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最后结果填在题后括号内. 1.(2019北京市,1题,2分)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它的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000米.将43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 .60.43910´B .64.3910´C .54.3910´D .343910´【答案】C【解析】绝对值大于1的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0110na a ⨯≤<,其中n 是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54.3439000901=´;故选C.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2019北京市,2题,2分)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将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故选C.【知识点】图形变换——轴对称图形. 3.(2019北京市,3题,2分) 正十边形的外角和为A .180oB .360oC .720oD .1440o【答案】B【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易得B 正确;故选B. 【知识点】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2019北京市,4题,2分)在数轴上,点A ,B 在原点O 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 ,2,将点A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 .若CO=BO ,则a 的值为A .-3B . -2C . -1D . 1【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点B 表示的数是2,由CO=BO ,可得点C 表示的数为2或-2,将点C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可得到点A ,故点A 表示的数为1或-3; 又∵点A ,B 在原点O 的两侧;∴点A 表示的数-3.【知识点】有理数——数轴、分类讨论. 5.(2019北京市,5题,2分)已知锐角∠AOB ,如图,(1)在射线OA 上取一点C ,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交射线OB 于点D ,连接CD ;(2)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M ,N ;(3)连接OM ,MN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OM=∠COD B .若OM=MN ,则∠AOB=20°C .MN ∥CDD .MN=3CD【答案】D【解析】由作图知,¼»¼CMCD DN == ,OM=OC=OD=ON ; A .在⊙中,由¼»CMCD =得∠COM=∠COD ;故选项A 正确. B .由OM=MN ,结合OM=ON 知△OMN 为等边三角形;得∠MON=60°.又由¼»¼CMCD DN ==得∠COM=∠COD=∠DON ;∴∠AOB=20°.故选项B 正确.C .由题意知OC=OD ,∴1802CODOCD ︒-∠∠=.设OC 与OD 与MN 分别交于R ,S.易得△MOR ≌△NOS (ASA ) ∴OR=OS ∴1802CODORS ︒-∠∠=∴OCD ORS ∠=∠ ∴MN ∥CD. 故选项C 正确.D .由¼»¼CMCD DN ==得CM=CD=DN=3CD ;而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CM+CD+DN>MN ,即MN<3CD ;∴MN=3CD 是错误的;故选D.【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的有关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6.(2019北京市,6题,2分)如果1m n +=,那么代数式()22221m nm n m mn m +⎛⎫+⋅- ⎪-⎝⎭的值为A .3-B .1-C .1D .3【答案】D【解析】()22221m nm n m mn m +⎛⎫+⋅- ⎪-⎝⎭N MD OBCPQA= ()()()()2m n m n m n m n m m n m m n ⎡⎤+-++-⎢⎥--⎢⎥⎣⎦g=()()()2m mm n m n m m n ++--=()3m n +又∵1m n +=∴原式=313⨯=.故选D.【知识点】分式的运算、整体思想. 7.(2019北京市,7题,2分) 用三个不等式a b >,0ab >,11a b<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 .0B .1C .2D .3【答案】D【解析】本题共有3个命题: 命题①,如果a b >,0ab >,那么11a b<. ∵a b >,∴0a b ->.又∵0ab >;∴0a b ab ->,化简得11a b<,该命题为真命题. 命题②,如果a b >,11a b<;那么0ab >. ∵11a b <,∴110a b-<,0b aab -<. ∵a b >,∴0b a -<,∴0ab >.该命题为真命题. 命题③,如果0ab >,11a b<,那么a b >. ∵11a b <,∴110a b-<,0b aab -<. ∵0ab >,∴0b a -<, ∴b a <.该命题为真命题. 选D.【知识点】真假命题、不等式的性质. 8.(2019北京市,8题,2分)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010t ≤<1020t ≤<2030t ≤<3040t ≤<40t ≥性别 男 7 31 25 30 4 女 8 29 26 32 8 学段初中 25 36 44 11 高中人数 时间 学生类别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C 【解析】①由条形统计图可得男生人均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为24.5h ,女生为52.5h ,则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故①正确.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②正确. ③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初中学生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25,36,44,11;共有116人,∴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对应人数为36的那一栏;即 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③正确.④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15,35,15,18,1;共有84人,∴中位数在对应人数为35人对应的时间栏,即中位数在10——20之间;故④错误. 