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6图文转换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6图文转换

考点6 图文转换命题特点考查重点命题趋势图文(表文)转换题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提炼、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以说明图表内容、揭示图表漫画寓意、总结图表规律以及描绘图画画面等为主要命题点,2014年、2015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1.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与其他考点结合,综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1.(2015·江苏卷)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D[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

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

D项,“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

]【真题点评】该题是图文转换题。

考查的形式仍继续沿用2014年的命题形式,即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图(2015年为徽标)内涵的理解。

一般图文转换题中的“图”往往比较抽象,寓意比较深刻,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如2015年江苏卷的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理解,既要仔细分析标志的组成部分,更要对标志中的组成部分——圆形、太阳、鸟的寓意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扣住“中国文化遗产”这一主题。

2.(2014·江苏卷)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C[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把握漫画的寓意。

首先要读懂漫画,漫画的中间是一个写意的人,代表手的线条抓着一些东西,而头部后转,代表眼睛的黑点紧盯着未被抓住的东西。

再比对选项,可以确定寓意为我们总是想不到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总是盯着(想要)我们未得到的。

]【真题点评】该题是图文转换题,考查的是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同2012年高考卷相同,不过,题型由主观简答题改为客观选择题,而且,所给漫画非写实的,而是带有象征意义的,想一眼读懂漫画很难,不过对于此类题型,依据选项内容来读懂漫画是考场上最佳方法。

其实,漫画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一个人,右边是一条线挂着四条“鱼”,左边是一条线挂着一条“鱼”。

人呢?眼睛盯着左边的那一条“鱼”,还有一只手正在往那四条“鱼”伸过去。

读漫画,先要抓住构图要素,再去抓住画面细节。

3.(2013·江苏卷)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的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年龄人数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解析】本题从图表的角度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年龄段是20~30岁,发表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的高峰年龄段却是31~45岁,这两者相差十年左右,这十年,就是写作逐步成熟的时期。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真题点评】该题是图文转换题,角度与2012年有所不同,是表文转换。

做表文转换题,首先要看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做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征象。

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到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

这里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是作家的“成熟”(代表作)与“不成熟”(处女作),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部分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

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的人数(203人)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发表代表作的人数(177人)集中在31岁至45岁。

这说明什么?正好说明成熟的作家比不成熟的要晚10年左右。

那么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来回答,正是答案所给的内容。

这也是江苏卷首次考查表文转换,不过,相对于传统的表格题,该题难度较大,因为表格数据反映的信息较为曲折隐晦。

考生必须走好三步:第一步,大多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第二步,大多数作家发表代表作的年龄集中在31~45岁;第三步,做减法,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隐含作家渐至成熟的信息。

(2015·江苏卷) (真题见“真题体验”T1)。

(3分)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抽样1:A 该生不能宏观把握该徽标的外形特点及内涵,误认为该圆形标志体现不出民族团结的内涵。

抽样2: C 该生观察徽标不细致,误认为该标志不能暗合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增分指导:徽标与文字转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1)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4)采用规范的说明性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5)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力求避免遗漏内容。

1.下列对南京广播电视台台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4012051】A.整个台标呈“绿叶”造型,代表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一度消沉后又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B.南京的拼音缩写“NJ”,结合中部空白区域,整体表现如水流般,恰似长江、秦淮河与南京的历史关系。

C.台标的飞扬灵动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飞扬飘逸的南京云锦。

D.台标的创意来源于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

A[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标解读是指分析诠释图标、徽标的文化内涵。

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A项,“代表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一度消沉后又重新焕发青春活力”错,从台标中只能看出其代表着“青春活力”。

] 2.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

B.两个白色三角组成“∞”符号,象征地铁隧道向远处延伸,地铁建设蓬勃发展。

C.黑色三角及下方的空白形似山峦、湖水,象征徐州山清水秀、山水相依,人民安居乐业。

D.设计立意鲜明,简洁明快,图文结合,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识别。

C[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人民安居乐业”体现不出来。

]3.下列对“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标志由中心的五角星结构、橄榄枝、三角符号、五个小五角星、汉字和英文组成。

B.标志由整个圆形结构切割形成地平线,五星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中国地震救援队为灾区人民带来无限希望。

C.中间简化的五角星结构与下面的三角符号有机结合,巧妙地构成了一个人形,其中三角符号强调了地震救援的安全性。

D.标志外围的橄榄枝,赋予整个标志以国际意义,表明该救援队不仅担负中国国内的地震救援任务,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地震灾害救援。

C[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首先要观察画面,仔细观察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包括文字部分;然后联系标志名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揣摩各构图要素的寓意;最后分析所给选项,C项中“三角符号强调了地震救援的安全性”错误,三角符号强调的是地震救援的紧急性。

]4.下列对我国“海洋宣传日”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中翻腾的海浪代表着海洋,寓示着海洋宣传日对海洋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

B.标志中飞翔的海鸥,寓示着中国的海洋事业将获得新的腾飞,海洋知识的宣传及推广必获丰硕成果。

C.标志中的地球,表明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寓示着中国海洋保护与世界同步,中国的海洋宣传将得到长足发展。

D.整个标志体现了中国海洋事业面向世界、浴火重生的现实,又包含着蓬勃向上、日新月异的内涵。

D[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考生可仔细观察图案,找到关键信息,然后思考图案的寓意,再与选项对照确定答案。

D项,“浴火重生”在标志中没有体现。

]技法__掌握五类图文转换题的规范要求一、漫画类转换题(一)如何阅读漫画1.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A[图中的两个人当机会来临时,不但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果断行动,反而在那里不切合实际地空发议论——“炖着吃”“烤着吃”。

这样只能使机会白白地溜走。

故选A。

] ☞精要点拨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它一般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

读漫画,要特别抓住其突出特征:坐标曲线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尤其是“高峰”与“低谷”(俗称“抓两头”);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特别是“比重”与“临界点”;生产流程图要抓住先后顺序、核心工艺等。

(二)如何做漫画类转换题2.阅读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做事要脚踏实地方能成功。

B.要学会突破自我,迎接挑战。

C.要灵活变通,不要生搬硬套。

D.成功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C[本漫画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嘴衔石头的乌鸦,一个是插着吸管的杯子,杯子里已经有被投进的石子。

综合图片的信息应该是乌鸦无视吸管,凭着经验,还是把石头投进杯子里准备喝水。

这幅漫画讽刺了只知道生搬硬套,不知灵活变通的做法。

]3.阅读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即使是再精美的艺术品,也需要衬托方显其美丽。

B.很多艺术品初看很精美,但缺乏耐久的艺术魅力。

C.人总是羡慕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后却不懂珍惜。

D.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D[分析漫画内容,当花瓶不属于自己时认为是件“精美的艺术品”,但属于自己之后再去看花瓶就感到花瓶不再“精美”了,可见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精要点拨1.“三看”分析漫画一看标题。

标题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结合标题与漫画的内容,弄清漫画的寓意。

二看画面。

画面中每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三看文字。

画中文字隐含作者的观点,是理解寓意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