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机房工程规划方案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页脚内容0目录第1章综合说明 (4)1.1项目概况 (4)1.2建设指标 (4)1.3建设原则 (5)1.4建设依据 (6)1.5建设内容 (8)第2章平面布局规划 (10)2.1机房平面布局图 (10)2.2冷热通道布置设计 (11)2.3光通道布置设计 (11)2.4维护性设备布置 (12)第3章装饰系统 (13)页脚内容13.1装饰装修原则 (13)3.2地面设计 (13)3.3顶面设计 (14)3.4墙、柱面设计 (14)3.5玻璃隔断设计 (15)3.6门、窗设计 (15)3.7防尘、保温处理 (16)3.8隐蔽部分工程 (16)第4章配电系统 (18)4.1设计原则 (18)4.2配电系统设计 (18)4.3配电设备 (19)4.4配电线路 (20)第5章U P S不间断电源系统 (22)5.1U P S主要特点 (22)5.2U P S技术参数 (23)页脚内容25.3蓄电池主要特点 (24)第6章防雷、接地系统 (25)6.1防雷系统设计 (25)6.2接地系统设计 (25)第7章综合布线系统 (27)7.1综合布线概述 (27)7.2系统设计 (27)7.3机房布线配置 (28)第8章机柜设备 (29)第9章空调新风系统 (31)9.1空调系统 (31)9.2新风系统 (32)第10章集中监控系统 (34)10.1 集中监控系统简述 (34)10.2 集中监控系统设计 (34)第11章KVM 系统 (38)页脚内容311.1 KVM设备特点 (38)11.2 KVM系统的扩展 (39)第12章消防报警灭火系统 (40)12.1消防报警系统 (40)12.2机房灭火系统 (40)12.3消防排气机及防火阀安装 (41)第13章灾害防护 (42)13.1设备安装支架 (42)13.2电磁屏蔽 (42)13.3静电防护 (42)13.4场地降噪 (42)13.5机房漏水防护 (43)13.6鼠虫灾害防护 (43)第14章发电机组 (45)页脚内容4第1章综合说明1.1顶目概况信息化机房工程建设区域总面积约为xxm2,其中主机房区域面积约为xxm2,电源室面积约为xxm2,财务办公室面积约为xxm2,主任办公室面积约为xxm2,副主任办公室面积约为xxm2,业务科办公室面积约为xxm2,层高约为xm。
本次机房按照B级机房标准进行设计,对机房内装饰装修系统、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机柜设备、空调新风系统、集中监控系统、KVM系统、消防报警灭火系统、灾害防护工程等进行综合设计、施工。
建成后的机房需提供可靠的、高品质的机房环境,提供一个符合国际、国家各顶有关标准及规范的优秀的技术场地。
另一方面要满足各种电子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
页脚内容51.2建设指标本次机房按照国家B类机房建设标准建设,依据GB50174-2008《最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主机房区在使用机房专用空调情况下:⑴温度:开机时:23 0C ±1 0C;停机时:5 0C~35 0C;温度变化率小于5 0C / h,并不得凝霜;⑵湿度:开机时:相对湿度达到40%~55%;停机时:相对湿度达到40%~70%;⑶洁净度: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按国际A级机房每升空气中大于0.5um的尘埃粒数,应少于18000粒/m3;⑷噪音强度:主机房内的噪音,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5dB;⑸电磁场干扰: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0.15MHz~1000MHz时不大于126dB;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⑹静电电位: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⑺机房照明: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75m处了,照度不应低于500Lx;基本工作时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应大于300Lx;⑻备用照明:备用照明距地面0.75m处于不低于50Lx;⑼事故照明:计算机机房室等应设事故照明,其照明度不应低于5Lx;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事故照明照度不应低于0.5Lx;页脚内容6⑽供配电环境:工作频率:50Hz±O.5Hz、电压380V/220V变化在3%内;相数:三相五线/单相三线制,输入电压波形失真率小于5% ,零地电压<2V,满足电子信息设备使用要求。
1.3建设原则本机房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按照“实用可靠、有效适度、经济节约、技术先进”的总体原则实施。
在机房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方便今后的运行维护,并能有效降低机房运行及维护成本。
高安全性: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电力故障、漏水、雷击、非法侵入等造成的安全事故;高可用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降低平均修复时间(MTTR),提高运维管理水平;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机房设计过程中,基于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坚持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扩容奠定基础;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机房具有良好的活性和可拓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信息化发展及技术进步的需要,提供设备扩容、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活性;先进性: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保证适应用方应用系统部署的架构和原则,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实用性:机房的设计和工程建设充分考虑功能的实用性,以充分满足技术管理需求为前提;页脚内容7可管理性:采用姝各类机房设备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全面、完善的集中监控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机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故障,提高机房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房的各类设备、设施便于维护;经济性:在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按照用方信息系统的战略发展需求,合理控制分行机房建设的规模,科学平衡风险和成本,在充分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努力节约成本,降低建设费用,同时,适应综合考虑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今后的日常运行,降低运行成本;人机工程:在机房设计过程中根据人机工程原理,考虑机房工作人员的便利和舒适;环保和节能:采用环保材料,加强环保措施、避免环璄污染;采用节能设备、重视节约能源,符合国际及行业发展趋势,引入节能环保概念,构建“绿色”机房。
1.4建设依据本次工程顶目设计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规范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2011)1)装饰装修工程页脚内容8《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工业企业噪音测量规范》(GBJ122-88)2)机房配电工程(含供配电、照明、UPS、防雷、接地)《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YD/T1095-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页脚内容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3)强弱系统(含安防、综合布线、机柜设备、环璄监控、KVM)《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2009)《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4)机房空气调节工程《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页脚内容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社会生活环璄噪音排放标准》(GB22337-2008)5)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其他标准和规范《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1.5建设内容1)机房装饰系统2)机房供配电系统3)UPS不间断电源系统4)防雷接地系统页脚内容115)综合布线系统6)机柜设备7)空调新风系统8)集中监控系统9)机房KVM系统10)消防报警灭火系统11)灾害防护工程12)发电机组页脚内容12第2章平面布局规划2.1机房平面布局图详见设计图2.2冷热通道布置设计在信息中心机房设备布局时,机柜设备采用“背对背”摆放形式,形成冷热风道。
目前主流服务器、小型机、交换机等设备确立采用前进风、后出风的散热方式,将机柜设备按照冷热风道方式合理布置,机柜正前方冷风道布置通风地板,冷空气通过通风地板出来时从机柜前方被设备吸入,经过设备内部后带走设备热量了,再经过机柜之间的热通道,被精密空调吸回,形成一个制冷循环,通过管理气流来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2.3光通道布置设计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照明的照度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主机房和辅助区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值页脚内容13信息中心机房内安放了大量服务器机柜设备、供电设备、精密空调等设备,且设备高度均在2000mm以上。
在设计照明灯具布局时,将采取避开设备,预留光通道的布置措施,提高灯具的光通率,以满足机房空间对照明照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