【知识点】条形统计图、统计表、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最后结果填在题中横线上. 9.(2019北京市,9题,2分)若分式1x x-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___. 【答案】1【解析】方法一、分式值为0的条件是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为0.即100x x -=⎧⎨≠⎩,∴1x =.方法二、解分式方程10x x-=,解得1x =;经检验1x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知识点】分式的值为0、解分式方程. 10.(2019北京市,10题,2分)如图,已知ABC !,通过测量、计算得ABC !的面积约为_______cm 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1.827.025.524.5人均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小时高中生初中生女生男生学生类别510152025300【答案】由测量结果计算. 【解析】如图10-1,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时,长度精确定mm ,测量图中AC 和BD 的长度.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动手测量、求近似数. 11.(2019北京市,11题,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其三视图中有矩形的是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答案】①②.【解析】长方体的三种视图都是矩形,圆柱的主视图、左视图都是矩形,而俯视图是圆;圆锥的主视图、左视图都是三角形;圆锥的俯视图为带圆心的圆.故选①②. 【知识点】三视图、矩形的判定. 12.(2019北京市,12题,2分) 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PAB PBA ∠∠+=____________°(点A ,B ,P 是网格线交点).【答案】45°第10题图CBA第11题图③圆锥②圆柱①长方体第12题图PBA【解析】如图12-1,延长AP 至C ,连结BC.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222125PC =+=,222125BC =+=,2221310PB =+=; ∴222,PC BC PB PC BC +==且.即△P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PC=45°.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45PAB PBA MPC ∠∠=∠=︒+. 【知识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3.(2019北京市,13题,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a b ,()00a b >>,在双曲线1k y x=上.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在双曲线2k y x=上,则12k k +的值为_______.【答案】0【解析】∵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B 点的坐标为(),a b -.又∵A ()a b ,、B (),a b -两点分别在又曲线1k y x =和2ky x=上; ∴12,ab k ab k =-=. ∴120k k +=;故填0.【知识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双曲线ky x=上点的坐标与k 的关系. 14.(2019北京市,14题,2分)把图1中的菱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2,图3所示的正方形,则图1中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答案】12【解析】设图1中小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a>b );则由图2和图3列得方程组51a b a b +=⎧⎨-=⎩,由加图3图2图115减消元法得32a b =⎧⎨=⎩,∴菱形的面积1144321222S ab =⨯=⨯⨯⨯=.故填12.【知识点】菱形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5.(2019北京市,15题,2分)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20s .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21s ,则21s _______20s . (填“>”,“=”或“<”)【答案】=【解析】数据92,90,94,86,99,85的平均数929094869985916x +++++==;新数据2,0,4,-4,9,-5的平均数为()()204495`16x +++-++-==;∴()()()()()()2222222016892919091949186919991859163S ⎡⎤=-+-+-+-+-+-=⎣⎦; ()()()()()()2222222116821014141915163S ⎡⎤=-+-+-+--+-+--=⎣⎦; ∴2201S S =.事实上由“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后,所得的新数据的方差与原数据的方差相同”易得2201S S =.【知识点】方差的计算和性质、平均数.16.(2019北京市,16题,2分)在矩形ABCD 中,M ,N ,P ,Q 分别为边AB ,BC ,CD ,DA 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对于任意矩形ABCD ,下面四个结论中,①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 是平行四边形; ②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 是矩形; ③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 是菱形; ④至少存在一个四边形MNPQ 是正方形.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答案】①②③【思路分析】如图16-1,经矩形ABCD 对角线交点O ,① 任画两条和矩形对边分别相交的直线,顺次连接交点得到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显然有无数个四边形; ②任画两条和矩形对边分别相交且相等的直线,顺次连接交点得到的四边形为矩形,显然有无数个四边形; ③任画两条和矩形对边分别相交且垂直的直线,顺次连接交点得到的四边形为菱形,显然有无数个四边形; ④画两条和矩形对边分别相交,并且垂直且相等的直线,顺次连接交点得到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显然只有一个四边形.