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提亚技术

萨提亚技术

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萨提亚治疗技术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学生姓名:***学号:S********专业班级:高等教育学1班指导教师:***2014年 7月19日萨提亚治疗技术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摘要: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教育频频出现新状况。

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无疑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困扰。

萨提亚治疗技术在改善家庭关系的巨大作用为我们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希望。

因此,本文就在对萨提亚治疗技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分析萨提亚技术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字:萨提亚技术人际关系沟通姿态一、研究背景在高等教育众化阶段,随着全国各大高校陆续迎来大批的大学新生,90后大学生渐成高校学生的主体。

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在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面临者如何与别人相处交流。

目前,大学生的自杀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我价值感缺失,人际关系不协调。

因此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满足当前“90后”大学生心理需求,实现其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完善自我的根本保证。

同时重视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人际关系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已成为当今全国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大本分原因都可以追溯到与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上。

所以作为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的治疗技术无疑为我们解决大学生人机关系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萨提亚技术讲究的是陪伴和联结,能够使大学生体会到教育者与自己的平等,同时二者又不完全分离,这样的平等联结关系既能够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安全感,又不会使大学生产生压迫感。

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所以该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萨提亚治疗技术主要理论来源(一)萨提亚治疗技术坚持的基本信念对人的信念。

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要的内部资源。

人们在彼此相似的基础上建立联结,而在各具差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成长。

人们在本质上是好的。

要想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相连接并确认他们,他们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内部资源。

对家庭的信念。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是个体在生命历程中所参与的所有系统中的第一个,从出生的那一瞬间起,个体就处于一个家庭系统之中。

个体与母亲、父亲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原初的三角关系,对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对自我价值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系统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两种形式。

开放系统具有自我价值高、沟通平等和规则人性化的特征,封闭系统则相反。

对任何一种系统来说,都有持续存在的倾向,个体努力维持着系统的平衡。

父母通常会重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便是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迈向整合统一的一个目标就是接纳我们的父母亦是普通人。

在他们本身具有的个性水平上与他们交往,而不是仅仅与他们的父母角色沟通。

对治疗的信念。

治疗需要关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学方面。

她认为治疗的重点在于应对的过程,而不是具体的问题。

问题的出现只是确认了应对能力的缺乏。

所以治疗师的任务是唤起家庭成员的希望和发展他们的应对技巧。

维吉尼亚的治疗目标是促进健康,而不是消除症状,是将个体或家庭表现出病态的能量转变为有利的用途。

她把此方法称为“人性认同过程模型”。

所以,她强调治疗方法中的健康取向,认为每个人都有已存在或被掩盖的健康,个体获取这种健康的努力就是症状,治疗师的任务是帮助个体或家庭发现这种健康。

(二)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是萨提亚提出的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又叫“威胁—奖赏”模型和“种子”模型。

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关系的定义、对个体的定义、对事件的解释、对改变的态度这四个方面。

在“威胁—奖赏”模型中,关系被假定为以支配—服从式为基础的等级关系,例如父亲—孩子、老师—学生、老板—工人等等。

个体在一生中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但却没有与对他(她)本人的定义加以区分,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去符合这些角色的期望,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否认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用他人和社会的准则来定义自己。

“威胁—奖赏”模型用线性、简单化的方式解释事件,不考虑解释实际情况的变量具有多样性。

那些以“威胁—奖赏“模型为基础的人对改变的恐惧使他们致力于保持现状,熟悉感比舒适感更具有价值。

“种子”模型认为“众生皆生而平等”,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论国家、民族、肤色等等,都具有平等的价值。

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独特结合。

角色不等于个性。

“种子”模型将人类看作是拥有巨大潜能,可以将自身的内部资源、自尊以及生存和行动的选择权最大化的生物个体。

它将一个事件定义为一系列重要变量,及其产生的综合性后果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的内部加工过程。

“种子”模型的人敢于改变和冒险,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来自于信心而非熟悉,敢于冒险的态度已经成为他们开放态度的一部分。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生来就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我们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资源,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生活得更好。

