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

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

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1 绿色建筑1.1 绿色建筑概念及涵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

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

许多技术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

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

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

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

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固定:/1184.html )2 生态环境2.1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2 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3.1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建筑的误区3.2.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

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

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

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

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

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3.2.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

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

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

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

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

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3.2.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

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来源:博硕教育绿色建筑发展思考1 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何谓绿色生态建筑。

目前,国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

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等方面。

1.1 健康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其产生的原因有:(1)建筑材料。

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装饰,装修材料和室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厨房及其它污染。

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

1.2 水资源全球淡水资源短缺。

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

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

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

1.3 节地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国国情,因此节约土地是国家一再强调的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

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

1.4 节能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国的4.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的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1.5 治污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 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标准和政策事实说明:要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