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篇】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2篇】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2 篇】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答案】(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1943 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

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

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查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3000 人马,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

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

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

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

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说道。

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

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 ______ 商议——_________ 带领——_________(2)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A. 表示重复词语B.表示语意难尽C.表示意在言外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______ ,地点是_______ 。

(4)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表现了他什么精神?【答案】(1)跋扈;商讨;率领(2)D(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嚣张: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

商议: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带领:引导;领导;指挥。

(2)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 )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第二问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跋扈、商讨、率领(2)D(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问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二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昧书屋》(节选)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

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gū gǔ)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pū pù)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花骨 ______ (gūgǔ)朵当铺__________ (pū p ù)(2)文段中把“早”字比作 ____ 和_________ 。

(3)把说明“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句子用“ ______ ”画出来。

(4)鲁迅为什么要刻一个“早”字?【答案】(1)gū;pù(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gū、pù (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

(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课内阅读。

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 的地方升起来。

③ _____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_________ 轻纱似的微云。

⑤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⑥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1)按原文填空。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 _____ ② _____ ③ _____(4)第②③ 描写了音乐节奏 ________ ,第④ 句表现了乐声_______ ,第⑤⑥ 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______ 。

A.气势逐渐增强B.轻柔舒缓C.高昂激越【答案】(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2)实在事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联想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4)B;A;C【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判断。

故答案为:(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2)实在事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联想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4)B 、A 、C【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实实在在的事物、联想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课外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