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原理方法与案例
表 液氯泄漏风险评价预测结果
重度危害纵深km 中度危害纵深km
B 0.289 0.433
C 0.285 0.424
低度危害纵深km 重度危害面积km2
3.079
3.069
0.02270 0.02238
中度危害面积km2 低度危害面积km2 重度伤害人数(人) 中度伤害人数(人) 低度伤害人数(人) 重度危害解除时间(s) 中度危害解除时间(s) 低度危害解除时间(s)
4、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
风险源控 制重点
危
风
险
险
化
区
学
域
品
和
名
装
单
置
减少风险 措施
防
应
范
急
措
预
施
案
(1)风险防范措施
▪选址,总图布置,安全防范措施 ▪贮存安全 ▪工艺过程安全 ▪自动控制 ▪电气电化 ▪消防及火灾预警系统 ▪紧急救援和保护
2、应急预案
(1)预警分级(分四级)
事故等级
预警颜色
统计其诱发原因,类型、频率和危害,总结事故发生的规 律性
(3)工程风险分析
充分利用回顾性调查和类比调查的结果,对拟建工程
进行污染事故风险分析,分析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节点
、和部位,筛选和确定危害大、频率高的风险源和风险因子。
(4)风险确定
①风险源及风险因子 贮存和运输 生产过程
事故风险的来源 废物处置过程 爆炸火灾处理过程中二次风险问题 如吉化公司双苯厂教训
2
几乎不可能发生 10-8-10-5 1亿年至10万年发生一次
3
极少发生
10-5- 10-3 10万年至1000年发生一次
4
可能发生
10-3-0.1 1000年至10年发生一次
5
或多或少发生 0.1-10 10年发生1次到1年发生10次
6
经常发生
>10
每年发生10次以上
表3 每种风险排序的风险水平矩阵
Ⅳ级 一般事故
兰色
Ⅲ级 较大事故
黄色
Ⅱ级 重大事故
橙色
Ⅰ级 特大事故
红色
负责单位 县级政府
市级政府
省级政府
国务院授权 省政府
(2)应急预案内容
➢应急计划区 ➢应急组织机构 ➢分级响应条件 ➢应急救援保障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应急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 ➢消除泄漏措施及器材 ➢人员疏散、撤离等
二、环境风险后期评价
5、人体健康危害特征
前期:急性危害 污染物一次大量作用或24小时内多次接 触机体后,短时间使机体发生中毒或急剧损害,致病或死亡
后期:慢性危害 污染物浓度较低,长期反复接触,引起 机体功能或器官改变所产生的危害,所引起的疾病或死亡
致突变,基因突变 远期危害-- 致癌,体细胞突变
肿瘤
致畸,生殖细胞突变
0.97 11.20 27.33 6.50 1.77 1.53 1.63 1.60 1.70 18.67
2、健康风险等级评价
(1)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评价案例 案例:大连染化公司氯碱车间
主要化学危险---液氯 产量:200t/d 最大运量:10t/车辆 源强:最大泄漏量2t 泄漏持续时间0.5h
评价标准:
(1)浓度标准 重度危害≥520mg/m3 中度危害260-520mg/m3 轻度危害5.8-260mg/m3
(2)剂量标准 半致死剂量LC50:8.0g.min/m3 半失能剂量LC50:3.2g.min/m3 半伤害剂量LC50:0.48g.min/m3
预测模型:重气体扩散模型(导则7.1.4)
4很严重 4轻微 8可接受 12较大 16重大 20重大 20重大
5非常严 重 可接受
10中度 风险 15重大
20重大
25重大
30较大
表4险水平分类和需要采取的行动
风险排序
风险水平
行动与时间尺度
≤4
轻微的
对这种低水平的风险,无需采取行动和预
警
5-8 9-11
可接受的 中等的
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控制,有时可考虑采取 可行的行动方案,但需跟踪监测,以保证 能够控制风险水平不至扩大
•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评估,提出减少或消除潜在危害影响 的措施
3、类型 (1)人群健康风险评价 (2) 生态风险评价 (3)环境经济风险评价
4、事故类型 (1)突发性事故:火灾、爆炸、泄漏、倾倒
特点:突发性、大剂量、短时间(24小时之内)
(2)积累性事故:缓慢释放、排放、渗漏、 特点:低剂量、长时间、反复作用、几年到几十年
F 2.156 3.471 35.459 0.26416
0.65427 61.54725 1057 2617 246189 3769 4978 36465
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松花江污染案例
吉化双苯厂爆炸 火灾
消防灭火 消防水污染(苯、硝基苯) 雨水/清净下水管道
入松花江
新闻事件
