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工机械专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自成立以来,已曲曲折折地走过了近50年的路程。
专业初创时期,以苏联模式为蓝本,我们的前辈呕心沥血,把我国的化工机械专业办得初具规模、培养了一大批化工机械专业教学、科研、设计、制造与使用的中坚力量。
1951年大连工学院首先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
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成都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中专班)等,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简称为“化机”专业。
化工学院中一般都设有化工机械系。
例如,华东化工学院在1952年建校初期的三个系分别为无机工业系、有机工业系和化工机械系。
化工机械系中设有化工机械专业。
在1957年增设了化学工程学专业。
1958年又增设了化工机械制造和化工自动控制两个专业。
在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华东化工学院和浙江大学的化工机械专业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定名为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早期的化工机械专业基本上是化工的底子再加上机械。
60年代以后化学工程专业兴起,促使不少老学校对化工机械专业淡化了化工的基础。
与此同时,西方压力容器技术的空前发展又为化工机械专业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空间。
各校根据自身条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有些学校以研究压力容器为主,有些学校继续拓展过程设备的研究或化工机器的研究。
英美国家的化工系一般分成两个专门化方向:一部分搞工艺,一部分搞设备。
当时按照苏联的模式,化工与机械并重。
既要读机械系的机械课程,又要读化工系的化工课程。
专业课要修化工设备课程,但其中化工机械的内容较少。
因为苏联有两个专业:化工机械和机械设计制造。
1954年,请来了苏联专家杜马什涅夫,在大连工学院讲学。
杜马什涅夫(ДОЦЕНТ)是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副教授。
全国各校选派了12位教师和10位研究生去进修,重新修订教学计划。
进修班人员认为,不能盲目照抄苏联课程。
他们考察了大连、吉林等地的苏联援建项目。
由大连工学院出面,召集了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校教师与杜马教授一起制定我国第一份化工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
我国的化工机械专业并不是完全苏联模式的翻版,它还吸纳了欧美国家化工和机械专业的特点:(1)从美国、英国回来的老一辈教授主持了学科建设。
(2)美国麻省理工(MIT)单元操作和英国压力容器技术在课程体系中有所反映。
2.化工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化工机械毕业生要做什么工作?当时的思路是化工厂需要大量能够从事化工设备运转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及零配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是应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从教学角度,大学不宜教授运转、维修,应该教授设计,教授原理和原则。
设备与机器的关系是以设备为主,以机器为辅。
因为设备是非定型的,需要设计,而机器是定型的,只要会选用就行。
容器、塔器、换热器、反应器等属于设备,机器有干燥机、离心机、破碎机、过滤机等。
后来把破碎机去除了,把它们归到了矿山机械中去。
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做蒸馏塔、吸收塔等的设计。
杜马认为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化工机械专业的第一轮教学计划,从1954年到1955年酝酿,到1956年形成,矛盾很多,化工的味道很重。
大家认为化工原理一点不能少,有人认为分量上还要超过化工类专业。
从1952年专业调整以来,化工专业有两种类型:工艺类和机械类。
对于工艺类专业,化学课程很多,而机械课程不多。
化工厂从中试到投产,化工问题谁来管?很多人认为要由化工机械专业来管,包括从管道设计到进料、出料等。
1956年教育部与各部委联合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要编自己的教材。
同时,教育部在北京石油学院等院校又增加了一批化工机械专业。
这样,全国的化工机械专业增加到十几所院校。
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一件事是编写教学计划。
化工机械专业存在着三大矛盾:·化工机械,究竟是化工还是机械?·设备与机器,究竟以设备为主,还是以机器为主?·设计与制造中,究竟是以设计为主,还是以制造、安装、维修为主?当时大多数人认为,教学以设计为主,但是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运行和维修工程师。
在化工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是不包括化工机械制造的。
1958年苏联专家撤离后,一些高校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化工机械制造专业,但到1962年调整时又取消了。
因为胃口太大,铸、锻、焊都有,样样齐全,但是样样都不精,后来自生自灭了。
始终有人认为,这个专业是“化而不机”,“化”懂得多,“机”懂得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按照机械类专业讲授,而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按照化工类专业讲授,学生负担很重。
在当时,由于化工部分配不到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所以这类学生的需求还是大幅度上升。
大家认为要培养化工系统自己的机械工程师。
化工机械专业在当时十分吃香,全盛时期在1958年、1959年,华东化工学院当时有6个本科班,4个专修班,成为学校最大的专业。
针对化工机械专业“化而不机”的状况,加强了机械,削减了化工的分量,减少了化工原理与物理化学的课程,增加了“泵和压缩机”及“化工机械制造”,这样,在原来的塔器、换热器等分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机械的内容。
本质上是培养化工厂的机械师。
设计院也是化工机械毕业生的一条出路。
化工机械的毕业生好在懂化工,工艺专业的小样图可以看得懂,可以讨论,可以修改。
