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字理识字教学的体会

字理识字教学的体会

字理识字教学的做法
--城关镇尚宁小学樊炳灿
本学期我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又是包班的。

所有的科目都得自己上的。

怎样进行有效地进行教学呢?特别是语文科的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按传统教学方法又是那么的枯燥无味。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呢?多年的工作经验,特别现在正在上一年级语文课的我,令我沉思。

在教学实践中,让我得出的结论是:字理教学是一种最科学的,也是最实用方法。

利用字理教学才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孩子识字能力。

怎样进行字理教学呢?
一、抓好独体字的教学
独体字几乎都是像形字,如:“山、石、田、土、马、牛、羊”等等,这些字都是不能拆开的。

如果学生撑握好这些字,是今后提高识字效率的关键。

怎样指导学生撑握呢这些字呢?就要从我们的先人的造字方法去开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字理方法。

比如教学“山”字,可以稍把它变形为“”,学生就能看出,这个字就是山的形状了。

这样的认字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而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自然就会有兴趣去了。

再识字“羊”,可以问学生,上面的两笔像什么呢?如果老师写得形象一点,学生自然就会说出那是羊角。

我们知道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加之注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识字教学就更加理想了。

二、从形旁入手抓好合体字的教学
合体字就是造字方法的会意字和形声字。

而形声字占的数量最多。

据说形声字占整个汉字的80%以上。

怎样教好这些字呢?以前只说说字形结构就算了。

所以识字能力低下,回生率高,写错别字多。

我们知道如果是形声字,这个字的偏旁(或者部首)就是表义,另一部分则是标读音的。

例如“课”左边表义,右边标声,“棵”也是左边表义,右边标声的,而“颗”左边标声,右边则表义的。

为什么知道呢?右边的“页”是“头”的变体。

如果学生有这样的认识,识字就牢固多了。

而会意字的教学就更有趣了,如:“品”字的教学,可以这样问学生:“人们是怎样尝出茶水的好坏呢?”学生自然知道慢慢地喝,所以“品”是三个小口。

比如课文的“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就旨在这样的教学。

因此,老师要据字理抓好合体字的教学。

如果对简化了的合体字又是怎样进行指导呢?如果老师对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较深的理解,对简化了的汉字的讲解也并不难。

因为汉字的简化也有字理的。

如“灾”字,该是会意字了,房子被“火”了,自然就是灾害了。

总之,老师要依据字理,灵活指导。

三、抓好偏旁部首的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汉字是表义的文字。

如果是合体字,其中偏旁就是表义的。

所以必须认清偏旁部首。

而这些表义的偏旁部首又不是很固定的。

比如“荆”,其表义的部首自然是“草”头,再如“疆”表义的部首就是“土”。

另外,一个偏旁部首所在的位置是又变化的,在不同的字位置又有改变的。

其形状往往也发生改变。

例如:“玉”作偏旁就变成“王”,五笔输入法口诀的第一句“王旁青头兼五一”,其实不是王旁,而是“玉”旁,只是作了偏旁形状改变罢了。

如“现”字中作王旁讲得通吗?如“火”在“热”、“烈”则变成了四点底了。

实际是“火”字底。

而“手”旁的变化就更多了。

老师只有了解文字学,教学时让学生知道偏旁变化,才能了解字的意义。

例如“举”,如果不知道下面是“手”的变体,这个字的意思就不好说了。

四、演示指事的教学
指事字也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

怎样指导认识并掌握这些字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进行
演示,或者说是展示。

如“本”和“末”字的教学,可以这样做:先写一个“木”字,再在“木”字的下边画上一横。

问学生:“树木的下端是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而“末”也利用这样的方法演示给学生的,从而让学生掌握。

四、据字理,让学生猜字謎识字
“日月一同走”,“一个守门员”,“一边流水一边干”,“二人力大冲破天”等等,让学生猜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字?学生动脑猜到了,自然记住很牢固。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用生动形象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道理,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从而很好地提高识字效果。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
--城关镇尚宁小学樊炳灿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年级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

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繁多,笔画及结构复杂,低年级识字数量多,任务重。

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呢?总原则是:依据字进行教学。

但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呢?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尝试着这样做:
一、转变模式,愉快教学
1. 组织活动,在游戏中识字。

我教“圆”字时,先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之后问大家:“现在我们成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成了一个圆圈。

”我又问:“圆圈是不是有边的?边在哪里?”“我们就是这个圆圈的边。

”学生回答说。

老师总结、表扬学生,并得出“口”(大框)的含义。

在这基础上,又引出了“困”、“国”、“团”等部首是“口”的汉字进行教学。

学生接受快,记得牢。

2. ,在直观、愉快的环境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

为此我把那些独体字形象地写出来,如“象”字,把中间那那“丿”写得比较长且向上,就变成象鼻了。

又如“鸟”,写后还要问学生,那一点象什么?另外,那些合体字,偏旁也是表义的。

但很多偏旁都是变形了,要认识它,就得变一变,学生就看出来了。

如“病”字,把偏旁向左翻转900,偏旁就变成了一张病了。

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好。

二、利用字典,教会学生自己动手识字
教学生识字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汉字的规律,掌握识字方法,从而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最终达到不教自己会学的目的。

在这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就教会学生用音序查字的方法查字典,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字典,学习这两种方法查字典并不难,重要的是熟练运用,并从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拓展思路,提高识字效率。

用部首查字法,关键是能正确这个字的部首,这样才能快速地查找这个字。

怎样看出五个字的部首呢?中国汉字是表义的文字,就要看出这个字哪个是表义的,哪个是表音的。

表义的部份就是该字的部首。

如果这个字是个独体字,往往就是查这个字了。

学生知道了这样,对汉字的音、形、义就掌握得比较好了,识字效率自然好得多。

三、善于发现规律,指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汉字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规律,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不同类的汉字,也能提高识字效率,牢固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如:
1. 对比法。

少数汉字的字形很相似,只是笔画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读音和意义就不同了。

这些汉字学生最容易认错写错。

如土—士、已—巳、未—末等。

让学生对这类汉字的笔画长短进行比较,分别组词,从意义来记形体。

2. 形旁辨字法。

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形体也非常相似。

这类字如果不懂它们的意义,一不小心就会弄错。

如“睛—晴—情—清”。

教这类字,就要让学生找出形旁进行辨析:“日”字旁表示跟太阳和时间有关,“目”字旁表示跟眼睛有关,竖心旁表示跟心里活动有关;三点水表示跟水有关。

形旁一般带有一定的表意性,要让学生了解并熟记常用的形旁,懂得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要依据字理识字,依据字理教学。

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就能较好的提高识字效果。

2011年元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