【解题过程】如图16-1,O 为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① 图中任过点O 的两条线段PM ,QN ,则四边形MNPQ 是平行四边形;显然有无数个.本结论正确. ② 图中任过点O 的两条相等的线段PM ,QN ,则四边形MNPQ 是矩形;显然有无数个.本结论正确. ③ 图中任过点O 的两条垂直的线段PM ,QN ,则四边形MNPQ 是菱形;显然有无数个.本结论正确. ④ 图中过点O 的两条相等且垂直的线段PM ,QN ,则四边形MNPQ 是正方形;显然有一个.本结论错误. 故填:①② ③.【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和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满分68分,第17-21题,每小题5分,第22-24题,每小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2019北京市,17题,5分) 计算:()011342604sin π----+︒+() 【思路分析】根据()010a a =≠,()110a a a -=≠,3sin 602︒=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解题过程】解:()011342604sin π----+︒+()31312124=-+⨯+3134=-++=23+3【知识点】实数的混和运算、绝对值、零指数、负指数、特殊角的函数值. 18.(2019北京市,18题,5分)解不等式组:4(1)2,7.3x x x x -<+⎧⎪+⎨>⎪⎩ 【思路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取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取公共部分按照“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原则即可. 【解题过程】解:4(1)273x x x x -<+⎧⎪⎨+>⎪⎩①②由①得442x x -<+ 36x < 2x < 由②得73x x +> 72x >72x <①和②的公共部分由“小小取小”得原不等式组解集为2x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9.(2019北京市,19题,5分)关于x 的方程22210x x m -+-=有实数根,且m 为正整数,求m 的值及此时方程的根.【思路分析】先由原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得判别式240b ac -≥进而求出m 的范围;结合m 的值为正整数,求出m 的值,进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关于x 的方程22210x x m -+-=有实数根,∴()()22424121484880b ac m m m ∆=-=--⨯⨯-=-+=-≥ ∴1m ≤又∵m 为正整数,∴m=1,此时方程为2210x x -+=解得根为121x x ==, ∴m=1,此方程的根为121x x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0.(2019北京市,20题,5分)如图20-1,在菱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BE=DF ,连接EF . (1)求证:AC ⊥EF ;(2)如图20-2,延长EF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BD 交AC 于点O ,若BD=4,tanG=12,求AO 的长.【思路分析】)(1)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易得AB=AD ,AC 平分∠BAD ,结合BE=DF ,根据等腰△AEF 中的三线合一,证得AC ⊥EF.(2)菱形ABCD 中有AC ⊥BD ,结合AC ⊥EF 得BD ∥EF.进而有1tan tan 22OC OCODC G OD ∠=∠===;得出OA 的值. 【解题过程】(1)证明:∵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B=AD ,AC 平分∠BAD ∵BE=DF∴AB BE AD DF -=- ∴AE=AF∴△AEF 是等腰三角形∵AC 平分∠BAD∴AC ⊥EF(2)解:∵菱形ABCD 中有AC ⊥BD ,结合AC ⊥EF. ∴BD ∥EF.又∵BD=4,tanG=12∴1tan tan 22OC OC ODC G OD ∠=∠=== ∴AO=12AC =OC=1.【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切的定义. 21.(2019北京市,21题,5分)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对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40的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 .国家创新指数得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分成7组:30≤x <40,40≤x <50,50≤x <60,60≤x <70,70≤x <80,80≤x <90,90≤x ≤100);b .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在60≤x <70这一组的是:61.7 62.4 63.6 65.9 66.4 68.5 69.1 69.3 69.5 c .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d .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_______;(2)在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所对应的点位于虚线1l 的上方.请在图中用“○”圈出代表中国的点;100908070605040301298621频数(国家个数)国家创新指数得分CBAl 2l 11110987654321100908070605040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国家创新指数得分(3)在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中国高的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小值约为_______万美元;(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①相比于点A,B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②相比于点B,C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思路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知,创新指数在70≤x<80,80≤x<90,90≤x≤100国家个数分别为12,2,2;共16个,而中国的创新指数为69.5;进而求出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的世界排名.(2)由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结合中国的对应的点位于虚线1l的上方即可求得.