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专题检测10文言文阅读2(含详细解析)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专题检测10文言文阅读2(含详细解析)

专题检测(十)传记类文章阅读(二)(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一、(2014·江西南昌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1分)唐顺之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宫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解析:B项中,督:率领。

答案:B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的一组是(3分)( )①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②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③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④顺之愤,亲跃马布阵⑤时盛暑,居海舟两月⑥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①是说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

③是说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

⑥是说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

这三句都不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

答案:C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文段,理解文段大意;其次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整个文段。

结合画线句所在文段可知,画线句主要交代唐顺之在父丧期满以后职务的变动及上书朝廷整顿军务的事宜。

首先可由表示官职名称的“职方员外郎”和“郎中”两个词语排除B、D两项。

接下来,由交代唐顺之活动的词语“出覈”与“还奏”可以排除A 项,据此得出答案应为C项。

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

(2)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参考译文: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

父亲唐宝做过永州知府。

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文献典籍。

在二十三岁时,他参加了嘉靖八年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士资格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曾为会试主考官的张璁,与翰林学士们过不去,将诸位翰林学士调任其他部门,只想留唐顺之继续供职于翰林院。

唐顺之坚决地辞却这一特别恩惠,于是调任兵部主事。

(为此唐顺之)称病归家休养。

过了一段时间,唐顺之被任命为吏部官员。

嘉靖十二年秋天,皇帝下诏从朝臣中选拔翰林学士,唐顺之改任翰林院编修,校订各朝实录。

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

有人进言说唐顺之是为了回避张璁,张璁(听说)大为恼火,为皇帝拟出一道圣旨,将唐顺之从吏部主事任上罢免放归,并永不起用。

直到十八年,朝廷选拔宫廷官员,才以以前的官职起用他兼任春坊右司谏。

(后来唐顺之)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求朝见皇太子,惹恼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职归田。

(从此,唐顺之)在阳羡山中隐居读书十多年。

虽然朝廷内外不停地有人推荐唐顺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会。

当倭寇蹂躏大江南北时,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

唐顺之被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

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山。

丧期结束后,朝廷召用为职方员外郎,并晋职为兵部郎中。

兵部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查核军籍情况。

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

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

(由于唐顺之的报告,)蓟州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都受到降级处罚。

不久又派唐顺之到南畿、浙江督察军务,与胡宗宪一道商议剿除海盗诸事。

唐顺之认为抵御海盗的上策是将海盗阻截在海岸线外,如果让其登上陆地,内地就都会受到祸害。

于是唐顺之亲自巡视海上、从江阴抵达蛟门,一昼夜行驶六七百里,随从人员都惊恐呕吐,唐顺之依然精神抖擞。

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岛,唐顺之亲自率领水军在海上对其拦截攻击,斩敌一百二十人,击沉敌船十三艘。

(因战功唐顺之)升为太仆少卿。

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

唐顺之听说海寇将进犯江北,于是急令总兵官卢镗在三沙岛阻击,自己率副总兵刘显迅速增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合力大败海寇于姚家荡。

海寇困窘,退驻庙湾。

唐顺之乘势进击,敌我伤亡相等。

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用火炮攻击,但没有攻克。

三沙岛的官军又频频告急,唐顺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却再次失利。

唐顺之十分愤恨,亲自跃马布阵。

海寇构筑了高高的望楼,(在楼上)看见唐顺之军伍整齐,因而坚守阵地不出战。

(见此情形,)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同意,他手提战刀,冲到距敌人营地百多米处,卢镗、刘显担心出事,坚决要唐顺之退回。

这时正值酷暑,唐顺之在海船中居留两月之久,染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仓。

李遂调任南京,唐顺之即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代替李遂为巡抚。

唐顺之的病日益严重,由于战事棘手,他不便辞职归养。

(唐顺之)到达江北时,海盗已被李遂等人剿灭。

这时淮、扬二州正好发生了大饥荒,唐顺之因而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

嘉靖三十九年春天,汛期到了,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讣告传到京师,皇帝令公祭安葬。

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二、(2014·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19分)朱竹君先生传姚鼐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硅,少皆以能文有名。

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

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

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

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

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

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

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覆掩之。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

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

尤喜小学。

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

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

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

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①日讲起居注: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

②寝:平息,停止。

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友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督:督管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道:道理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善:认为……好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耽:沉溺解析:B项,“道”是“方法”的意思。

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B.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C.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激于.义而死焉者也D.去而.人爱思之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解析:A项,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