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曲与古典诗词意蕴和意境的共同性

昆曲与古典诗词意蕴和意境的共同性

昆曲与古典诗词意蕴和意境的共同性
14310133 陆蔚
今天去聆听了一场关于昆曲与中国古典文学审美意蕴之间联系的讲座,是南京昆曲社社长,南京梅兰芳京昆研究会会长,著名京昆票友汪小丹老师所讲,汪老师习京剧青衣和昆曲闺门旦。

金陵望族甘家之后,以研习京昆艺术为家学渊源。

能够有幸聆听刀汪老师的讲授,是一大幸事。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韵意。

著名作家、昆曲爱好者白先勇曾说,“没有大学生观众,昆曲就没有前途,大学生也需要昆曲这样被联合国认定的人类文化遗产的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启蒙教育,二者是相得益彰的。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

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的音乐结构和文学结构是统一的。

由于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又称词余,在文字上是长短句式,写作就是填词。

一个曲牌有多少字,几句,每个字的平仄声,都有规定。

而且重要的词位严格到仄声中应有上(∨),去(\)之别。

如不根据平仄声就要形成倒字,很难谱曲和演唱。

这也是写作和演唱昆剧难度很高的一个原因。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

昆曲的本子以明清传奇为主,它们的曲牌是全套的,这些曲牌都是古典的诗词,是从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延续积淀下来的,唱词都是古典诗。

像《牡丹亭》,它之所以那么美,那么迷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文学性很高。

譬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非常美。

以现在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修养,要去创作全新的,要达到如此的境界,我想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它要求既要有非常好的古典诗词修养,又要对曲牌的音韵很熟悉,更是难上加难。

否则,那就不是昆曲了。

牡丹亭中的这些唱词,都是作者经过呕心泣血,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整首曲子字字句句都与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句不相上下。

【绕地游】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
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

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绵搭絮】
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欠,则待去眠
这些唱词无一不让人身临其境,感慨其中。

去年学校校庆,邀请到红楼梦昆曲人员来校演出,有幸观看了这一经典作品,这场红楼梦折子戏,直接把我们带入了宝钗黛玉的凄美爱情,贾府的日渐衰败,我们感受着演员的喜怒哀乐,也随着调动直接的情绪。

黛玉所作的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
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我们从这首诗中科院看出黛玉的种种感情,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从“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我们可以看出她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

该段唱词,很好的诠释了原著中黛玉葬花的原因和目的:对有类似遭遇的女性是“惜惺惺,怜同命”,对自己的见解缺乏共鸣知音,因而葬花以自我抚慰。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摧残两人感情的王夫人,也是对封建势力迫害的反抗,通过葬花,表现了黛玉的精神心态,以及自己的追求。

在现在的社会中,快餐文化袭击了绝大多数人,而对于昆曲这种现在的民众没有逸致和耐心去品尝真正的艺术,他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感官刺激,他们需要的是直接的显露的不费力的“美”。

现在的青年一代追求的是网络文学、虚拟“天堂”,偶像是郭敬明、李宇春之流,喜欢的是言情剧、肥皂剧,要的是一种人欲横流。

试问,还有几个年青人会去读名著、经典著作,去买票看京剧昆曲、听音乐会,会有雅兴闲思去习书法、弹古筝?昆曲讲究的是给人一种持久的心灵影响,这在现在社会,往往很难成功。

但我们无法否认,昆曲的魅力。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

昆曲因其特性不可能在当今大红大紫,亦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但作为汉文化的瑰宝,作为世界遗产,我们有责任不让她自生自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