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年江苏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2017-2018年江苏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2017-2018年江苏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经济实力: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结构以传统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发达程度较高,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2017年在宏观经济及产业转型压力下,江苏省经济持续放缓,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但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江苏省人均产值较高,2017年人均GDP为10.72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位列全国第四位。

三大经济需求结构日趋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上升,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同比增速为7.5%;2017年江苏省外贸形势继续好转,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0%,增速同比提升19.07个百分点。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较2017年继续呈下滑态势。

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

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度大,其中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规模绝对领先,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73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5万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半。

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宿迁3市经济体量则相对较小,2017年GDP总量排名垫底。

增速方面,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2017年各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相较2016年不同的是,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或略有下滑,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从三大需求看,2017年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增速相较苏北地区偏低;各地市消费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且增速相对均衡;进出口总额继续呈现较大差异,但增速整体有所回升。

2018年前三季度,各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则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常州、镇江、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经济承压明显。

财政实力: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绝对值同比仅增长0.62%,同口径增长4.7%,但规模仍位居第二位。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

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增长,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当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005.80亿元。

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税收收入占比分别为79.35%和86.10%,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好。

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税收占比相对平稳。

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保持了较突出的规模优势和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其中苏州市和南京市分别以1908.10亿元和1271.91亿元的规模、10.29%和11.32%的增速绝对领先;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其中盐城市、宿迁市和淮安市降幅较大,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3.29%、-15.75%和-26.91%。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普遍呈增长态势,但部分地市如扬州、盐城和宿迁等地仍呈现增长乏力状态,上述3市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8%、4.7%和4.8%。

2017年江苏省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

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仍保持规模领先优势,2017年苏州、南京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1563.33亿元和1706.40亿元,增速分别为-21.93%和12.08%,同比分别回落194.55个百分点和58.46个百分点。

在上述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大幅增强。

债务状况: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0.18%,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6668.4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5357.8亿元,2017年全省债务率为61.9%。

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7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升序排列第10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但若考虑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带息债务的覆盖程度偏弱。

2017年末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政府债务整体处于较大规模,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普遍偏高;各地级市城投债分布两极分化较明显,主要集中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

从债务负担看,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3倍以上,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一、江苏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江苏省经济实力分析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基础良好,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发达程度较高,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受宏观经济及产业转型压力影响,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经济增速持续小幅下滑,但尚处于平稳增长区间;2017年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江苏省地处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部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一级重点经济带所形成的“T型”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处,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2%。

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7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2016年下降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GDP增速0.3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仍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GDP 为10.72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位列全国第四位。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较2017年继续呈下滑态势。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较强,是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的发源地。

经过2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江苏省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江苏共占有20席,是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百强县前十名江苏共占有六席,并包揽前四席,分别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

在产业集群效应的带动下,江苏省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园区整体实力较强,国家发改委《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中,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共219个,其中江苏26个;国家级高新区共156个,其中江苏17个。

根据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2017年全国百强榜产业园区江苏省入选20家,占据五分之一,是百强榜产业园区最多的省份。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开始实现了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形成了以冶金、石化、机械、汽车、纺织及电子信息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

2017年,江苏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076.7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87万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2%。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6年的5.4:44.5:50.1调整为4.7:45.0:50.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78.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3.06万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7.8%,经济增长呈现持续放缓压力。

工业方面,2017年江苏省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较2016年下降0.2个百分点,虽增速有所下滑,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利润总额1.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企业亏损面11.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分别为12.9%、15.1%、11.7%、11.4%和11.9%。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7%,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服务业方面,江苏省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占GDP的比重为50.3%,占比较2016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结构上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97.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80.9亿元,同比增长32.7%,电信业务总量2067.7亿元,同比增长73.0%。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786.4亿元,增长9.2%,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9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0.88万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2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0万亿元。

房地产方面,在政策调控下,2017年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放缓,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015.7亿元,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9629.1亿元,同比增长7.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21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48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

江苏省经济内生动力较强,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江苏省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合计数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维持在93%以上;同时,三大经济需求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消费对江苏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上升,投资、净出口对江苏经济的拉动作用则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17年,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虽较上年下滑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高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