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8支铅笔,师:老师今天带来了8支铅笔,现在要把它
们分一分,仔细看。
(每份4支,分成2份)
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分的吗?每几支一份,分成了几份?(8支笔,每4支一份,分成了2份)还可以怎么说?
2.师: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每份分得的铅笔的支数都是同
样多的。
我们把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生说: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出示图片
说明: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茄子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们正准备排队坐缆车,认真读题,看看你知道了什么?(生说条件和问题)问:你知道能坐几车吗?怎么想的?(指名说)谁还想再说一说?师:那么到底是不是3车呢,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来验证。
请小朋友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个小朋友,摆一摆。
(学生操作,交流)问:你为什么把2个放在一堆?
说明:每堆的个数都是2个,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除法。
(板书课题)
说明:一共有几个小朋友?(6个)总数是6,先写6,(教师接着写除号)每车坐几人?(2人)每2人一份。
要坐几车?(3车)可以分成3份。
(板书:6÷2=3)
师:这道除法算式里,有一个符号时我们第一次见到。
瞧,它已经等不及要和我们打招呼啦!一起来听一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播放动画)
问:这个符号叫什么?怎么读?写除号时要注意先写一横,要写直,再写两点,要注意上下对齐。
师:认识了除号,知道了除号读作除以,那么你会读这道算式吗?谁来试一试?(生尝试读)
说明:你这位小老师当的真出色,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指名3、4人读)全班齐读。
过渡:看来个个都是读算式的高手。
问:我们来看这道算式,6表示什么意思?总数是6,我们把要平均分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
2表示什么意思?每2个一份.把每份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
3表示什么意思?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6÷2=3表示把6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生答)
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平均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来算。
除法就是表示把物体平均分。
2.完成试一试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正在学平均分,小熊也想学一学。
熊妈妈正在给他们分苹果呢,其中一只小熊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去帮帮他吗?(独立完成试一试)
问:可以分给几只小熊,你是怎么知道的?(12个苹果,每3个一份,是平均分,可以分成4份)除法算式怎么列?(12÷3=4)追问:12表示什么意思?(一共有12个苹果)3呢?(每3个一份),4呢?(可以分成4份)
为什么这道题可以用除法计算?(表示平均分)
为什么要把12放在除号的前面?(被分的物体的总数)3为什么放在除号的后面?(表示每3个一份)
过渡:看来大家对除法已经有点感觉了。
接下来这个问题范老师先不说,给你们看一眼,敢挑战一下吗?(敢)小勇士们快快看挑战要求。
3.教学例2
出示任务要求:仔细读题,想一想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列出除法算式
和同桌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问:每组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共有6人,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人)
说明:这道题里有个词很关键,看谁眼睛最雪亮。
(平均分)这
样的问题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问:除法算式是什么?(6÷3=2)6、÷3、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6÷3=2表示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人)
说明: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相应的名称。
那么在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学49页中间的内容。
问: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叫什么?除号后面的呢?最后的结果叫?(商)教师相机贴出名称。
(一起读)那么在这道算式里,被除数是?(6),除数是(3),商是(2)
(指着6÷2=3问学生各部分名称)
问:为什么6要写在被除数的位置?(总数是6)3要写在除数的位置?(平均分成了3份)
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问:6÷3=2还能表示什么?比如,老师来举个例子,范老师带了6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块,你还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指名2人说)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交流:你是怎样知道每人分得4支铅笔的?为什么要除以2?
5.小结: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些问题,有的是知道总数和每份的个数,要求平均分成了几份,有的是知道总数和份数,要求每份是多少,这些都是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巩固练习
师:今天的知识学到手了吗?光说不练可不行,来两个题目考考你。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汇报答案
问:为什么这两题都可以用除法计算?(表示平均分)仔细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结:知道平均分的总数,不管是知道每份的个数,求份数,还是知道份数求每份的个数,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2.教师出示10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几支?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10÷5=2)
问:你为什么这样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过渡:说的真好,奖励给你1支铅笔。
现在老师手上还有几只铅笔?(9只)可以怎样分?(每3个一份或者平均分成3份)除法算式怎么列?(9÷3=3)奖励给编题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各1支铅笔。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当我们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要用除法。
还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符号——除号。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有相应的名称。
在写除法算式时,被除数是要分的物体的总数,除数是每份的个数或者要分的份数。
2.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
除法的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除号。
自从我的3个好兄弟加号、减号、乘号和你们见面之后,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见面啊!和我的3个好兄弟一样,我也是数学运算中一种重要的符号。
起初,我还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阿拉伯人眼中,我是这样的(出示短竖线),在数学家奥特雷德眼中,我又是这样的(出示比号)。
但很遗憾,他们的方法都没有得到推广。
最后,瑞士数学家哈纳把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终于产生了表示除法的新记号,就是你们今天见到的我啦!你们记住我这位新朋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