(三)生存姿态生存姿态,即沟通姿态或沟通方式。

沟通是指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如何做出内部和外部的反应。

良性的沟通是传递信息、增进彼此了解的最好方式,但内外不一的不良的沟通方式则是导致系统功能不良和紊乱的关键因素。

任何一种沟通,都必然涉及到自我、他人和情境。

“表里一致”的沟通是一种同时兼顾三者的良好的沟通方式,缺少其中一个或两个及以上,都将成为影响沟通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不良沟通,萨提亚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讨好型(缺少“自我”)、指责型(缺少“他人”)、超理性型(缺少“自我”和“他人”)、打岔型(三者都缺少)。

低自尊的人往往因为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害怕失去爱而“表里不一致”,更容易表现出以上介绍的四种不良沟通类型。

萨提亚家庭治疗需要让家庭成员认清自己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并尽量学习“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表里一致。

(四)自尊或自我价值感她认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和家庭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尊重生活的所有方面,能很好的使用自己的能量。

而低自尊的人是最具破坏性的人性因素之一。

因为个人和家庭中的大多数问题最终都和低自尊有关,所以治疗师从自我自我价值感方面评估当前问题是很重要的,提高个体家庭成员的自尊也是治疗干预的重点之一。

为了考察家庭成员的自尊,治疗师可以使用观察技术,观察个体家庭成员如何表现自己,如何与其家庭成员进行非语言交流;实用倾听技术,听取他们口头交流的内容与过程。

当然,要从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方面找出问题的线索还需要很多技巧,因为大多数人有很强的防御机制。

三、主要的萨提亚治疗技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术主要有成分干预技术、个性部分舞会、沟通姿态、家庭重塑、雕塑、隐喻、自我的曼陀罗、冥想、温度读取、绳索的使用等等。

其中,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雕塑、自我的曼陀罗、绳索的使用等更多地是让治疗主体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自身的内部资源以及基本三角关系,并承认和接纳,进而刺激主体寻求改变以达到转化、整合与改变的目标。

而成分干预技术、温度读取则更多地倾向于在认识的同时去实践改变,效果显著,但应强调练习与巩固。

所以,在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治疗师需要合理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与技术,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目标。

四、萨提亚治疗技术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遇到的困境总体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于良性发展之中,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特点和外界的各种压力,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说来:1. 自我认知错误、被动交往人际交往中,有些同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压抑自身的交往需求,被动地等待别人与自己交往。

这部分同学往往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没有客观地认识自我。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退缩、畏惧甚至自我封闭,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人际交往。

2.错误的评价、排斥他人大学生活中,各个同学的才能、实力、长处等方面是不可能一样的,难免有优秀和平凡之分,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嫉妒心理,错误片面地评价他人,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观判断别人的短处和缺点,很少关心别人,面对与其他同学产生的矛盾,也不及时协调解决,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人际交往。

3.不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在实际交往中,一些同学往往忽视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懂得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技巧的应用,在生活中有些同学自我表现欲很强,常常夸夸其谈,不善于倾听,从不注意倾听对方,又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样就难以达到谈话双方的心灵沟通,即使有些时候在倾听,也不是专注地听,往往难以理解对方的思想、信息和情感,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4. 很少或从不参加社会活动一部分同学忽视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不注重参加集体活动,交往的空间过于狭窄,与其他同学交往协作的机会很少,与社会上不同类型人士接触的机会也很少,人际交往的次数急剧下降,交往的技巧在实践中也得不到锻炼,使得大学生难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甚至难以处理个人和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立场去分析问题,不善于和他人协同合作,或者对对方期望过高,缺乏理解,认同和宽容,或者崇尚个人主义,崇尚个人奋斗,拒绝交流和帮助。

6.人际关系虚拟化和功利化当代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密不可分,长期依赖网上交流使得大学生急剧减少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心灵上的隔离,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使他们缺乏安全感。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因素在校园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比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物质条件,表现在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功利性目的而与某些人成为朋友,一旦目的达到,就不再维系彼此的友。

(二)萨提亚技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运用1.沟通姿态、家庭压力舞蹈——学会理解,认识自我沟通姿态是一种在家庭治疗或工作坊中常用的技术。

这些姿态包括在全世界家庭中的5种基本互动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在3到5人的小组中,家庭成员的参与者可以将他们摆成各种姿势来代表这些沟通和交流模式。

他们会配合对这些互动模式的言语描述,一讽刺夸张的形式表现出身体的姿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