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节能节能环保理念应该人类与自然互助,环境和谐。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不浪费能源,它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是一种理性判断的结果,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正气、是一种精神,推动着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
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
节约能源,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节能降耗,既能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资源不足带来的危机。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恰恰又是能源资源强消耗阶段。
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据测算,我国每创造 1 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 4.3 倍,是日本的11.5 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
由此可见,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产品中资源消耗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完全可以靠节能降耗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而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对环境治理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投入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行投入。
资源和能源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带来污染物大量的排放。
肆意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植被、水资源、河流、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严峻的威胁。
节能降耗是缓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以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资源。
节能已被称为世界第五大能源,它不仅可以缓解能源供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21 世纪的今天,能源的浪费造成许多城市的污染。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能源大量消耗势必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 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 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
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 个城市中,70% 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
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 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
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此外,部分中小城市由于技术的落后,在能源的利用上更加导致了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
相关调查表明,在工业发展先进的地区,能源的利用率为48%左右,而在科技贫乏地区的能源利用率仅仅为21.67%,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能源利用率为28.70%,而能源的浪费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因此,正确认识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规划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走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
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加强节能环保建设,必须把节能环保摆在与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节能环保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加强节能环保,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发展低能耗、高环保型企业。
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交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生态产业,形成生态经济“产业链”。
同时,坚持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与建设并重,加强生态资源的补充和培育,进一步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
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建设,首先最关键的是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其次,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
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1、节约能源是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节约能源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从保护资源的长远角度出发,节约能源是其中的重要策略。
环境保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环境问题中最根本的“三废”出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大多是由于能源的浪费所造成,其中煤炭的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是污染大气环境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烟尘一旦吸入人体内部,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尤其是对肺部的危害最为严重。
所以,节约能源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效果,是环境保护的举措之一。
相应地,若是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周围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那么势必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
因此,无论是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都应该明白能源的节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环境得到改善,首先要从节约能源做起。
2 、浪费能源会对环境以及人体产生破坏煤炭是常用的能源之一,其燃烧成分极为复杂,一旦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煤炭在燃烧中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成份之一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植被的破坏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此外,过度吸入二氧化硫会导致人体出现咳嗽或者气喘,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此外,聚丙烯在燃烧不充分时,不仅造成热量的损失,还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危害人的生命。
当一氧化碳和氧气结合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因此,节约能源的重要前提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物质燃烧充分,并且减少废弃物产生的途径。
3 、提升能源利用率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节约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也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在城市数据中,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企业的能源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部分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除此之外,技术的落后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元素。
以煤炭工程为例,提升煤炭的利用率,那么一个城市平均每年可以节约煤炭70 万吨,这不仅减少了节约的煤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已经使用的煤炭由于燃烧充分,有害物质也会大大减少。
4 、加强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保护当前的环境受到较少的破坏,具体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展开积极行动:对耗能大的热能设备进行技术政造,其中主要是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手烧锅炉,不仅容量较小,而且热效率极低,因此,可以用沸腾炉等代替;在供热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资源浪费现象,为了避免材料的浪费,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妨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热效率,集中供热的方式对于有害气体的处理也起到了极大的便利性。
大力开发新能源,新能源是指核能、地热能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不仅原料充足,且在利用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很小,是目前科技产业上的新型研究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虽然在放热中产生的污染较小,但是过度开发会对当期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当地的气候等。
节能与环保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节能与环保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