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及评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及评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及评析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155-01
摘要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尤其是采用公允价值,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学习,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继而对新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对策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理解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目前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表述不完全一致。

iasc323号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fasb sfas no.157中则认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

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
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理解
对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1.经济行为源自开放公平的市场,双方对于交易的情况并不陌生,即信息对称;2.行为的性质,即双方自愿,也就是说交易双方愿买愿卖,两方商定的价格是双方同意的,也就是达成公允;3.公允价值的含义,代表了资产和负债所反映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三)公允价值的确定
fasb sfas no.157将金融产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该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

第二层是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该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

第三层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该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

该准则还规定金融产品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适用优先级原则——首先看是否适用第一层的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下再逐级向第二层、第三层判断。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回顾
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提倡阶段:黄世忠(1997)指出,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后国内一批知名学者对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基本上都支持在我国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

回避阶段: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强调了真实和谨慎,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对现值的应用有所增加。

准则的修订减少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财政部对公允价值态度的转变对于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重新引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按照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对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二)公允价值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会计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目前我国会计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健康健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状况下,新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将会长期处于一个混沌变化的状态中。

其次,会计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较差。

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企业大量种类繁多的资产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合理可靠地辨认。

公司治理不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良莠不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种会计环境决定了我国目前应以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要求。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因此提倡公允价值的大
量使用不是明智之举。

今后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

公允价值的发展和使用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要在某些方面限制公允价值的使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经济改革,营造公允价值的适用环境,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对策
(一)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尽管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出了初步定义及使用方法,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精髓还远不够。

(二)正确掌握公允价值实际、具体操作中运用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推广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是否真正公允,必须解决人为操纵问题。

其次,要培育发展对公允价值可靠性验证的机构。

发展对公允价值可靠性验证的机构,能够使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会计准则交替之际。

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工运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财务与会计导刊.2009(3):4-7.
[3]何建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困境及对策.财会通讯.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