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详解演示文稿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详解演示文稿

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 化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大气温度随 时间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对于天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显热和潜热
显热是物质不发生相变(固液气转变)吸收或放出热量; 潜热是物质发生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1mol水(100℃)蒸发成1mol水蒸汽(100℃)需要吸收40.62kJ 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就是潜热;
2.热带型
其特征是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在夏至以后)和 一个最低(在冬至以后),年较差不大(但大于赤 道型),海洋上一般为5℃,在陆地上约为20℃左右。
3.温带型
一年中也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后的7月。 一个最低值出现在冬至以后的1月。其年较差较大, 并且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海洋上年较差为10— 15℃,内陆一般达40—50℃,最大可达60℃。另外, 海洋上极值出现的时间比大陆延后,最高值出现在 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
(一)日变化:
1、特点:
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 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 时,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2、原因:
原因(1): 日出后,地面储存热量增多,地温升高,大气吸收地面放出的
长波辐射迅速增多,气温随之升高。
原因(2):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最强,地表不断地
储存太阳辐射能,使地温继续升高,最高值出现在午后,再通过辐 射、对流把地面最高温度时放出的长波辐射传给大气,需要一定的 时间 ,所以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4.极地型
一年中也是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冬季长而 冷,夏季短而暖,年较差很大是其特征。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
随着纬度的增高,气温日较差减小而年较差却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 比低纬度地区小; 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在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的缘故。
试联想“巴山 夜雨”现象
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二)年变化
1、特点: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
最高值和最低值各一个。 陆地是7月和1月 海洋是8月和2月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 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 差可达40—50℃。
1.赤道型
它的特征是一年中有两个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春分和秋分 以后,因赤道地区春秋分时中午太阳位于天顶。两个最低值出 现在冬至与夏至以后,此时中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年中的最小值。 这里的年较差很小,在海洋上只有1℃左右,大陆上也只有510℃左右。这是因为该地区一年内太阳辐射能的收入量变化很 小之故。
因此,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有规律的变化,导致气温也有规 律的变化。
2、; 陆地是冷源,其上空气温就低。
夏季恰好与冬季相反。
3、地形
地形中海拔高度、坡度、方位等都影响气温的变化。
4、环流因素
同一纬度,由于环流条件不同,气候相差较大。
二、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而1mol60℃水升温至100℃(无水蒸汽生成)需要吸收的热量 (约3.014kj)就是显热。
主要内容
一、影响气温变化的四个因素 二、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一、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1、 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强,气温 就越高。
日照是时间越长,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气温就升 高。
原因(3): 当地面放出最多的长波辐射后,太阳辐射能继续减弱,地温也
开始下降,地面辐射减弱,因此气温也开始下降,直到次日日出前, 地面存储的热量达到一天中的最小值时,气温也就降到一天中的最 低值。
晴天与阴天气温的差异
在夜间,云层覆盖 又不易使地面热量 散失,最低气温反 而比晴天高
有云层存在,则 白天地面得到的 太阳辐射少,最 高气温比晴天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