段时间成了我最大的心思。

于是我经常利用课下时间有意识地找机会和她聊聊天,随时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一次她的铅笔丢了,她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怕回家奶奶说她,于是便拿了同学的笔悄悄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后来被丢笔的同学发现了,并且在我这里告了她一状。

对此,我没有简单的视为道德品质问题去责备她,而是把重点放在帮她理顺思维逻辑、明确人生方向上。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促膝谈心,和风细雨地对她说,你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但里边也有很多客观因素,你丢了铅笔不敢跟奶奶说,一是怕奶奶责备,二是担心奶奶没钱买,也说明你心里是爱奶奶的,只是你做事的方法错了。

然后告诉她“你的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你的家境,以后有什么困难告诉老师或同学,大家都会帮你的。

”后来我买了一支铅笔送给她,她接过铅笔,眼中泛出感激的泪花。

此后的她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当同学们有困难时她还经常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用,学习成绩也成了我班的第一名,看到她的这种转变我打心眼里高兴,我想这就是师爱的力量。

爱是唤醒学生心灵的力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只要用心爱学生,真正地赏识学生,就能看到学生洞开的心灵,就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教师只有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抚平他们的苦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要用爱在孩子白纸般的心灵上重重地画一笔,我要以一颗至真、至诚的爱心去感动我所面对的全体学生。

在我身边,也有无数的教师为了教育事业,在艰苦与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他们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红颜老去,青丝渐白。

他们用无声的语言感动着我,教育着我、,鼓励着我。

我会以他们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爱的真谛,去履行爱的承诺,去践行《弟子规》做人的原则。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因为有爱,我会在教育的路上勇攀高峰;因为有爱,我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为有爱,我会让课堂充满欢歌笑语;因为有爱,我会为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送他们到智慧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经典,从完善自我做起;让我们一起来爱岗敬业,从忠诚教育事业做起;让我们用大爱诠释教育,人人都做最美教师,一起行动起来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二:弟子规演讲稿学《弟子规》以孝为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以孝为先》。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跟着读起来。

我喜欢读《弟子规》,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要诚实守信、小心谨慎。

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多向有德学的人学习。

它把文明礼仪缩略成了24个字,教人们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

《弟子规》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

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很多人所理解的孝道一定要表现在大事上才为孝,方不知,小孝不尽,大孝难显。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是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

《弟子规》,从小做起,从孝做起。

这是我学习《弟子规》以来最深刻的感受。

讲到孝,谁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们从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从吖吖学语到能在社会上立足,需要耗费父母多少心血啊!他们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腾出时间来照顾我们,想自己所不能想,做自己所不能做。

二十八年前,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龄,他们没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的付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爱护着自己的孩子,并且重复着一千遍、一万遍的问题—好好吃饭、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相处......;但他们却从来不让儿女为他们担心,每次也总是重复同样的话—不用你们担心,你们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

是啊,我们的笑脸就是他们疲惫一天后最好的奖赏,我们的健康平安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

所有这些,都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父爱的深沉”。

我伟大的父亲,我善良的母亲,我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永远也报答不了你们的养育之恩,不敢忘记你们的谆谆教诲,我将用一生来履行对你们的诺言,用一生来孝敬你们......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

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铸成固若金汤的堡垒。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让她记载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弟子规》演讲稿红岩完小谢丽XX-11-13篇三:弟子规演讲稿弟子规演讲稿“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心中的那盏灯渐渐明了。

“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友爱兄弟,孝敬长辈,“孝”字也就从此铭刻于我们心间,使我们在关心长辈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谨而信”为我们谱写着一支思想升华的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伴随着我们进入更高的阶梯。

“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守则成为人生起步的扉页,也是一个转折点。

更是那“有余力,则学文”的学习手册带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规》之所以被称为弟子规,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博士,有学问的人给后代留下的“字典”。

正如诸葛亮为阿斗写的《出师表》一样。

古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古中国,也一定离不开好书的启蒙。

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字。

《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

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

《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

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在烈火的让少中点燃那盏不灭的灯。

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弟子规》参赛演讲稿-----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跟着读起来。

这是我已熟读的〈〈弟子规〉〉的总叙。

我喜欢读〈〈弟子规〉〉。

“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规范。

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

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它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

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以前的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