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复习题.doc

国际贸易复习题.doc

1.国际服务贸易定义: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并符合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直接的服务输出与输入。

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入和输出,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

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服务的国际交换。

按照WTO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务贸易的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

如,电讯、邮政和金融。

(2)境外消费: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捉供服务。

如:旅游、留学。

(3)商业存在: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服务。

如, 外资服务业企业。

(4)自然人流动: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

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四项内容包含了跨境和非跨境两类交易活动。

其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口然人流动,丿肉跨境交易。

商业存在为非跨境交易。

完整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应包含跨境交易和非跨境交易的全部内容。

服务贸易的分类: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将服务贸易分为十二类150个项II。

以生产过程的先后分类,分为生产前服务、生产中服务和生产后服务以服务贸易中牛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分为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总贸易体系又称•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称为“总进口S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称为“总出口'',两者之和为总贸易额。

总进口: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无论完税和结关与否,-•律为进口,叫做总进口。

包括进口后用于国内消费的部分和进口后成为转口或国境的部分。

总出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为出口,叫做总出口。

包括木国产品的出口及外国商品的复出口和转口及国境的部分。

总贸易额:总贸易额不等于专门贸易额(国境贸易计入总贸易体系而不计入专门贸易体系:关境与国境有时不一致。

)总贸易和专门贸易说明的是不同的问题(前者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后者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所具有的意义。

)3.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罐=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

在计算吋,是以固定年份为慕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公除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丁•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国际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额,乂称国际贸易值,是川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吋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用货币表示贸易的规模虽然方便,但山于商品价格经常变动,所以它不能准确地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和变化。

若用数虽表示,就可以避免这个缺点,由此产生了贸易量的概念。

4.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各国集中生产比较有利的产品,不管一国是在两种产甜的生产成本上都貝-有绝对优势还是绝对劣势,都可以通过劳动成本的相对比佼,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比自己以等聚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

主要前提假设: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2*2模型:牛产要索在国内占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口由流动:要素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实行口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所有劳动力同质;生产成木不变,无规模收益;无运输,保险等费用;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

作用:1•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各国町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的标准2.指出了各国参与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范围3.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是以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为前提的。

局限:1.分析方法是静态、煎期的,没冇考虑到产量增加或产量减少对产品价格和国际贸易的影响2.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3.比较优势没有考虑这种利益是否符合该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4.把国际分工看做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永恒范畴5.劳动价值论阐述不彻底6.有进一步探索劳动牛产率的差异是怎么发牛和发展。

5.里昂惕夫之迷里昂惕夫当代苦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岀经济学的创始人,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胡,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工产要素生产的商站。

根据这-•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木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站,进口劳动密集型商站。

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0理论预测相悖。

他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

发现美国出口商品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竞争性进口代替品中则含冇较多的资木和较少的劳动。

这说明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个结论与II—0论证相反(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站,而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站。

)o里昂惕夫Z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关于对里昂惕夫Z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耍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牛•奠定了基础。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论、自然资源论等。

6.重商主义理论概念: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治休系。

重商主义认定货币是衡量国家财富的唯一•形态,强调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获得金银,而外贸逆差是国家获得金银和积累财富的最好手段。

它产生于15-17世纪资木原始积累时期。

商业繁荣, 对货币需求增长,金银供应相对不足。

西欧各国寄希望于发展国际贸易,从国外获取国内所需的大量金银货币。

商业资本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

基本观点:货币是财富的代表,一国财富的多少亿货币拥有量作为衡量;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要实现国际贸易顺差;国家力量的强人是积累财富、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保证。

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即重金主义),主张“少买多买”或“不买多卖”的原则。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來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晩期重商主义阶段: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屮叶,其屮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

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岀总值人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殆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So 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7.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当英国工业化的午轮滚滚向前吋,徳国仍然是个农业国家,停留在中世纪皿园生活的吋代。

在这个国家,政治家和冇识Z士的最大愿望就是,使德国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能与英国分庭抗礼。

他们迫切地感到,徳国必须有白己的经济学,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徳国是个后进的国家,因此德国的经济学必须是后进国家的经济学。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现代化的笫一阶段,后发国应采収自由贸易政策,吸收先发国的生产力。

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对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

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后发国向先发国推进过程屮,应像美、法那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业。

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已成为先发国的强国,应像英国那样“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口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 李斯特主张通过保护关税政策发展牛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

他认为,工业发展以后,农业口然跟着发展。

因此,他提出的保护对彖有几个条件:①幼稚工业才需保护。

②在被保护的工业得到发展,其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需再保护,或者被保护工业在适当时期(如30年)内还不能扶植起來时,也就不需再保护。

③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耍保护。

④农业不需耍保护。

理论前提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基本观点1、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并且能够通过暂时的贸易保护来实现这种比较优势。

2、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3、通过一定的政府保护国内产业可以逐步降低成本,捉髙竞争力。

政策主张保护目的:促进和保护国内民族生产力的发展。

保护对象和期限保护对彖:幼稚工业不是所有工业,它要有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

保护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保护手段:关税和配额理论意义: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两大学派…・口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完全形成。

8 •外贸乘数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它试图把对外贸易与就业理论联系起来,从增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角度说明保护贸易的重要性。

对外贸易乘数是: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山于対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主要内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徳等人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基础上引申提出的。

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

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把投资乘数原理引入对外贸易领域,分析了对外贸易与增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的倍数关系。

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属于“漏出”,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冇倍减效应。

当商品劳务输出时,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 消费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

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将为出口增加的若干倍。

当商品劳务输入时,向国外支付货币,使收入减少,消费随Z下降、国内生产缩减、收入减少。

因此,只有当对外贸易为顺差时,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

此时,国民收入增加将为投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根据対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主义积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作1.-定程度揭示対外贸易与国名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对认清国名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局限:1.实际上,贸易顺差与国内投资不同2.对外贸易乘数在实践上很模糊3.忽视了对外贸易发挥乘数作用的条件4.为追求顺差而采取的各种奖出限入的政策势必导致关税壁卒和非关税壁垒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