(3)如图21-1,先画一条过69.5的水平线,该线上方的点都是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中国高的国家;然后找除中国以外的,最左边的点进而求出该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解题过程】(1)解:∵由条形统计图知,创新指数在70≤x<80,80≤x<90,90≤x≤100国家个数分别为12,2,2;共16个,且中国的创新指数为69.5;∴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的世界排名为17.故填17.(2)解:由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结合中国的对应的点位于虚线1l的上方求得. 如下图,(3)如图21-1,易求得在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中国高的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小值约为2.7万美元.故填:2.7.(4)①②【知识点】 22.(2019北京市,22题,6分)在平面内,给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A ,B ,C ,如图所示.点O 到点A ,B ,C 的距离均等于a (a 为常数),到点O 的距离等于a 的所有点组成图形G ,∠ABC 的平分线交图形G 于点D ,连接AD ,CD . (1)求证:AD=CD ;(2)过点D 作DE ⊥BA ,垂足为E ,作DF ⊥BC ,垂足为F ,延长DF 交图形G 于点M ,连接CM .若AD=CM ,求直线DE 与图形G 的公共点个数.【思路分析】 【解题过程】(1) ∵BD 平分ABC ∠ ∴ABD CBD ∠=∠∴AD=CD(2)直线DE 与图形G 的公共点个数为1. 【知识点】 23.(2019北京市,23题,6分)小云想用7天的时间背诵若干首诗词,背诵计划如下: ①将诗词分成4组,第i 组有i x 首,i =1,2,3,4;②对于第i 组诗词,第i 天背诵第一遍,第(1i +)天背诵第二遍,第(3i +)天背诵第三遍,三遍后完成背诵,其它天无需背诵,i =1,2,3,4;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1组 1x1x 1x第2组 2x2x2x第3组 第4组4x4x4x③每天最多背诵14首,最少背诵4首.CBA解答下列问题: (1)填入3x 补全上表;(2)若14x =,23x =,34x =,则4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_______; (3)7天后,小云背诵的诗词最多为_______首.【思路分析】【解题过程】(1)如下图第1天第2天第3天 第4天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3x3x3x第4组(2)4,5,6 (3)23【知识点】24.(2019北京市,24题,6分) 如图,P 是与弦AB 所围成的图形的外部的一定点,C 是上一动点,连接PC 交弦AB 于点D .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PC ,PD ,AD 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对于点C 在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PC ,PD ,AD 的长度的几组值,如下表: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位置6 位置7 位置8 PC/cm 3.44 3.30 3.07 2.70 2.25 2.25 2.64 2.83 PD/cm 3.44 2.69 2.00 1.36 0.96 1.13 2.00 2.83 AD/cm0.000.781.542.303.014.005.116.00在PC ,PD ,AD 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_______的长度是自变量,_______的长度和_______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ABCDP(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PC=2PD 时,AD 的长度约为_______cm .【思路分析】(1)三个变量中,分析哪两个变量均随某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哪两个量就是函数.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当AD 的长度发生变化时,PC ,PD 也随之变化.(2)以AD 为自变量,分别以PC ,PD 为函数,画函数图像即可. (3)找到图象中满足PC=2PD 时,对应点的横坐标即可解答.【解题过程】(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PC ,PD 都随AD 的变化而变化.故AD 为自变量,PC ,PD 均为AD 的函数. 故填:AD , PC ,PD ;(2)以AD 为自变量,分别以PC ,PD 为函数,画出的函数图像如下图,(3)观察图象可得,当AD=2.29或者3.98时,有PC=2PD.故填:2.29或者3.98. 【知识点】函数与自变量、画函数图形及应用函数图象. 25.(2019北京市,25题,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10y kx k =+≠与直线x k =,直线y k =-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x k =与直线y k =-交于点C .(1)求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AB BC CA ,,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 . ①当2k =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 ②若区域W 内没有整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当0x =时,由()10y kx k =+≠求得y 的值,即得直线 与 轴的交点坐标.x/cmy /cm123456654321O(2)①当2k =时画出图象分析有关区域中整点个数. ②由图象分析解答即可.【解题过程】(1)当0x =时,由()101y kx k =+≠=;∴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1. (2)①如下图,当k=2时,直线l :21y x =+,把2x =代入直线l ,则5y =.∴()2,5A ; 把2y =-代入直线l , 221x -=+ ∴32x =-, ∴3,22B ⎛⎫-- ⎪⎝⎭. ()2,2C -.画出函数21y x =+的图象及直线 2x =,直线2y =-组成的区域,显然区域中整数点有(0,-1)、(0,0)、(1,-1)、(1,0)、(1,1)、(1,2);显然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有6个.② 由类似①分析图象知区域W 内没有整点时有10k -≤<或2k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6.