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聚氨酯涂料防水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大全
聚氨酯涂料防水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大全
1.4.7施工用材料均为易燃品,因而应准备好相应的消防器材。
1.4.8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口罩、手套、帆布脚盖等劳保用品。
二、操作工艺
2.1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细部附加层处理→第一遍涂膜防水层→第二遍涂膜防水层→第三遍、第四遍涂膜防水层→平面涂层上必要时做保护隔离→水泥砂浆保护层→立墙涂层上座软保护
1.3.2搅拌桶、小铁桶、小平铲、塑料或橡胶刮板、滚动刷、毛刷、小抹子、弹簧秤、扫帚、消防器材等。
1.4 作业条件
1.4.1地下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施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涂刷防水层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处理,使地下水位将至防水层操作标高以下500mm,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如在地下室,还应延长到地板混凝土完成。
24
注:产品按拉伸性能分为Ⅰ、Ⅱ两类。
1.2 主要辅助材料
1.2.1水泥:强度等级≥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配置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护层或修补基层。
1.2.2中砂:含水量<3%。
1.2.3聚酯无纺布、玻纤布,作为管根细部构造等部位胎体增强附加层使用。
1.3 主要机具
1.3.1电动机具:电动搅拌器
2.5 第二遍涂膜施工
第二遍涂膜采用与第一遍相垂直的涂刮方向,涂刮量、涂刮方法与第一遍相同。
2.6 第三、四遍涂膜施工
2.6.1第三遍涂膜涂刮方向与第二遍垂直,第四遍涂膜涂刮方向与第三遍垂直。其他作业要求相同。
2.6.2涂膜总厚度应≥1.5mm。
2.7 涂膜保护层
2.7.1涂膜防水施工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
聚氨酯涂料防水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名称
单位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施工容
通
用
安
全
技工准备
1.1 材料要求
1.1.1聚氨酯防水涂料1.5mm厚,遇墙上翻300mm,门洞口断开。
1.1.2外观:呈均匀粘稠状液体。无凝胶、结块,一般为黑褐色,也可制成彩色,材料须密闭储存,置于阴凉干燥处,严禁与水接触。
1.1.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表1.1.1
项目
指标
Ⅰ
Ⅱ
固体含量 (%)≥
80
拉伸强度 (MPa)≥
1.9
2.45
断裂伸长率
550
450
不透水性
0.3MPa,30min不透水
低温弯折性(℃)
-40℃弯折无裂纹
干燥时间
表干时间(h)≤
12
实干时间(h)≤
1.4.2涂膜防水层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和规规定做好基层(找平层)处理,可用1: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达到坚实平整、不起砂。基层含水率不宜大于9%,找平层的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以利防水层作业。
1.4.3涂刷防水层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清扫干净,对基层表面留有残留的灰浆、硬块以及突出物等应铲除并清扫干净。
1.4.4涂刷聚氨酯不得在雨天或大风天进行施工,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存料地点及施工现场严禁烟火。
1.4.5地下工程立墙防水层施工前,遇有设备管道穿墙时,应事先埋置止水套管。并做好防水附加层之后,才可进行大面积防水施工。严禁防水层施工完毕再凿眼打洞,破坏防水层。
1.4.6地下室通风不良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2.2 清理基层
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灰尘、杂物、灰浆硬块等清扫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经检查基层平整、无空裂、起砂等缺陷,方可进行下到工序施工。
2.3 细部做附加涂膜层
2.3.1穿墙管、阴阳角、变形缝等薄弱部位,应在涂膜层大面积施工前,先做好增强的附加层。
2.3.2附加涂层做法:一般采用一布二涂进行增强处理,施工时应在两道涂膜中间铺设一层聚氨酯无纺布或玻璃纤维布。作业时应均匀涂刷一遍涂料,涂膜操作时用板刷刮涂料驱除气泡,将布紧密地粘贴在第一遍涂层上。阴阳角部位一般将布剪成条形,管根为块形或三角形。第一遍涂层表干(12h)后进行第二遍涂刷。第二遍涂层实干(24h)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施工。
2.4 第一遍涂膜施工
2.4.1涂刷第一遍涂膜前应先检查附加层部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有气孔或气泡,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涂料用力压入气孔,局部再刷涂一道,表干后进行第一遍涂膜施工。
2.4.2涂刮第一遍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可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在基层表面均匀涂刮,涂刮要沿同一个方向,厚薄应均匀一致,用量为0.6~0.8kg/m2。不得有漏刮、堆积、鼓泡等缺陷。涂膜实干后进行第二遍涂膜施工。
4.2 涂膜防水层实干后应尽快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4.3 墙体涂膜防水层施工,尤其对穿墙管根部进行防水增强处理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穿墙管道和设备。
4.4 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对其他分项工程的成品进行保护,不得污染和损坏。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防水层空鼓:多发生在找平层与防水层之间及接缝处,主要原因是基层潮湿,含水率过大造成涂膜防水层鼓泡。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接缝处认真作业,粘结牢固。
3.2.2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3.2.3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3.2.4侧墙涂膜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四、成品保护
4.1 涂膜防水层施工后未固化前不得上人踩踏,固化后上人应穿软底鞋。
三、质量标准
3.1 主控项目
3.1.1涂膜防水层及胎体增强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
3.1.2涂膜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2 一般项目
3.2.1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2.7.2平面涂膜防水层采用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四周及管根抹八字角。
2.7.3墙体迎水面保护层宜采用软保护层。
2.7.4当涂膜防水层分段施工时,搭接部位涂膜的先后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当涂膜防水层中有胎体增强材料(聚酯无纺布或玻璃纤维布)时,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5.2 防水层渗漏:多发生在变形缝、穿墙管、施工缝等处,由于细部防水构造处理不当或祖业不仔细,防水层脱落粘结不牢等原因造成。施工中必须规操作,按工序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杜绝渗漏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