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胶体练习题

第12章胶体练习题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练习题一、是非题(对者画√,错者画×)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4、亲液溶胶的丁达尔效应应比憎液胶体强。

()5、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碘化银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6、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7、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8、胶束溶液是高度分散的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9、胶体粒子的扩散过程和布朗运动本质上都是由粒子的热运动而发生的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

()10、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没有影响。

()11、溶胶粒子因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因而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12、同号离子对溶胶的聚沉起主要作用。

()13、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14、由瑞利公式可知,分散介质与分散相之间折射率相差愈大,则散射作用愈显著。

是不是()15、溶胶是亲液胶体,而大分子溶液是憎液胶体。

()16、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才能稳定。

()1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18、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19、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0、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二、选择题:1、大分子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线尺寸为:()(1)>1μm(2)<1μm (3)1nm- 1μm2、溶胶和大分子溶液: ()(1)都是单相多组分系统(2)都是多相多组分系统(3)大分子溶液是单相多组分系统, 溶胶是多相多组分系统(4)大分子溶液是多相多组分系统, 溶胶是单相多组分系统3、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 (),其次是: ()(1)空气(2)蔗糖水溶液(3)大分子溶液(4)硅胶溶胶4、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则所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 ()(1)向正极移动(2)向负极移动(3)不移动5、电动现象直接与: ()有关.(1)固体表面热力学电势(2)斯特恩电势(3)动电电势(4)表面电荷密度6、在两个充满溶液的容器中间是一个由固体制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充满了AgNO3溶液,在两管口中插入电极,充以直流电,容器中液体( )移动,当以代替时,加以相同电压后,液体的流动( ),如果以KCL溶液代替AgNO3溶液时,液体的流动( )移动。

(1)向正极(2)向负极(3)不发生(4)变快⑤变慢⑥不变7、用溶液和溶液以等体积混合作成的水溶胶,电解质CaCl2,Na2SO4,MgSO4对它的聚沉能力为( )(1)Na2SO4 >CaCl2 >MgSO4 (2)MgSO4 >Na2SO4 >CaCl2(3)Na2SO4 > MgSO4 > CaCl28、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基本性质之一的是( )(1)易于分散在油中(2)有导电性(3)无导电性9、将12 cm3 mol·dm-3的NaCl溶液和100 cm3 mol·dm -3的AgNO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溶胶,胶粒所带电荷的符号为:()(1)正;(2)负;(3)不带电。

10、将2 滴K2[Fe(CN)4]水溶液滴入过量的CuCl2水溶液中形成亚铁氰化铜正溶液,下列三种电解质聚沉值最大的是:( )。

(1)KBr ;(2)K2SO4;(3)K4[Fe(CN)6]。

11、下面属于溶胶光学性质的是()。

(1)唐南(Donnan)平衡;(2)丁铎尔(Tyndall)效应;(3)电泳。

12、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1)高度分散性(2)多相性(3)动力学稳定性(4)热力学不稳定性13、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

(1)散射(2)反射(3)折射(4)透射14、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

(1)胶核(2)胶粒(3)胶团(4)紧密层15、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2)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3)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4)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变为零16、对于有过量的KI 存在的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1)NaCl (2)K4[Fe(CN)6](3)MgSO4(4)FeCl317、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KNO3]= 50 ,[KAc]= 110 ,[MgSO4] = ,[Al(NO3)3]= mol·dm-3,该胶粒的带电情况是:()。

(1)带负电(2)带正电(3)不带电(4)不能确定18、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1)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2)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3)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4)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19、用三氯化铝AlCl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强()。

(1)Na2SO4(2)MgCl2(3)La(NO3)3(4)K4[Fe(CN)6]20、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2)混合后不可能聚沉(3)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4)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21、按照爱因斯坦扩散定律,溶胶中胶粒的扩散速度:(1)与温度T 成正比;(2)与温度T 的平方根成正比;(3)与温度T 的平方成反比(4)与温度T 的三次方成正比22、胶体粒子的Zeta 电势是指:(1)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2)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3)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4)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23、由dm3 mol/kg 的KCl 和dm3 mol/kg 的AgNO3溶液混合生成AgCl 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1)AlCl3<ZnSO4<KCl;(2)KCl <ZnSO4<AlCl3;(3)ZnSO4<KCl <AlCl3(4)KCl <AlCl3<ZnSO424、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 气体,生成As2S3溶胶。

用下列物质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1)Al(NO3)3>Mg SO4>K3[Fe(CN)6 (2)K3[Fe(CN)6>Mg SO4>Al(NO3)3(3)Mg SO4>Al(NO3)3>K3[Fe(CN)6(4)Mg SO4>K3[Fe(CN)6>Al(NO3)325、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 SO4的聚沉能力顺序为:(1)KCl > CaCl2 > K2SO4,> Ca SO4 (2)Ca SO4> CaCl2> K2SO4, > KCl(3)CaCl2> Ca SO4 > KCl > K2SO4, (4)K2SO4,> Ca SO4 > CaCl2> KCl26、将大分子电解质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pH值:(1)大于7 (2)小于7 (3)等于7 (4)不能确定27、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1)布朗运动(2)电泳(3)电渗(4)沉降电势28、溶胶的聚沉速度与电动电位有关, 即:(1)电动电位愈大,聚沉愈快(2)电动电位愈小,聚沉愈快(3)电动电位为零,聚沉愈快(4)电动电位愈负,聚沉愈快29、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1)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2)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3)具有胶体所特有的聚结不稳定性(4)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多相性30、乳状液是由哪个分散体系组成(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2)固体加液体(3)两种互溶的液体(4)多种互溶的液体31.对于Donnan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1)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位相同;(2) 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3) 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4) 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32.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1)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2) 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3)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4) 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33.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1)除去杂质,提高纯度;(2)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3)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4)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34.有关电泳的阐述,正确的是:(1) 电泳和电解没有本质区别;(2) 外加电解质对电泳影响很小;(3) 胶粒电泳速度与温度无关;(4) 两性电解质电泳速度与pH值无关。

35.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1) 沉降平衡;(2) 布朗运动;(3) 沉降电势;4) 电导。

36.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1) 一定使溶胶更加稳定;(2)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3)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其加入量而定;(4) 对溶胶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37.根据DLVO理论,溶胶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1) 胶粒表面存在双电层结构;(2) 胶粒和分散介质运动时产生ζ电位;(3) 布朗运动使胶粒很难聚结;(4) 离子氛重叠时产生的电性斥力占优势。

38.在Fe(OH)3、As2S3、Al(OH)3和AgI(含过量AgNO3)四种溶胶中, 有一种不能与其它溶胶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

该种溶胶是:(1) Fe(OH)3;(2) As2S3;(3) Al(OH)3;(4) AgI(含过量AgNO3) 。

39.电解质对溶液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是影响ζ电位,如图所示,哪一种情况下,溶胶最不稳定:(1) 曲线1 ;(2) 曲线2 ;(3) 曲线3 ;(4) 曲线4 。

40.下面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1) 胶粒间的引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的范德华力的总和;(2)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3) 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4) 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