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精)
〈彷徨〉的历史地位》
——严家炎《〈呐喊〉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呐喊》和《彷徨》收入了鲁迅 一生所作的全部现实题材的白话短篇 小说,不论就其思想意义之丰厚,还 是就其艺术价值之崇高来,它们在中 国现代小说史上都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 作。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上海十年(1927年底-1936)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到了上海,度过了生命的 最后十年。1928年春,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展开 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辩。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左联”实 际的领导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投入到对国民 党统治及其文化专制的斗争,在思想上和创作上明 显受到左倾意识形态的影响。
绍兴
祖父科场贿案 父亲病重病亡 看新知 开眼界 “物竞天择” 接触进化论
仙台
攻医学 欲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东京
创办《新生》 出版《域外小说集》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绍兴杭州 入苦闷
辛亥革命爆发 积极参加宣传活动
由失望转
北京 喊
抄古碑 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
上海 直面革命的残酷现实 接受阶级论
1909年从日本回国 到杭州所摄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呐喊与彷徨时期(1918—1927)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 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此时期创 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和五本杂文集。
1926年8月因支持女师大风潮,被北洋 政府通缉,赴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 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 年10月携许广平离开广州去上海。
投身革命文学论争 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呐喊》写于1918年至1922年,大约相当于五四高 潮时期。《彷徨》写于1924年至1926年,是五四落
潮时期,时代背景与个人心境的变迁,决定了不同
的创作面貌。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
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收入作家1924年到 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1926年8出版。
五四落潮后,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革命 中心南移,曾是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平骤然冷 落下来,鲁迅一时极为苦闷、孤独, “战斗 意气冷了不少”。他便把这一段时间的小说 创作结集命名“彷徨”。 意味着鲁迅对社会 改造、对人生道路的迷茫、绝望而痛苦的心 境。
仙台学医期间,受“幻灯片事件”刺激,开始认识 到:“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
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 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 然要推文艺。”
1905-1907曾参加光复会反清革命活动,此期发表 《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 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此时期鲁迅创作大量的杂文,完成《故事新编》。 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因肺病逝世。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鲁迅曾在此画旁题 曰:“曹白刻。一 九三五年夏天,全 国木刻展览会在上 海开会,作品先由 市党部审查,‘老 爷’就指着这张木 刻说:‘这不行’ 剔去了。”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经历要点:
《彷徨》转向鲁迅自己的内心,解剖内心 无法解脱的失败的痛楚。
集子中的小说以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成为五四文坛的重大收获,奠定了鲁迅的文学地 位。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彷徨》的封面设计是有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第 一人”之称陶元庆。橙红底 色中挂着一轮颤巍巍的黑色 太阳,下面是用几何图形拼 合成的三个人物,似坐又似 行,一副彷徨无主之态,他 们身下的椅背却是曲线,则 与直线为主的构图极不调和。 鲁迅曾说,这一“书面实在 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鲁迅与仙台医专同学的合影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回国初期(1909-1918)
先后在杭州、绍兴执教。1911年辛亥 革命爆发,他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 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 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 旧》。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 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务。 1913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关键问题: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概况及思想发展 情况;
2、理解鲁迅小说创作成就。 3、理解《伤逝》悲剧原因及小说人物形
象;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鲁迅,1981-1936,浙 江绍兴人,原名周樟 寿,字豫才,周树人 是南京求学时的学名, 1918年发表《狂人日 记》时署名鲁迅 。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 大夫家庭,少时正值 “家道中落”,亲历 “从小康人家而坠入 困顿” 。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1926年北新书局 版《呐喊》。封面 由鲁迅亲自设计, 暗红底色上镶嵌黑 框,刻印隶书“呐 喊《鲁迅》”字样, 素朴中透出简劲。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呐喊》收1918-1922年所写小说14篇。写于五四 高潮时期的《呐喊》,意在 “揭出病苦,引起疗 救的注意”, 以文学来启蒙;“呐喊”之名,是 1922年12月编定小说集时所定:“有时候仍不免 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 他不惮于前驱。”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南京求学时期(1898—1902)
1898年,带着“走异路,逃异 地”的决绝,远赴南京求学, 初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 陆师学堂的矿务学堂,期间开 始接触到维新变法思想和近代 科学文化知识 。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日本留学时期(1902—1909)
1902年,被选派官费留学日本,先进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