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头痛分类
1、国际头痛协会(HIS,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1988) 将所有的头痛编码化,分成13大类。其中1~ 4项是所谓功能性头痛,5~11是有基础疾病 的症状性头痛,12是神经痛。 2、ICD-10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分类法(1997)
3、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4、视网膜偏头痛 5、小儿周期性综合征(与偏头痛相关的) (1)小儿良性发作性眩晕 (2)小儿交替性偏瘫 6、偏头痛的并发症 (1)偏头痛发作状态 (2)偏头痛导致的脑梗塞 7、不属于上述分类的偏头痛
发病机制
1、血管学说:该学说认为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
缩功能 障碍所致。
血小板聚集功能 5-HIAA(五羟吲哚乙酸) MAO 5-HT 5-HT 颅脑血管收缩 颅内外血管扩张 先兆期 头痛期
要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相鉴别。 该病表现: 海绵窦段颈内动脉非特异性炎症; 疼痛为持续性; 刺痛或撕裂样,位于眼眶或球后; 数天后出现痛侧眼肌麻痹,瞳孔轻度 散大, 眼压可略升高; 对激素治疗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偏头痛治疗
• (一)发作期: 1、镇痛剂:最好用非类固醇类抗炎剂,如阿司匹 林、布洛芬、消炎痛等。 2、麦角胺咖啡因:为血管收缩剂,阻止去甲肾上 腺素再摄入,抑制5- HT 被血 小板摄取 6片/日。 3、舒马曲坦:激活5-HT受体—阻滞神经原性炎 症。如佐米格
3、神经递质: 五羟色胺 儿茶酚胺 组胺 酪胺(奶酪、巧克力、红酒、) 血管活性肽 前列腺素等 NO Mg++ 苯乙胺等
偏头痛激发因素
1、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2、失眠。 3、气压改变。 4、饥饿。 5、食物(巧克力、酒精、奶酪、 咖啡等) 6、化学药品:多巴胺、苯乙胺、左旋多巴等
偏头痛激发因素
偏头痛的分类
1、不伴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e) 2、伴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e) (1)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2)先兆迁延性偏头痛 (3)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4)基底型偏头痛 (5)只有先兆不伴头痛 (6)突发性先兆的偏头痛
偏头痛的分类
• 2、基底型偏头痛(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痛, basilar migraine)
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 视觉症状,如失明、视野偏盲。 脑干症状,如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 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 或精神错乱等。 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 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 间隙期一切正常。
3、偏头痛等位发作migraine equivalents)
出现见于偏头痛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 有时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 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 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 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 栓栓塞性TIA。
• 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痛等位发作)
诊断
• 了解头痛的发作频率、部位、持续时间、缓解或 加重的因素及伴随症状等。 • 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 • 配合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如腰穿、头颅CT、 MRI、 MRA等有助于明确头痛的病因。 • 40岁以后新出现的头痛更应受到重视,必须进行 仔细评估。
治疗
1、多种方式治疗: 药物、针灸、生物反馈、 饮食、休息。 2、继发性头痛的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 3、特殊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心理医师的参与。
低血糖 癫痫后 一氧化碳中毒 大量饮酒 高CO2血症
• 2、癫痫发作: 有少见的癫痫发作表现为偏头痛样, 或腹痛样,有时较难鉴别。癫痫可有脑 电图异常。
• 3、青光眼性头痛:
眼痛伴头痛,为持续性病眼侧头痛 有眼部表现:眼压高,视力下降, 瞳孔散大
• 4、痛性眼肌麻痹:(Tolosa-Hunt综合征)
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
• 任何年龄,成人多见。 • 女多于男 • 双侧或单侧枕颈部或额颞部账痛、抽痛、压迫感 或全头顶部痛、紧缩感 • 在压抑、工作繁忙、不顺利;长时间在某一体位 (如打牌、阅读等坐位) • 常伴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状 • 无恶心呕吐 • 日常生活不影响 • 头颈、肩背部肌肉僵硬感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 可分4期: 1、 前驱期:怕光、打哈欠等 2、 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 畏光,眼前闪光、火 花或复杂视幻觉,视 野缺损、偏盲或短暂失明。 最具特征性是闪光性暗点。
闪光性暗点开始时在单侧视野中心出现一个模 糊暗点,随后出现不同形式的向周围扩大的闪 光并累及暗点侧的大部分视野。 先兆还可表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 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9.伴有头部以外的感染性疾病的头痛 10.伴有代谢障碍的头痛 11.起因于颅骨、颈、眼、耳、鼻、副鼻窦、 齿、口或其他颜面、头颅组织的头痛或颜 面痛 12.颈部神经痛、神经干痛、向心路阻断性疼 痛 13.不能分类的头痛
实用头痛分类
• 颅和颅外结构疾病——颅骨、眼、五官、 口腔、上颈部 • 血管性头痛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偏头 • 痛 、丛集 性头痛、 继发性血管性头痛 • 肌源性头痛 ——原发性肌收缩性头痛 继发性肌收缩头痛 • 外伤性头痛 • 脑膜疾病 ——脑膜炎、脑膜癌病 • 脑脊液动力学变化——颅内压增高、低颅压头痛 • 反射性头痛 ——咳嗽性头痛、冰淇淋头痛 • 精神性头痛 ——癔病性头痛、抑郁性头痛
