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卷

2017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卷

2017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锻炼B:榜样C:说服D:陶冶E:重视个别差异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____A: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3、我国的学校产生予()A:夏朝B:商朝C:秦朝D:唐朝4、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性质是____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B:教学的唯一工具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5、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____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6、班集体形成的关键因素是()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E: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7、培养劳动者是____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8、”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A:义务教育思想B:素质教育思想C:终身教育思想D:民主教育思想9、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B:行政警告或拘留C:行政强制或拘留D:行政处罚或解聘10、在英语学习中,学习单词ball(球),再学习football(足球),这属于()A.一般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具体迁移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__。

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12、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13、关于制定教育目的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E: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14、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A.负向迁B.原型启发C.思维定势D.功能固着15、下面不属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A:睡眠不足B:情绪低落C:人际关系不良D:经常感冒16、教师生存的基石是____A:教学能力B:知识C:才华D:兴趣17、适用于介绍具有非时间性联系的事理知识的是()。

A.横向叙述B.纵向叙述C.交叉叙述D.描述性叙述18、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__ A.领会知识B.背记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19、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20、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间是()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方案B:学习计划C:技能D:思维程序22、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____A:才能B:一般能力C:天才D:特殊能力23、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24、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2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26、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__。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二、多项选择题(共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A:基础性B:普及性C:科学性D:发展性2、注意的功能有__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5、2013年单项选择: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德育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德育理念B:教育者C:受教育者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7、”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__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9、下面关于学习的论述__是不确切的。

A.行为变化是由学习引导起的B.学习可以使个体积极适应环境C.学习可以使个体积累经验D.学习导致心理结构的变化10、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1、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__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D.课堂纪律12、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13、被公认为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构建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的是____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14、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下列哪种情形,学校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A: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活动,学校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B: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的。

C:教职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在操作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D: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15、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老师表扬,这反映了幼儿。

A:自信心的发展B:自制力的发展C:移情的发展D:自尊心的发展16、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1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__。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1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____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19、幼儿体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激发幼儿活动兴趣阶段B:身体准备阶段C:掌握动作技能阶段D:结束阶段20、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学生的__。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21、教师通过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课堂教授方式是()。

A.讲述B.讲解C.讲读D.叙述22、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23、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24、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他。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____A:50%~60%B:60%~70%C:70%~80%D:80%~90%2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26、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__。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