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2)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下面选项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 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 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 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诗歌阅读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选段描写了木兰的战地生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 诗中的“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虚指。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在十年后回来了。

C.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一种铺陈手法,烘托木兰准备出征的忙碌情景。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5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5分)
逢入京使_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1)A(3 分)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1)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3.(1)C (2)运用互文、排比,增强语势,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写出了战事紧迫。

4.渲染紧张或凄苦的氛围,烘托木兰的英雄气概。

2. B
5.C 放弃功名;思乡之情。

6. ( C )(3分)同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要点与评分:意对即可2分)
7、沾湿的样子诗人远涉边塞时强烈的思念亲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