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修改日期
13.2
方案
名称
质量成本管控方案
受控状态
编 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一、目的
(一)健全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二)合理控制质量成本
(三)有效开展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
二、质量成本的含义和构成
(一)含义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按产品形成的过程,分为产品设计工艺质量成本、原材料采购质量成本、生产制造质量成本和售后服务质量成本。根据质量成本的性质,质量成本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构成表
构成
性质
分类
含义
预防和检验成本
属于不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会不断升高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二)生产成本分析的形式和内容
1.分析形式。
企业实行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事前事中与事后分析、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的生产成本分析方法。
2.分析内容。
(1)月度主要分析生产成本与经济技术指标的偏差。
(2)季度主要进行专题分析。
(3)半年或年度分析主要进行成本综合分析,既要与上年同期比,又要与年度目标成本计划比。
三、质量成本管控规划
(一)质量成本管控的权责划分
1.质保部负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并具体负责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的控制。
2.生产部负责企业内部质量损失的控制。
3.销售部负责企业外部质量损失的控制。
4.财务部负责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5.各分厂质检部门负责各分厂的质量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6.各分厂成本会计负责各分厂质量成理以及与生产成本管理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目标成本监督小组,作为生产成本考核的主体。
2.财务部按照成本习性,对生产基地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负有业务指导与监督义务。对于出现的一般问题,财务部经理直接解决,解决无效时报总经理解决。
(三)考核实施
考核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主体构成的考核小组通过各项成本计划指标与成本实际指标的测算、分析,对生产部生产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确认,并根据企业的考核奖惩标准针对考核结果实施奖励和惩罚。具体内容详见企业相关考核办法。
五、生产成本核算
(一)核算依据
产品核算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为准。核算方法以《股份制会计制度》为准。
(二)核算形式
成本核算报告以财务报表形式编制,报表分月报、季报、年报三种。
六、生产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分析目的
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暴露和发现矛盾,为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二)质量成本开支范围
1.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和劳动保护费。
第13章 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
13.1 成本控制管理业务流程
13.1.1 标准成本管理流程
13.1.4 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13.2 成本控制管理方案设计
13.2
方案
名称
生产成本控制方案
受控状态
编 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一、目的
为了实施对生产成本的规范化管理,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特制定本方案。
检验成本
指为评估和检查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
损失成本
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渐降低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
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缺陷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弥补这些缺陷而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指产品销售以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
(三)生产成本分析的实施
1.事后的生产分析是向总经理进行书面报告的最主要形式,财务部的成本分析报告应于月度8日、季度8日、年度10日内完成。
2.各专业管理部门分管指标的分析分别于月度3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财务部。
3.按月、季、年召开成本分析会议,就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作出相应决议,定人、定事、定日期,并指定有关部门会后检查与总结,成本分析会议可结合经济活动分析会进行。
二、生产成本预算编制
(一)生产成本预算编制程序
各有关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在每年11月份,向财务部提供下一年度及每月的成本预算资料,财务部于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成本预算,经总经理审查后,于12月底上报董事长,经批准后贯彻执行。
(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分工
财务部负责组织整个企业成本预算的编制。与生产成本有关的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制定、分管专业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
4
水电费的控制
(1)通过实施标准化操作降低水电费用的支出
(2)通过推行节约减损技巧降低水电消耗
5
废品的统计与管理
(1)及时对废品情况进行记录
(2)提高废品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四、生产成本考核
(一)考核办法
根据全面预算要求,实施目标管理的考核办法,建立定额成本管理机制,通过对生产成本计划与生产成本实际指标的对比,对生产部生产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1)严格执行《物料需求计划》
(2)加强物料的退补料管理
(3)减少物料损耗,防止物料浪费
2
人工成本的控制
(1)严格按照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2)通过实施标准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工时记录、监督
(4)推行计件工资制,降低单位人工成本
3
折旧费用的控制
(1)准确测算并有效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2)及时维护机器设备,降低折旧费用
(三)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要求
财务部根据企业预算管理要求,结合上年度的成本实际完成情况,以及企业下达的年度定额成本计划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年度生产成本预算。
(四)生产预算的调整
由生产技术指标调整而造成的生产预算调整以及因企业因素而引起的成本增减,财务部按有关程序申请调整预算。月度生产计划、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调整文件或资料,专业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交财务部。
三、生产成本控制
(一)生产成本定额管理
企业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生产成本实施定额成本管理办法。
(二)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部负责进行生产生产成本的测算和事后生产成本指标的分解、下达。
(三)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和主要措施
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和主要措施如下表所示。
生产成本控制内容和措施
序号
内容
具体措施
1
物料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