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11月11日 民法案例题十道案例题

2019年11月11日 民法案例题十道案例题

20191111 十道案例题一、民法案例题案情:2016年1月10日,自然人甲为创业需要,与自然人乙订立借款合同,约定甲向乙借款100万元,借款期限1年,借款当日交付。

2016年1月12日,双方就甲自有的M商品房又订立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其中约定:如甲按期偿还对乙的100万元借款,则本合同不履行;如甲到期未能偿还对乙的借款,则该借款变成购房款,甲应向乙转移该房屋所有权;合同订立后,该房屋仍由甲占有使用。

2016年1月15日,甲用该笔借款设立了S个人独资企业。

为扩大经营规模,S企业向丙借款200万元,借款期限1年,丁为此提供保证担保,未约定保证方式;戊以一辆高级轿车为质押并交付,但后经戊要求,丙让戊取回使用,戊又私自将该车以市价卖给不知情的己,并办理了过户登记。

2016年2月10日,甲因资金需求,瞒着乙将M房屋出卖给了庚,并告知庚其已与乙订立房屋买卖合同一事。

2016年3月10日,庚支付了全部房款并办理完变更登记,但因庚自3月12日出国访学,为期4个月,双方约定庚回国后交付房屋。

2016年3月15日,甲未经庚同意将M房屋出租给知悉其卖房给庚一事的辛,租期2个月,月租金5000元。

2016年5月16日,甲从辛处收回房屋的当日,因雷电引发火灾,房屋严重毁损。

根据甲卖房前与某保险公司订立的保险合同(甲为被保险人),某保险公司应支付房屋火灾保险金5万元。

2016年7月13日,庚回国,甲将房屋交付给了庚。

2017年1月16日,甲未能按期偿还对乙的100万元借款,S企业也未能按期偿还对丙的200万元借款,现乙和丙均向甲催要。

问题:1.就甲对乙的100万元借款,如乙未起诉甲履行借款合同,而是起诉甲履行买卖合同,应如何处理?请给出理由。

2.就S企业对丙的200万元借款,甲、丁、戊各应承担何种责任?为什么?3.甲、庚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庚是否已取得房屋所有权?为什么?4.谁有权收取M房屋2个月的租金?为什么?5.谁应承担M房屋火灾损失?为什么?6.谁有权享有M房屋火灾损失的保险金请求权?为什么?二、刑法案例题案情: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

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

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

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四/2)案情: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

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

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

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问题:请分析甲、乙、丙、丁、戊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与法定量刑情节),须答出相应理由。

三、民诉案例题案情:2013年5月,居住在S市二河县的郝志强、迟丽华夫妻将二人共有的位于S市三江区的三层楼房出租给包童新居住,协议是以郝志强的名义签订的。

2015年3月,住所地在S市四海区的温茂昌从该楼房底下路过,被三层掉下的窗户玻璃砸伤,花费医疗费8500元。

就温茂昌受伤赔偿间题,利害关系人有关说法是:包童新承认当时自己开了窗户但没想到玻璃会掉下,应属窗户质量问题,自己不应承担责任;郝志强认为窗户质量没有问题,如果不是包童新使用不当,窗户玻璃不会掉下;此外,温茂昌受伤是在该楼房院子内,作为路人的温茂昌不应未经楼房主人或使用权人同意擅自进入院子里,也有责任;温茂昌认为自己是为了躲避路上的车辆而走到该楼房旁边的,不知道这个区域已属个人私宅的范围。

为此,温茂昌将郝志强和包童新诉至法院,要求他们赔偿医疗费用。

法院受理案件后,向被告郝志强、包童新送达了起诉状副本等文件。

在起诉状答辩状中,原告和被告都坚持协商过程中自己的理由。

开庭审理5天前,法院送达人员将郝志强和包童新的传票都交给包童新,告其将传票转交给郝志强。

开庭时,温茂昌、包童新按时到庭,郝志强迟迟未到庭。

法庭询问包童新是否将出庭传票交给了郝志强,包童新表示4天之前就交了。

法院据此在郝志强没有出庭的情况下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郝志强与包童新共同承担赔偿责任:郝志强赔偿4000元,包童新赔偿4500元,两人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一审判决送达后,郝志强不服,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认为一审审理程序上存在瑕疵,要求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

