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田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发展历程

和田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发展历程

和田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衣衫单薄的年轻人不因大家质疑的眼神而动摇,毅然决然得挤在驶向遥远荒漠的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他的汗水挥洒在茫茫荒原中虽备受煎熬,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仅使得管花肉苁蓉成功收录于2005《中国药典》,而且带领其课题组人员通过对人工种植管花肉苁蓉进行了大量种植栽培探索试验,在人工种植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强了和田的生态文明建设。

他被称为管花肉苁蓉之父,他就是屠鹏飞。

那么,和田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1988年,新疆科学院生态所刘铭庭研究院等进行了管花肉苁蓉人工栽培基础技术研究,并于1989年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1992年4月22日,运用所得研究成果进行栽培试验,管花肉苁蓉破土而出。

1992年6月,这一项研究在全国星火展览会上获得嘉奖。

1992年至1997年间,主要进行小规模试种及稍增大规模的中试尝试,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1999年,和田地区成立了管花肉苁蓉产业化研究课题组,与屠鹏飞教授课题组联合开展肉苁蓉的相关人工繁育的研究,并加强了相关传统功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接种生物学、栽培种植技术的系统研究。

通过积累大量经验,研究人员在了解管花肉苁蓉种子特性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种特殊的基本培养基和相应的激素配比,并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实验取得成功。

首创人工接种技术—“带状沟播法”,解决了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中的关键技术,率先开展管花肉苁蓉的人工种植并获成功。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屠鹏飞团队在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中,对管花肉苁蓉的最佳采收时期、采收方式、接种时间、初加工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立足和田,潜心钻研,对管花肉苁蓉的人工育种、规模化种植推广、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攻克了国际上寄生植物人工种植的多项技术难题。

2002年8月管花肉苁蓉大规模人工种植宣告成功。

此后和田地区的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5年末已达50余万亩。

从中,农民获得增收,环境沙漠化得到抑制,帝辰管花肉苁蓉产业化开发也得到原料的基本供应。

管花肉苁蓉在原产地和田获得人工种植技术突破和推广,无疑是和田对人类大健康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现在和田地区人工接种管花肉苁蓉技术逐渐多样化,随着研究的深入,人工种植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