化工机械专业根据社会的需求,从50年代起步,经过20年的“文革”,再到80年代的鼎盛时期,直至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演变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了不少弯路。
“文革”时期全盘否定理论的作用,“文革”后又把加强理论变成了最重要的拨乱反正目标。
经过20年的摇摆,提出了新的方向,在不断发展的一轮轮教学计划、大纲和统编教材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
3.化工机械专业加强了教学内容80年代初重建化工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时,许多学校已开始招收化工机械专业硕士生。
当初懂化工的化学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很大的专业。
化工机械专业要加强机械,教育内容要现代化。
专业课内容大膨胀。
压力容器、化工设备、化工机器及化工机械制造这四门课独立设课,又增加了断裂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程,进一步削弱了化工、加强了机械,内容趋于现代化。
专业课程大膨胀,如压缩机从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80学时。
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后来增加了自动控制及仪表。
80年代以来,化工机械专业学生的出路一直很好。
在教学内容方面,乙烯车间是很典型的例子。
重点还是车间机械师,维护日常运行、备件管理。
他们的知识面要宽,但不一定要很深。
既要面对当前的化工厂继续运行,又要面对现代化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
以前曾统计过化工厂,工艺师与机械师的比例为1:4。
工艺不会经常变,而设备问题很多,每年要换零配件。
化工厂的运行,机械师的任务比工艺师多。
当时的问题是,懂压缩机的人不懂编程,懂编程的人不懂压缩机,懂自动控制和仪表的人不懂化学反应。
企业需要既懂工艺又懂设备和控制的复合型人才。
这一要求就历史性地落在化工机械专业的身上。
4.化工机械专业在专业调整中获得了新生90年代末期,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调整。
从1000多个专业,合并成500多个专业,又从500多个专业,减少为249个专业。
在这次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中,化工部化工机械教学指导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化工类和机械类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向教育部提出了把原“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改造建设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总体设想和专业发展规划建议书,于1998年3月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准。
在新的专业目录中,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归入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在2001年第11号文件“关于成立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五个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分委员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这样,化工机械专业得到保留,并把它拓宽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化工机械专业开辟了更加美好的前程。
此后,一批院校利用原有相近专业(如真空技术及设备、粮食机械、轻工机械、食品机械、造纸机械、制药机械等等)的办学条件,也纷纷成立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使全国具有该专业的院校由1998年的43所发展至2003年的72所,大大加强了该专业的培养规模,扩大了该专业的专业内涵、覆盖领域和影响力。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专业内涵1998年进行的专业调整,教育部将化工机械专业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是将机械工业和控制工程经发展和改造,使之能服务于过程工业,它的发展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学科是机械大学科的一个分支,它自己是属于机械领域,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自身的发展又需要机电控制。
所谓过程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以达到改变物料性能的加工业,它涵盖了化学、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甚至于冶金等众多行业部门。
过程工业所涉及的对象是流程性物料,从原料到产品需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因而整个过程需要由为数众多的单元构成,而每一个单元均需要由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来完成,将这些单元设备连在一起便构成过程装备。
而要保证每个设备直至整个装备能正常运行,必需对其流程性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浓度等。
因此,与其相关的行业包括:工艺过程(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轻工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材料等),以及装备的控制(重点在流程性参量,不同于机械行业的位置、位移和速度的控制)。
在研究生的招生目录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一级学科归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为化工过程机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功及其他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它不断升华和扩展,容纳了物理学的多个分支及近代进展,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它不断在冶金、电子、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农业工程、兵工科学、核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学科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