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朱晓娜(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7-0109-02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出的新课程语文教材,秉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将古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反思,并提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研究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现状分析反思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视“诗教”的国度。

古代蒙学就非常重视诗歌教学,发挥诗的教化作用,编出《千家诗》、《神童诗》等广为流传的诗歌教材,积累了很多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其诗学素养。

古诗,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似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一)教学现状分析据分析,我国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相当不乐观。

比如2003年12月,四川遂宁一位老师对农村小学539名五、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能背诵10首的占57.3%、能背诵20首的占28.6%、能背诵30首的占10.8%、能背诵40首的占2.5%、能背诵50首的占0.8%、能背诵60首的为0”。

2006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万州区6所城市小学15个班级的766名六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自主复习一周时间以后,背诵古诗文最多的96首(篇),最少的16首(篇),人均背诵40.6首(篇),其中88%的学生不能背诵文言文。

这个均值,与2002年初杭州西湖区的调查结果—————人均背诵古诗39.6首比较接近[1]。

小学生能够背诵多少古诗文,虽然不是衡量古典文学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但无疑是重要标准。

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表明,目前小学古诗文教学还远远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偏差调查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观念问题,广大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大意义缺乏充分认可;二是方法问题,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讲解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反复诵读和积累[2]。

集中表现为两“重”、两“轻”、一“缺”。

1、重字、词释义,轻整体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基本上是先对字、词进行解释,在对每句话予以翻译,最后把全篇翻译出来。

这样的步骤不能说不对,但因为较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字、词、句上面,缺少了对全篇的整体认识。

其实古诗词的意义不应拘泥于单个字、词的意思,多数时候一篇(首)诗、词的意义远比单个字词意义的合成丰富的多。

2、重文字翻译,轻意义领悟。

因为不去做或者很少去探求诗词更深的内在意义,就谈不上领悟诗词的意境。

这很难说是在学习古诗词,还像是在学习古汉语。

古代诗词中所包含的深厚意蕴、哲理意味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

3、缺少对古诗词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阐释,学生无法展开想象,也就不能有较高的艺术鉴赏。

由于升学考试中注重字词解释和单个句子翻译,所以教学中基本上不脱离字词解释的范围,很少有引导学生去想象进行再创造艺术鉴赏的,更不用说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了。

就是翻译中,也是干巴巴的语词,总是单调、刻板的直译,稍有艺术的灵动展示。

比如,老师们为了应付考试,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等作为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

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小,通常只是记住了某些词句的意思和作品干巴巴的译文,至于古诗文本身,往往不能熟读成诵。

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椟还珠,实在是本末倒置。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上述现象的存在,淡化了小学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古文功底的基础作用,弱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已经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这个创新性的提法对小学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必须把古诗文教学摆在小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课程目标、教材编排、课文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紧紧围绕小学生的人文培养,下大力气进行全面调整,找回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关键。

(一)在课程目标上,要做出适当调整新课标在课堂总目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并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数量、篇目都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详细要求,显示了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高度重视。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分学段的子目标中,除诵读外,低年级仅为“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高年级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

这样的子目标与总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笔者认为,应分阶段提出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并根据这一目标调整教材,才能为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还应在课程目标中细化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在课文编写上,要合理增加韵文的数量对小学低年级,在搞好口语教学的同时,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突出韵律懿行等汉语言文学的特点,编写偶句韵语、诗歌、寡言、懿行等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新课文。

传统初级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等,虽然文字不够浅显,但内涵广、容量大,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量,每三两句就是一个典故或一段历史,好读易记且又识字量大[4]。

“融四岁,能让梨”六个字就把一个故事交待完毕,是现在的口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可以借鉴这种利用韵文集中识字的方法,把读书与识字、明理相结合,编写继承传统文化与适应现代生活相统一的新课文。

(三)在教材编排上,要加大古诗词的比例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5]这为我们编排教材提供了指南。

传统文化典籍是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扩大古代文化典籍选择视野,选择一些有深度、有意境、不过时的千古名篇入选到教材中,全面增加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比重。

在中低年级,要增加浅易文言文的数量,为学生更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打牢基础。

对于一些流传甚广、学生早已熟悉的寓言故事,就可以直接利用原著进行学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结合现代文阅读,按年级编写阅读教材,适当安排一定的古代经典名著供学生阅读。

在小学高年级,写作课不但要重视作文,也要求作简易(上接第124页)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

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

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画讲解色彩带给人的不同季节感受,结果电脑上的颜色产生了偏差,学生欣赏的结果与教师想要表现的截然相反,教师便生硬地把学生拉到了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情境中。

造成了课堂气氛的尴尬与学生对色彩心情的混淆,在随后的练习中学生便不知所措。

假如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当堂示范四季的不同色彩与色调及表现方法,学生便能非常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调动学生色彩表现的欲望。

所以,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象工艺课、绘画课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的课程,应采用直观示范的教学方法为宜。

总之,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

《新课标》下,教师应狠钻教材,研究教法,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

提高教学质量。

(上接第122页)(上接第115页)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辅导分层: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师个别辅导的同时,设立结对子一帮一互帮互学。

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作业分层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反应。

3、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后的成果。

六、实验成果构想1、收集资料及相关论文,装订成册。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思路。

3、教师教法更科学,业务更精通,探索、创新意识更强;每一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

4、编写一套完整的数学分层习题集,在全市推广,形成学校数学教学特色。

七、研究过程实验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9.6—2009.9)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2009.9—2009.12)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

并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9.12—2010.7)(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编写习题集。

对联等有汉语特色的语言现象对学生进行训练,增强学生汉语言文字平仄韵律、工仗对偶等特性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诗性智慧,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增强人文素养。

(四)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熟读与背诵传统语文教育重视儿童心理中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特别强调熟读和背诵。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让学生记住课文的全部内容,以利于积淀语感、学以致用;二是锻炼学生的记忆力;三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1、背诵。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把背诵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课本上的古诗文要全部背诵,而且课外还要组织学生大量背诵优秀诗文,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语文根基,让学生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重视熟读与背诵,绝不是要放弃理解。

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绝不能单纯走文字训练、诠释词语之路,而应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提升到用心灵去触摸诗词的意象,用顿悟去感受诗词的意境,用联想去创造新形象的境界,从而实现和诗人的心灵沟通,获得美的享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