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2、了解鸦片销毁的经过,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理解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练写表达动作的句子。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万恶之首----鸦片,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以下内容:1、展示图片(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提示:看了图片,我想说------------------------。

)2、小结:同学们,民族英雄林则徐听了你们的想法,一定会倍感欣慰,因为他就是抵抗鸦片的先锋力量,早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就掀起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虎门销烟。

(板书:虎门销烟)二、自读课文,感悟销烟1、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板书:壮举)2、壮字的理解,展示:“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气势盛大。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应该选择()。

3、这是词典中的意思,轻声朗读2、3、5、6节,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虎门销烟是壮举呢?划出关键的词句。

↗人多而广板书:→仪式隆重壮举→销烟过程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数量众多↘意义深远三、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1、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民工销烟的句子,划出关键动词。

2、多媒体展示:撒盐巴--------抛鸦片---------倒生石灰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先-------------再-------------然后---------------3、这里作者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几个动作连贯起来,组成了一段通顺的话,同学们,你能做到吗?(1)师做表演,生表达。

(2)生做表演,生表达。

4、旋转上升,挑战难度。

(1)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这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找学生上台表演动作。

)(提示:当林则徐一声令下。

你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面对这些害人的鸦片,你将怎样做这些动作?)(2)生做动作,生谈体会。

(3)小结:孩子们真不简单!有时,我们说的话不一定是发自内心,但动作却能真正体现人的情感。

请同学们根据前后文的提示,填写恰当的动词。

出示表达情境。

那天,我生病了,妈妈先( ),再(),然后(),瞬间,我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小明正在走廊上玩耍,听说他的珍贵的钢笔被同位撞掉了,他先(),再(),然后(),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四、以读代讲5、6自然段。

1、从你们的表达中,我体会到动作啊就像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能折射出中国人对鸦片的憎恨之情,还能映照出老百姓的心情。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结合动词体会老百姓心情。

2、通过朗读把老百姓的心情体现出来。

3、师小结:怎么不激动?虎门销烟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

请同学们站起来,齐读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最后一句女齐读男齐读男女齐读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同学们读得铿锵有力,也不辜负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伟大壮举。

其实,自古以来,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今天,我就领着同学们再来看一看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找出由先后顺序的词语表达的动词,体会其中的感情。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

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先杀了贼首,再捣毁粮仓和装备库,然后端了倭寇巢穴。

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设置情境我发现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攻打日本人时,先后用了()、()、()三个连续性动词,体会到了戚继光对日本人的()。

六、情感升华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真棒,不仅读懂了民族英雄的行为,还感受到了他们伟大的品格。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把林则徐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你们有话要对他说吗?林则徐,我想对你说:“。

”七、作业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八、板书设计虎门销烟人多而广仪式隆重(壮举)销烟过程→不可欺侮数量很多意义深远回家把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传递正能量。

今天,我考了一百分,回到家里,我先(),再(),然后(),真是好幸福呀。

今天,我考试不及格,回到家里,我先(),再()然后(),真是好烦呀。

《虎门销烟》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也是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三年级开始就开始了从理解字词过渡到表情达意。

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部分同学如果不改变学习方法,成绩就会下滑。

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勇表达。

到了三年级,就开始循序渐进地练习习作了,要求准确地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

这个跨越很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许多学生脑袋里有素材,却因为缺乏词汇或不懂表达,因而也害怕写作文,甚至写作文时无从下手,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反复读,勤思考,写感受,提疑问,表想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文本对话,和自己对话。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丰富词汇量,提高谴词造句的能力和各方面的表达能力。

平时,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文章,只要遇到好词名句就要及时记录下来,对于印象深刻或觉得感动的文章,积极在家或在校大胆展示,尤其是课堂上抓住恰当的知识点,进行练写和表达练习。

就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和句子积累越来越丰富,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另外,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老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正确引导,一点进步就给予他们及时的欣赏,让学生积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虎门销烟》效果分析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真正体现了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

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自主表演,自主表达。

这其中无论是复习巩固,还是各种方式的阅读,感悟,以及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表达等等诸多环节都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着个体独特见解的人。

而人是需要倾诉、需要自我表达的,这是一种本能。

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中,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感悟,发表看法,沐浴爱国精神。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整堂课条理清晰,抓住重点段落的关键词、句,品位语言,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启迪,理解“虎门销烟是值得纪念的、震惊中外的伟大壮举”内容,感受“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的情怀。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鸦片的可恨,及中国人爱国御侮的精神。

并且引导学生圈划重点词句了解虎门销烟是一伟大壮举。

教学第三自然段,先引导学生默读,划出关键动词,及连贯动词的先后顺序词语,再进行班内交流,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利用边表演边表达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去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憎恨之情。

如:撒盐巴-抛鸦片-倒生石灰,通过读、演、表达,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

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中国人爱国御侮的精神,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创造性阅读。

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在教学时,我让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合读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同时,引出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还深化了学生对爱国御侮精神的体验。

为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

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四、利用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中注重学用结合,拓展课外阅读。

有效的阅读,既巩固了课堂上学的先后顺序词语连贯动词来表情达意的本领,又加深了情感体会,使学生真正地会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

《虎门销烟》教材分析《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故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2、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学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重点:理解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练写表达动作的句子。

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

《虎门销烟》评测练习1.用上“先……再……然后……”,完成下面的续写。

妈妈开始做菜了……我开始洗衣服了……2、我能写出表示人多的词语。

例:成千上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收看与之有关的电影和书籍。

4、连一连。

林则徐中日甲午战争郑成功出使西域戚继光虎门销烟邓世昌收复台湾张骞抗击倭寇5、句子练习我最行。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工把生石灰倒进了销烟池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练习复述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