11月13日下午1时45分左右,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北 方向的龙潭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和苯酚 丙酮)发生着火爆炸事故,连续多次发生爆炸,现场浓烟 滚滚,烟气刺鼻。 此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人下落不 明、2人重伤、近70人受伤。处于工厂下风头的近万居民 被紧急疏散。
(2)致癌风险几率性
CR=I*CSF CR:致癌风险几率;
I:慢性吸入计量,mg/kg·day CSF:致癌斜率因子,mg/kg·day (3)非致癌物 对慢性非致癌物危害,通常以危害指标(hazard index,HI) 来表示。危害指标是接触浓度与参考浓度的比值,当接触浓度 大于参考浓度时,表明污染物的浓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1、健康风险评价程序 危害风险识别
负有 荷毒 量污 估染 算物
毒物有 性化毒
性污 质染 及物
环境迁移转化归宿模型
环境浓度分布及预测
大气 水 土壤 生态
暴露方式和途径
(吸入、口服、 皮肤接触)
暴
露 水
风险特性评估
平
健康风险评价
2、健康风险程度计算 (1)致癌物
对于可能的和已知的人类致癌物,在健康危害的定量时, 通常是以致癌的危险度来表示。在空气污染中,经过呼吸进 入人体,个人终生致癌风险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CSF(mg/kg.day)
苯乙烯
0.002
三氯乙烯
0.006
苯
0.029
异丙酮
正丁醇
丙酮
丁酮
乙酸乙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甲苯
TVOC
RfC(mg/m3)
1.25* 0.35* 3.15* 5.00 3.15* 0.10 0.10 0.10 5.00 0.30
(5)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区域
•地震、台风、洪水、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事故源 扩散模式 环境浓度
受体所受剂量 暴露接触时间
健康影响
经济损失
经济影响济损失
(1)扩散模式
①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②水体污染扩散模型 ③土壤径流与渗漏模型
(2)风险评价对象
①人群健康影响 ②生态健康影响 ③物质财产损失
(3)计算结果
①浓度(剂量) ②作用(持续)时间 ③受影响面积或人数
环境风险评价原理、方法与 案例
聊城市新雅涂料有 限公司
2017年2月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与特征
1、定义 对事故发生的概念及其损失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R=P*C R:风险 P:概率 C:损害程度
2、目的 •认识风险的存在 •风险允许程度的判断 •提出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防止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2.97E-06 5.94E-06
7.13E05E-
1.78E-05
4.56E03
4.66 0.61 0.26
5.94E-06 1.78E-05
0.23
5.94E-06 1.78E-05
0.21
5.94E-06 1.78E-05
0.26
5.94E-06 1.78E-05
0.22
5.35E-05 5.35E-05 2.24E- 2.88 03
工程风险分析
风险确定
(1)系统边界确定
①城市、区域(流域) ②企业、事业单位 ③装置或控制系统 ④单元设备或控制元件(阀门、计量仪器、仪表)
(2)风险调查
①回顾性调查 对本企业或装置的污染事故的历史档案或资料进行
统计和分析,归纳事故的原因、类型、频率和危害程度。 ②类比调查 对国内外同类企业或装置的污染事故进行调查
发生概率
事故严重程度
0可忽略
1不可能 0无风险 发生 2几乎不 0轻微 可能发生 3极小发 0轻微 生
4可能发 0轻微 生
5或多或 0轻微 少发生
6经常发 0轻微 生
1极小 1轻微风 险 2轻微 3轻微
4轻微
5可接受
6可接受
2可接受 2轻微 4轻微 6可接受 8可接受 10中等 12较大
3严重 3轻微 6可接受 9中度 12较大 15重大 18重大
C*IR*RR*ABS*ET*EF*ED I=
BW*AT
I:人体对污染物的吸入量,mg/kg·day C: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mg/m3 IR:吸入速率,2.6m3/h
RR:保留吸入空气的百分比 ABS:污染物进入血液的百分比 ET:接触时间,8h/day EF:解除频率,day/year ED:接触期间,years BW:体重,kg AT:平均接触时间,days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县级以上 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较大(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