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三要素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 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 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 这里的“无”就是建筑的目 的,也就是空间。建筑为人们 提供的真正内容是“无”的部 分——空间。 建筑,不只是其实体本身, 更包括实体所形成的空间。
1 建 筑
什么是建筑
广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技术手 建筑物 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 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供人们进行生产、 生活或其他活动的社会生活环境。(工业建筑、民 用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 侧重其具备的审美形象或者围合了可使用的空间, 强调其相对直接的被人广商或进入活动 构筑物-人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构筑物 (自行车棚、水塔、烟囱、堤坝) 偏执为了满足某种使用需求、相对间接的为人服务 的固定人造物
1.
2.
3.
4.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
建筑的形象问题涉及到了文化传统、民族风格、 社会思想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并不是单纯的美观 问题。 基本原则: 1. 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的比较 关系 2. 尺度-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物各部 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韵律-建筑某些部分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 4. 对比-建筑形象中的形状、光影等的对比 5. 均衡-建筑个部分间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 的感觉
建筑学的内容
建 筑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指导建筑 设计创作是建筑学的最终目的。建筑设 计是一种技艺,古代靠师徒承袭,口传 心授,后来虽然开办学校,采取课堂教 学方式,但仍须通过 设计实践来学习。 有关建筑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总结各种建筑的设计经验, 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 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 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 类是探讨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平 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有关 建筑艺术效果的美学规律等等。后者称 为建筑设计原理。
建 筑
建筑学的内容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 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 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 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 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指导建筑 细部设计和施工,作为建筑设计的 依据。 建筑物理研究物理学知识在建筑 中的应用。建筑设计应用这些知识, 为建筑物创造适合使用者要求的声 学、光学、热工学的环境。建筑设 备研究使用现代机电设备来满足建 筑功能要求,建筑设计者应具备这 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建筑学
建 筑
建筑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 它需要大量的财富和技术条件,大 量的劳动力和集体智慧才能实现。 它的物质表现手段规模之大,为任 何其他艺术门类所难以比拟。宏伟 的建筑建成不易,保留时间也较长, 这些条件导致建筑美学的变革相对 迟缓。建筑艺术还常常需要应用绘 画、雕刻、工艺美术、园林艺术, 创造室内外空间艺术环境。因此,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 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综合性
建筑学
建 筑
分为构思和结构的系统性教程 本专业的教学科目包括建筑学专 业课、与绘画和造型等艺术有关的 课程,计算机软件知识、建筑力学、 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建筑学 建筑学所要 建筑学 求的广范专业科目。 本专业的一大特长是从一年级 开始就安排了实践性课程,使学生 可顺利接触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
1.
2.
3.
人体活动尺寸的要求: 基本尺度 人的生理要求:朝向、 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 风、采光、照明等 使用过程和使用特点的 要求:一定的顺序或路线
1 建 筑
1建 筑
1建 筑
1建 筑
1建 筑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物质技术手段: 物质技术手段: 建筑用什么去建造以及怎样 建造,一般包括建筑的材料、 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中的各 种设备等。
狭义:建筑物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两个目的 一个手段
人们对建筑提出功能和使用方 面的要求,同时又有精神和审美方 面的要求,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要 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
实用、坚固、美观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学
建筑学概述
建 筑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 建筑学 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 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 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 等等。建筑学 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 建筑学 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建筑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 筑
原始人类最早栖身于洞穴,如北 京周口店的“猿人洞”。中国古 代文 献中也有巢居的记载。随着农业的发 展,人类开始用土石草木等天然材料 建造简易房屋。这种建筑活动把自然 环境改造成为适于居住的人工环境,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在有意识地创造并美化居住 环境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建 筑
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建筑学的有 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建筑学的有 趣性和艰难度 建筑学是工程学的一部分,但同时 建筑学 又具备艺术性的重要一面。不过,这种 艺术性不象绘画和雕刻那样任凭想像, 自由构思,而是一种必须满足功能性和 安全性等各种制约的实用性艺术(空间 表现)。为此,要求建筑家在牢固的技 术知识基础上,具有艺术知识和优雅的 感性。本专业称为“建筑学 建筑学专业”,但 建筑学 其涉及的范围超越工程学,与创造舒适 空间的广范围学问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建筑学
建 筑
建筑学在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 建筑学 方面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相似。但是 建筑物又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 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建筑 建筑 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质,在这一点上和 其他工程技术学科又不相同。 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 感受,这是和其他视觉艺术相似之处。 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 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 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 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德国文学家歌 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 。
建筑功能: 强调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 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 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 空间形式。根据不同的使用要 求,建筑可分为居住建筑、教 育建筑、医疗建筑等等许多类 型。 但是,不论是那种类型的 建筑,都必须满足基本的功能 要求。(主导地位)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物质技术手段: 物质技术手段:
建筑施工:建筑物通过施工,把设计变为 现实。 *施工技术--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施工工 具和机械、施工方法等。 *施工组织—材料的运输、进度的安排、 人力的调配等。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
建筑的观感或美观 建筑有可供使用的空间,这是建筑区别于 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特点。 和建筑空间相对存在的是它的实体所表现 出来的形和线。 建筑通过各种实际的材料表现出他们不同 的色彩和质感。 光线和阴影又加强了建筑形体的起伏凹凸 的感觉,从而添加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建筑功能——人们盖房子的具体目的 建筑功能 和使用要求
物质技术手段——材料、结构、施工、 物质技术手段 构造、设备
建筑形象——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体 建筑形象 形的观感和美感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之间的 关系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建筑的主要目的 材料结构等物质技术手段: 材料结构等物质技术手段: 达到目的的手段 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 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建 筑
建 筑
北京周口猿人穴居山洞
建 筑
建 筑
西安半坡遗址
建 筑
巢居
建 筑
长江流域 干阑式建筑
建 筑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示意图
建筑学的性质和特点
建 筑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 建筑学 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 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术在 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 建筑学 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 又促进技术的研究。
放映结束
1 建 筑
建筑的三要素
物质技术手段: 物质技术手段:
建筑材料:分为天然和非天然的两大类。 理想的建筑材料要求强度大、自重小、性 能高和易于加工。 建筑结构:建筑的骨架,为建筑提供合乎 使用的空间并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抵抗 由于风雪、地震等可能对建筑物一起的损 坏。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 和寿命。
建筑学的内容
建 筑
建筑历史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的 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研究人类建筑 历史上遗留下来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 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为建筑设 计汲取营养。“建筑理论”探讨建筑 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 相互关系;探讨建筑实践所应遵循的 指导思想以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 基本规律。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两者 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 之间的知识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 究城市空间环境及其景观的问题。
1 建 筑
建 筑 材 料 的 影 响
强度大、自重小、 性能高、易加工
由曲面形板与边缘 构件( 构件(梁、拱或桁 架)组成的空间结 构。具有很好的空 间传力性能,能以 较小的构件厚度形 成承载能力高、刚 度大的承重结构, 能覆盖或围护大跨 度的空间而不需中 间支柱,能兼承重 结构和围护结构的 双重作用,从而节 约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