(2019北京市,26题,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1y ax bx a=+-与y 轴交于点A ,将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B 在抛物线上.(1)求点B 的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 (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已知点11(,)2P a-,(2,2)Q .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先求出A 点的坐标为10,a ⎛⎫- ⎪⎝⎭,由平移规律求得点B 的坐标.(2)由A 、B 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得A 、B 为对称点进而求出抛物线对称轴方程.(3)根据a 的符号分类讨论分析解答即可.【解题过程】(1)∵当x=0时,抛物线211y ax bx a a=+-=-; ∴抛物线与y 轴交点A 点的坐标为10,a ⎛⎫- ⎪⎝⎭,∴由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点B 的坐标为12,a ⎛⎫- ⎪⎝⎭;即1(2,)B a -.(2)∵由A 10,a ⎛⎫- ⎪⎝⎭、B 12,a ⎛⎫- ⎪⎝⎭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得A 、B 为对称点.∴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0212x +==;即直线1x =.(3)①当0a >时,10a-<. 分析图象可得,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抛物线不可能同时经过点A 和点P ;也不可能同时经过点B 和点Q ,所以线段PQ 和抛物线没有交点.②当0a <时,10a ->. 分析图象可得,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抛物线不可能同时经过点A 和点P ;但当点Q 在点B 上方或与点B 重合时,抛物线与线段PQ 恰好有一个公共点,此时12a -≤,即12a ≤-.综上所述:当12a ≤-时,抛物线与线段PQ 恰好有一个公共点.【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点的坐标平移规律、27.(2019北京市,27题,7分)已知30AOB ∠=︒,H 为射线OA 上一定点,31OH =+,P 为射线OB 上一点,M 为线段OH 上一动点,连接PM ,满足OMP ∠为钝角,以点P 为中心,将线段PM 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PN ,连接ON . (1)依题意补全图1; (2)求证:OMP OPN ∠=∠;(3)点M 关于点H 的对称点为Q ,连接QP .写出一个OP 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M 总有ON=QP ,并证明.【思路分析】(1)作∠MPN=180°-∠AOB,用圆规截得PM=PN ;可补全图形. (2)借助△OPM 的内角和为180°及∠AOB=30°和∠MPN=150°即可得证, (3)【解题过程】(1)见下图(2)证明:∵30AOB ∠=︒∴在△OPM 中,=180150OMP POM OPM OPM ︒-∠-∠=︒-∠∠ 又∵150MPN ∠=︒,∴150OPN MPN OPM OPM ∠=∠-∠=︒-∠ ∴OMP OPN ∠=∠.备用图图1BAOHHOA B(3)如下图,过点P 作PK ⊥OA 于K ,过点N 作NF ⊥OB 于F∵∠OMP=∠OPN ∴∠PMK=∠NPF在△NPF 和△PMK 中,90NPF PMK NFO PKM PN PM ∠=∠⎧⎪∠=∠=︒⎨⎪=⎩∴△NPF ≌△PMK (AAS ) ∴PF=MK ,∠PNF=∠MPK ,NF=PK 又∵ON=PQ在Rt △NOF 和Rt △PKQ 中,ON PQNF PK =⎧⎨=⎩∴Rt △NOF ≌Rt △PKQ (HL ) ∴KQ=OF设,MK y PK x == ∵∠POA=30°,PK ⊥OQ ∴2OP x =∴3,3OK x OM x y ==- ∴2OF OP PF x y =+=+, ()313MH OH OM x y =-=+--,313KH OH OK x =-=+-.∵M 与Q 关于H 对称 ∴MH=HQ ∴KQ=KH+HQ=313313x x y +-++-+ =23223x y +-+ 又∵KQ=OF∴232232x y x y +-+=+ ∴()232223x +=+∴1x =,即PK=1 又∵30POA ∠=︒ ∴OP=2.【知识点】尺规作图、旋转、三角形的内角和、方程思想、30°锐角的性质、中心对称的性质. 28.(2019北京市,28题,7分) 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C !两边的中点,如果上的所有点都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则称为△ABC的中内弧.例如,下图中是△ABC 的一条中内弧.(1)如图,在Rt △ABC 中,22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画出△ABC 的最长的中内弧,并直接写出此时的长;(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20,04,00A B C t t >,,,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①若12t =,求△ABC 的中内弧所在圆的圆心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②若在△ABC 中存在一条中内弧,使得所在圆的圆心P 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当与BC 相切时,△ABC 的中内弧最长,结合勾股定理进而求得结果. (2)①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Ⅰ、当P 为DE 的中点时; Ⅱ、当⊙P 与AC 相切时.②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Ⅰ、PE ⊥AC 时,△EFC ∽△PEF ;Ⅱ、PFC ABC ∆∆∽时.【解题过程】(1)如下图:当与BC 相切时,中内弧最长.ABCDE AED CB1801180180n r l πππ⨯=== (2)解:①当12t =时,C (2,0),D (0,1),E (1,1) Ⅰ、如下图, 当P 为DE 的中点时,»DE 是中内弧,∴1,12P ⎛⎫⎪⎝⎭Ⅱ、 如下图,当⊙P 与AC 相切时,2,AC BE y x y x =-+=. 当12x =时,12y =,∴11,22P ⎛⎫ ⎪⎝⎭.综上所述,P 的纵坐标112P P y y ≤≥或②中,Ⅰ、PE ⊥AC 时,△EFC ∽△PEF, 得EF FC PF FE =,即121tt =. ∴()2102t t =>,∴22t =∴202t <≤. 02t <≤Ⅱ、∵PFC ABC ∆∆∽,∴PF FC AB BC =,324PF =, ∴32PF =. 如下图,DP PF r ==,12PE =,32DP =∴2t = ∴02t <≤.综上所述,02t <≤【知识点】弧长公式、三角形相似性质与判定、圆的有关性质、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