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第5章

统计学原理第5章


划完成% 值(万 值(万
x
元) m x 元)m

95 300
285

105 900
945

115 300
345
合计
— 1500
m
m
x
1
1 20
2
2 15
3
3 10
6
1 20

2 15

3 10
例2:
按日产量分 日产总量
组(件)x
m
14
28
15
60
16 128
17
85
18
18
合计 319
已知
工人数(人) 平均日产量
m x
319
2
20
4
16(件)
8
5
1
20
例3:
某局所属的三个企业的资料:
企业 产值计 计划产 实际产
举例:某车间200名工人日产量资料:
按日产 工人数f 组中值x 日产总
平均日产量
量分组 (公斤)
20—30
10
量xf
25
250
8400 200
42公斤
30—40
70
35 2450
40—50
90
45 4150
50—60
30
55 1650
合 计 200
— 8400
返回
3、由比重权数计算的
f
f
应用条件:单项式分组,各组次数不同。
举例
某车间20名工人加工某种零件资料:
按日产量分组 工人数(人) 日产总
(件)x 14 15
f 2 4
量 xf 平均日产量 319
28
20
16件
60
16
8
128
17
5
85
18
1
18
合计
20
319
返回
2、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
应用条件:组距式分组,各组次数不同。

1575 1500
105%
(2)根据平均数计算的
某企业各班组工人劳动生产率资料:
班 平均劳 实际 产品产量 平均劳动生产率

动生产 工时 (件) xf 率x f

车间产品产量( xf ) 车间实际工时( f )
一 二 三
10 100 12 200 15 300
1000 2400 4500
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知识目标
◇掌握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
◇能正确运用平均指标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经 济问题 ◇掌握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
◇能正确运用变异指标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经 济问题
能力目标
◇能正确运用平均指标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 经济问题 ◇能正确运用变异指标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 经济问题 ◇能把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实际经济问题
返回
二、调和平均数(H)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计算公式:
H

1 x1

1 x2

n
1 x3

1 xn

n

1 x
应用条件:资料未分组,各个变量值次数都是1。
举例:一个人步行两里,走第一里时速度为每小时候 10里,走第二里时为每小时20里,则平均速度为:
1 10
2
1 20

13
1 3
(里 小时)
第一节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平均数)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或平均水平的指标。它具有代表性和抽象性。根 据掌握资料、研究目的及现象性质不同,有多种 计算方法。
一、算术平均数 二、调和平均数 三、几何平均数 四、中位数 五、众数 六、切尾平均数和温氏化平均数 七、各种平均数的比较
一、算术平均数( x )
n
n
应用条件:资料未分组,各组出现的次数都是1。
举例:5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别为:75、91、 64、53、82。则平均成绩为:
平均成绩

75

90

64

53

82
5

365 5

73分
返回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1、根据单项数列计算的
计算公式:x x1f1 x2f2 x3f3 xnfn xf
应用条件:已知的是比重权数(次数是比重)
公式:
x
x1

f1 f

x2

f2 f

x3
f3 f





xn
fn f

f x
f
举例:(仍用上例)
按日产量分 人数比重 组中值x
组(公斤) (%)f f
20—30
5
25
30—40
35
35
40—50
45
45
50—60
15
55
平均日产量 25 5% 35 35% 45 45% 55 15% 42(公斤)

19900 1100
18.09(件工时)

20 300 6000

30 200 6000
合计
— 1100 19900
返回
(三)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1、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零
x x 0
(x x)f 0
2、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值
x x2 最小值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计算公式:
H

m1 m2 m3 mn
m1 x1

m2 x2

m3 x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n xn

m

m x
应用条件:资料经过分组,各组次数不同。
例1: 平均速度

1 20

6
2 15

3 10

12
12 29
(里
小时)
速度
(里
x
小时)
20
15
10
合计
行走里程 所需时间
返回
4、根据相对数(平均数)计算的加权 (1)根据相对数计算的
某局所属的三个企业的资料:
企业 产值计 计划产
划完成% 值(万
x
元)f

95 300

105 900

115 300
合计
— 1500
实际产 值(万 元)xf
285
945
345
1575
平均计划完成%

实际产值( xf ) 计划产值( f )
(四)算术平均数的适用范围
1、当变量值是绝对数时,变量值之间是 和的关系,而且已知的是分母资料,在这 种情况下,反映现象的平均水平用算术平 均数。
2、当变量值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时,变量 值之间既不存在和的关系,也不存在相乘 的关系,而且已知的是分母资料,在这种 情况下,反映现象的平均水平用算术平均 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1、根据单项数列计算的 2、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 3、用比重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4、根据相对数(平均数)计算的加权 5、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三)的数学性质
(四)的应用条件
返回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x x1 x2 x3 xn x
x x2f 最小值
设x0 x x0 x c
(x x0 )2 x (x c) 2 (x x) c2
(x x)2 2c (x x) nc2 (x x)2 nc2
nc2 0 (x x0 )2 (x x)2 (x x)2为最小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