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基础习题集7

中西医结合基础习题集7

第七章发病【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8.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9.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10.“重感冒”指: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二)B型题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四)X型题1.疾病复发的诱因是:A.复感新邪B.食复C.劳复D.药复E.伏邪2.邪对疾病的影响:A.发病的性质B.证候类型C.发病特点D.病情轻重E.疾病的病位3.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A.外界环境B.体质因素C.情志因素D.阴阳失调E.气血失常4.发病类型包括: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5.发病学的内容包括:A.发病的基本原理B.发病途径C.影响发病的因素D.发病类型E.疾病表现6.邪气对正气的损害,主要表现在:A.导致机能失常B.性格改变C.改变体质特征D.情志过激E.造成形质损伤7.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8.外环境中影响发病的因素: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情志因素9.疾病徐发的相关因素:A.致病因素的种类B.体质因素C.致病因素的性质D.气候因素E.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10.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

2.正邪相搏,则不发病,则发病。

3.中医学认识发病既强调,又重视在发病中的作用。

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等。

5.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于体内,其后过时而发病。

6.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是:“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

7.徐发与致病因素的种类、以及因素等密切相关。

8.继发,是指在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

9.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同时有的作用。

三、判断题1.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2.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3.食复是指因饮食因素而发病者。

()4.合病是指感受两种以上的邪气而发病。

()四、名词术语解释1.正气2.邪气3.药复4.食复5.合病6.并病7.复病8.伏而后发9.劳复 10.继发 11.徐发 12.感邪即发五、简答题1.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复发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六、论述题1.中医学发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发病的类型有哪些?3.怎样理解中医发病学中的正邪斗争?4.体质因素与发病有什么关系?5.为什么说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疾病复发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8.疾病复发的诱因有哪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E2.A3.B4.A5.D6.E7.B8.B9.C 10.D(二)B型题1.E2.E3.B4.D5.D(三)D型题1.AB2.AB3.AB(四)X型题1.ABCD2.ABCDE3.ABC4.ABCDE5.ABCD6.ACE7.ACE8.ABCD9.ABCE 10.ABC二、填空题1.正气;邪气2.正胜邪负;邪胜正负3.正气;邪气4.邪未尽除;正虚未复5.病邪潜伏;经过一定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6.正气存内;其气必虚7.性质;体质8.原发疾病9.正气未复;诱因三、判断题1.√2.√3.×4.×四、名词术语解释1.相对于邪气而言,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2.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包括存在于自然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疠气、痰饮、瘀血、情志内伤等。

3.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者。

4.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者。

5.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6.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7.重新发作的疾病,称为“复病”。

8.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9.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发者。

10.系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病症。

11.即徐缓发病。

是指起病缓慢,与卒发相对而言。

它与致病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致病作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

12.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前人又称为“卒发”或“顿发”。

可概括为新感伤寒或温病、疫疠致病,情志剧变,毒物所伤、外伤。

五、简答题1.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体质是正气盛衰的体现,决定着发病的倾向。

②不同的体质,精气阴阳盛衰有别,对某种病邪有不同的易感性,对某些疾病有不同的易发性。

③体质可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感受相同的病邪,因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证候类型;若体质相同,虽感受不同病邪,亦可表现出相同的证候类型。

2.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是:①余邪尚未尽除;②正气已虚,尚未复常,③在诱发因素作用下,损正助邪,导致疾病复发。

3.复发的基本特点:其基本证候可类似初病,但又不仅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而是有诱发因素作用于旧疾之宿根,机体遭受到再一次的病理性损害更复杂、更广泛、病情更重。

复发的次数越多,静止期的恢复就越不完全,预后越差,并常留下后遗症。

六、论述题1.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方面: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主导因素。

体现在:A.正虚感邪而发病;B.正虚生“邪”而发病;C.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②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即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邪气作用于人体,可以发生不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病证性质或证候类型。

B.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

即邪气与病情的轻重相关,疾病的病位,亦与邪气的种类、性质及其致病作用相关。

③正邪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

体现在邪气损正和正气抗邪两个方面。

④在某些条件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2.发病类型大致包括六种。

①感邪即发:包括新感伤寒或温病;疫疠致病;情志遽变;毒物中毒。

②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于体内,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③徐发:即徐缓发病,系与卒发相对而言。

④继发:系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病证。

⑤合并与并病: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为合病;若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称为并病。

⑥复发:指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

3.①邪正斗争,是指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

这种关系着疾病是否发生,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②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正气旺盛,能抗拒病邪侵犯而不病。

如果正气不足或邪气过盛,则有利于病邪侵袭人体而发病,故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③在已病的情况下,正能胜邪,则疾病即趋向痊愈;正不敌邪,则疾病发展,甚至病情恶化而死亡。

所以说,中医发病学中非常重视邪正之间的斗争问题。

4.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体质因素决定着发病的倾向。

体质是正气盛衰的体现,一般体质强盛,抗病力强,不易发病,或病后易趋实证;体质弱,易感邪发病,发病后易趋虚证。

②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首先,不同体质类型的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具有不同的易感受性,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同的易发生性。

其次,从临床实践来看,体质差异与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胖人易患眩晕、中风;瘦人易患肺痨、咳嗽等。

③体质因素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A.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因个体体质因素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

B.病因不同,而体质因素相同时,也可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的证候类型。

5.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人体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

①当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

②如果是正气虚弱或邪气较盛,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能侵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则发生疾病,因此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

③不但如此,正气的强弱,还与疾病的病位、病变的轻重有关。

6.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①外环境影响发病。

体现在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疾病。

②内环境影响发病。

体现在体质因素影响发病,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及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精神因素影响发病,不良情志不仅能消弱人的正气,使之易于感受邪气而发病,且自身又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发病,可以通过影响体质的类型,并能通过胎传而把亲代的疾病传给下一代。

7.疾病复发的主要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①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热病,因饮食不慎、用药不当或过早操劳,使正气受损,余火复燃,引起复发。

②休止与复发交替:此种类型在初次患病时即有宿根伏于体内,虽经治疗,症状和体征已消,但宿根未除,一旦正气不足或感新邪引动宿邪,而致旧病复发。

③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即慢性疾病症状较轻的缓解期与症状较重的急性发作期的交替。

8.疾病复发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重感致复:疾病进入静止期,余邪势衰,正气亦虚,复感新邪必助邪伤正,使病变再度活跃。

②食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疾病复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