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绪论(王力本)
4.标点翻译古文
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 舍以宿。夜分,而闻鼔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
右,尽报弗闻。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
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其状似鬼神,子为
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
宿习之。”灵公曰:“诺。”因复留宿。明日而
古 代 汉 语
选用教材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
中华书局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 博士学位。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 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 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 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 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 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 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 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 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 弑灵公。(左· 宣4)
种语言现象。
2.注重两个联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
普通话和方言联系
3.注重三个结合
文选(感性)与通论(理性)的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知识学习与思考练习的结合
避免以今律古,切
忌囫囵吞枣,自以 为是。 如下帧示例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先秦两汉 上古——周秦两汉 中古——魏晋至五代 近古——宋元明清(在三期基础上可细化为五期)
2.古汉语书面语言的两个分支
言文一致——言文不一致——言文对立——古白话诞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 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世历 代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
文言文
古 代 汉 语
书面语
如唐曲子词,唐变文(演唱佛经故事), 禅宗语录,宋元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
3.晋灵公不君 4.齐晋鞌之战 5.冯谖客孟尝君 6.触龙说赵太后
7.论语若干章
8.有子之言似夫子 9.大同
(二)学习方法
1.树立历史发展观
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都是发展
的,不能只从共时的、平面的角度去认
识和看待音读、词义、语法结构等语言
现象。应从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各
习之,遂去之晋。(韩非子· 十过)
谢谢大家!
初一:刚一开始。非农历月份第一天。
引:后退。非引导。
次:临时驻扎。非差一等的。
江:长江。非泛指江河。
等:用于名词后表示多数,非等待。
四 参考书目
(一)基本书目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 2.许嘉璐《古代汉语》, 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
通 论 目 录
绪 论 五 六 七 八 古书注解 修辞方式 音韵 诗词格律
一 文字
二 词汇
三 工具书 四 语法
2.文选
文选提供感性材料,是 古汉语课的出发点,也 是归宿点。讲读内容侧 重在语言知识。 以先秦 两汉散文为主,适当照 顾唐宋和后世散文。
第一学期重点讲授篇目
1.郑伯克段于鄢
2.齐桓公伐楚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扩大书目-1
古代汉语读本
古文字学导论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唐兰 齐鲁书社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梁东汉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 甲骨文选读 经本植 四川教育出版社
李圃 华东师 大 出版社
汉字例话
左民安 中国青年出版社
阅读书目-2
音韵学初步 汉语音韵学常识 王力 商务印书馆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华书局 唐作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2.阅读只有简单注释的文言文或没有注释的
浅近文言文,从而比较准确地解决教学研究工
作过程中遇到的古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一) 课程内容
由通论和文选两部分组成。 1.通论 通论部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 韵、修辞、工具书等。语法占通论总时数 的40%弱,文字、词汇占40%弱,音韵及其 他可占20%强。语法是基础,词汇是关键。
二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本课程为中国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是语言类的工具课。
(二)目的
1.培养阅读和理解古书的能力,以批判地继 承古代文化遗产; 2.丰富了解和研究现代汉语,提高现代汉语 的分析运用能力和现代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琴瑟和鸣,琴瑟不调,断弦,续弦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
绪 论
一 古代汉语及学习对象 二 性质、目的与任务 三 内容和学习方法 四 参考书目
一 古代汉语及其学习对象
(一)释名
古代华夏(汉)民族的语言(书面语言)。 应注意两个问题: 1.时限与分期 (1) 时限(原始汉语上限是?) 史前——书面语言之前的汉语,或称原始汉语 上限殷商武丁时期,下限五四 /鸦片战争 远古——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2) 分期
染指
染鼎 染鼋 染毫染翰 学习 Fra bibliotek劳 董事
鼓掌 款待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拊手 → 额手 → 鼓掌、拍手
九疑既宾,三湘款服。
不刊之论
不能赞一辞 有天之赞,有民之助。
以防止水
吉人天相
华佗再见
信大义于天下
(三)任务
能借助工具书 1.阅读白文(没有标点和注释的文言作品)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丁声树
古汉语词汇学
训诂学 古汉语修辞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 中国语言学史
赵克勤
郭芹纳
商务印书馆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克勤 河南人民出版社 许嘉璐 北京出版社 王力 山西人民出版社
五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古代汉语?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 的要求是什么? 3.文选和通论结合起 来学习有什么好处。
代宗又引一大白山人来见和尚,曰:“此山人甚有见知。” 师问:“解何艺业?”代宗曰:“识山,识地,识字,解算。” 和尚借问:“山人所住是雌山,是雄山?”山人久而不答。又问: “识地不?”山人曰:“识。”师则指殿上地曰:“此是何地?” 山人曰:“容弟子算,方得乃知。”又问:“识字不?”对曰: “识。”师向地上划作“一”字,问:“此是何字?”对曰: “此是‘一’字。”师曰:“‘土’上著‘一’字,是‘王’字, 是什摩‘一’字!”又问:“解算不?”对曰:“解。”师曰: “三七是多小?”对曰:“和尚弄弟子,三七二十一。”师曰: “却是山人弄贫道。三七是十,唤作二一,岂非弄贫道?”又问: “山人更会何业?”山人曰:“更有,实不敢对。”师曰:“纵 汝总解,亦不足贵。”师却请代宗曰:“问山不识山,问地不识 地,问字不识字,问算不解算,何处引得这个朦汉来?”代宗向 山人曰:“朕虽有国位,未为宝;和尚是真宝。”山人曰:“陛
古白话 口
唐宋以来在北方白话为基 础上形成的与时代口语接 近的新的书面语。
语 ————— 已消失
(二)古汉语课程的学习对象
古汉语课的学习对象不
是两个分支中的古白话, 而是文言文,即上古文 学语言和历代仿古的典 范作品,尤以前者为主。 原因:古白话随时代口 语变化,隔膜不严重。 如禅宗语录中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