包童新、温茂昌没有提起上诉。

问题:1.哪些(个)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为什么?2.本案的当事人确定是否正确?为什么?3.本案涉及的相关案件事实应由谁承担证明责任?4.一审案件的审理在程序上有哪些瑕疵?二审法院对此应当如何处理?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9年2月7日,家住A县的周某驾车到B县县城花炮市场购买鞭炮时,花炮市场发生爆炸,其车辆前部被人砸坏,周某到B县公安局报案却被扣留,所驾车辆也被扣留。

经询问周某及相关人员,B县公安局认定爆炸是因周某现场燃放鞭炮引起,遂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行政处罚。

周某针对扣留与处罚行为申请行政复议。

3月10日,复议机关补充相关证据之后,维持了B县公安局的决定,同日送达周某。

3月20日,周某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审理期间,被告的负责人仅委托其工作人员和律师出庭。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法院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本案。

问题:1.请简答本案中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方式。

2.请确定本案的管辖法院,并说明理由。

3.本案举证责任如何承担?4.请简答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本案的依据与具体程序操作。

五、刑诉案情:S市检察院以被告人叶某、吕某犯贩卖毒品罪向S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

S市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有:(一)2015年4月24日20时许,被告人叶某将从L市向一名男子(未到案)购买的毒品冰毒18克、“麻古”310片带到S市金福康药行左侧出租屋403号房,贩卖给被告人吕某。

2015年4月27日19时许,被告人吕某在S市金福康药行左侧出租屋403号房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其身上及其租住屋的茶几中缴获疑似毒品19小袋及1小瓶。

随后侦查人员黄某假扮吸毒人员吴某,自称吕某的朋友,并使用吕某的手机与叶某联系,约定从叶某处购买冰毒2克及“麻古”80片,当晚到吕某住处交货。

次日凌晨2时许,被告人叶某到被告人吕某的住处交货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其身上缴获疑似毒品5小袋。

经S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从被告人叶某身上缴获的疑似毒品结晶状物1小袋,净重2.10克,红色药片状物4小袋(共装86片),净重共计9.00克,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从被告人吕某身上及其租住屋缴获的疑似毒品结晶状物1小袋,净重0.51克,结晶状物17小袋,净重共计13.9克,浅褐色碎小块状物1小瓶,净重计0.45克,红色药片状物1小袋(内装310片),净重共计31.00克,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其中红色药片状物310片的含量为1.45%。

(二)2015年4月29日晚10时,公安机关抓获吸毒人员陈某。

陈某证言:我因为吸食冰毒,2015年4月29日晚10时许在L市美食街中段“美宜佳”士多店被公安同志查获。

我的冰毒是向“权仔”购买的,因为我经常在“新领域”电子室里面玩,“权仔”也经常在那里,我见过他在电子室里卖冰毒给其他人,所以我就找他购买了。

我一共向他购买了15次,其中购买100元的有6次,70元的有3次,50元的有6次。

除陈某证言外,还有陈某的辨认笔录,表明陈某从七张照片中辨认出了“权仔”系被告人吕某。

被告人叶某的辩护律师提出叶某第二次向吴某贩毒系“警察圈套”,不应予以认定。

被告人吕某始终否认其向陈某贩毒的事实,并称其有立功表现,请求法庭从轻处罚。

吕某称自己被抓获后,主动供述自己的毒品是从叶某处购买,并愿意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叶某。

自己先后给叶某打了三次电话,前两次未接通,第三次接通后告诉叶某自己有朋友要购买毒品,并提出可到自己租住的房屋交货。

经调取吕某的手机通话记录证实,证实吕某手机号码为1802946××××,其中2015年4月22日至4月28日期间与被告人叶某手机号码为1362023××××存在多次通话的情况,其中4月27日晚十一时,十一点半有两次呼叫记录,4月28日零时10分有一次呼叫记录,通话时长9分20秒。

问题:1.叶某辩护律师提出的“警察圈套”这一辩护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2.如法庭将侦查人员黄某的证言作为定案的依据,须经何种程序?3.吕某所称的立功表现能否认定?为什么?六、商法案情:大钟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钟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有股东周一、冯二、陈三、朱四、马五、孔六,共计六人。

周一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陈三、马五任董事。

在设立公司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方便操作,由周一和马五二人作为发起人负责公司筹备事宜。

2014年2月,周一以发起人的名义与大屋公司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租赁大屋广场第10层的办公室500平米,租期五年,租金按月交付(简称“合同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