头痛、颅神经痛、颜面痛的分类 (国际头痛学会)
• • • • • • • • 1.偏头痛 2.紧张型头痛 3.丛集性头痛及慢性发作性单侧头痛 4.不伴有器质性疾病的各种头痛 5.伴有头部外伤的头痛 6.伴有血管障碍的头痛 7.伴有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的头痛 8.伴有原因物质或其解脱的头痛
头痛、颅神经痛、颜面痛的分类 (国际头痛学会)
3.头痛期 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 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 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 颈部。 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精神萎靡。 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 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 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 4、头痛后期
特殊类型
1、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 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 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 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III),以上脸下 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 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 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排除颅内器质性病 损。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10~40岁,女男(3:1)。50岁 以后头痛常部分或完全缓解。50%以上的病人 有偏头痛家族史。 2、头痛是发作性的,每天、每月 每隔数月或每 年发病一次。 3、单侧性。 4、搏动性。 5、中-重程度。 6、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7、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畏嗅等。 8、疼痛持续4~72小时。
偏头痛持续状态 普通型偏头痛或典型偏头痛患者 头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整天头痛仅 缓解小于4小时
鉴别诊断
• 1、血管性头痛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 偏头痛—典型偏头痛 偏瘫型 基底动脉型 视网膜型 眼肌麻痹型 偏头痛等位症 —普通型偏头痛
继发性血管性头痛(代谢、中毒、炎症等)
发热 血透 高血压病 脑血管阻塞 缺氧 动脉炎 贫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偏头痛治疗
4、阿片类药物:用于严重头痛,可用哌替啶、可待 因。 神经安定类药物:氯丙嗪。 5、对症处理:止吐—东莨菪碱 止晕—眩晕停、敏使朗、西比灵
注意事项:1、镇痛剂使用要有节制。在某些 病例中它们是有效的,但是在另一些病例中当 剂量增高时也会引起反跳。 2、应尽量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
偏头痛治疗
头 痛
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徐 肖
定义
头痛(headache) 是指颅外或颅内疾病刺 激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造成头颅上半部(眉毛、 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联 线以上)的疼痛。
对疼痛敏感的颅内外结构
• • • • • 颅外各种组织(肌肉、骨膜、粘膜动脉等) 颅内血管(动脉、静脉、静脉窦) 脑膜 神经和神经根(V、X、IX、C1~3为主) 上述结构的刺激、牵拉、压迫、血管扩张 或痉挛均可造成头痛。
有偏头痛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 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 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 颤或呕吐。 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 间隙期一切正常。 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痛
• 4、偏瘫型偏头痛(hemiplegic migraine)
偏头痛消退后偏瘫 可持续10分钟到数周,伴失语、偏身感 觉障碍 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 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 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 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 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 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 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 根据采用IHS诊断标准的偏头痛的流行病学 • 调查,各国一年中偏头痛的发病率为男性 2%~9%,女性7.3%~23%。
诊断
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
A.满足以下的B~D的发作5次以上 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治疗) C.下述当中,至少满足2项 1.单侧 2.搏动性 3.中等度~强度的疼痛(妨碍日常生活) 4.上下楼等日常生活动作使头痛加重
诊断
D.发作中,下述当中满足1项 1.恶心或呕吐 2.光过敏、声过敏 E.下述当中满足1项 1.临床上可以否定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2.临床上可疑有器质性疾病但通过检查可以否定 3.虽存在器质性疾病,但从过程看可以否定其与 头痛有关
2、神经血管学说: 偏头痛发作时记录到脑电活动低落 提示皮层抑制。
血管扩张,白细胞激活,毛细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