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析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浅析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4-05-23T15:22:3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钟发云[导读] 我们在护理慢性肺心病患者时应细致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同时要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

钟发云(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人民医院ICU室 844800)
【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主要从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范围、体温值、脉搏次数进行回顾总结。

结果:本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和整体护理后生命体症平稳与救治时相比有临床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能够逐渐脱离氧疗。

结论:针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护理人员依据肺心病的特点来开展全面的护理工作。

降低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临床表现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75-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1]。

肺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随之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地处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的地区患病率高,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发病率高于南方城市,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吸烟者明显患病率多。

肺心病的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患者常因多脏器功能难以修复逆转的衰竭和因各种原因导致和诱发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出现死亡,现将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6
2.12±4.39岁。

病程2~32年。

平均病程14.5年。

1.2护理方法:
1.2.1严密观察病情:当肺心病的患者并发右心衰竭时,要进行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准确记录24h的液体出入量,观察患者周身情况:有无口唇甲床紫绀,颈静脉怒张、肢体浮肿、腹部疼痛、尿量少、呼吸困难、心慌心悸等临床右心衰竭的表现[2],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神志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牙龈出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血尿及血便现象,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依据患者的状况,尤其是呼吸困难及水肿的患者要正确选择体位,减少静脉回流,以减少心脏负荷,必要时给予利尿治疗减轻心脏负荷。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

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应指导正确的咳嗽咳痰的方法,尽量将痰液排出[3]。

患者出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以采取雾化吸入,选择正确的雾化药物。

根据病情可以采取充分的体位引流,按时给予或协助患者进行体位更换,并给予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难以咳出,或者咳嗽无力的昏迷患者采取负压吸引器吸痰,吸痰时注意和清醒的患者解释清楚,取得配合,操作者的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口腔及呼吸道粘膜、吸痰前要给与患者高流量氧的吸入,以免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

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患者氧疗,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浓度在25%~29%,氧流量在1~2L/min。

特别注意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时进行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延长呼气,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

1.2.3用药的护理:对于使用抗生素、增强心肌功能、利尿剂、平喘药物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执行,并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做好密切的观察。

应注意告知氨茶碱类药物会出现心率失常和恶心的症状;使用呼吸兴奋剂时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血钾、尿量减少等电解质紊乱现象;使用强心剂时注意用药的速度和剂量,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洋地黄药类的中毒症状。

2 结果
针对我科收治的48例肺心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整体护理干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时间病情均得到控制,治疗和护理后的症状与住院时的症状相比较,从呼吸频率、血压范围、体温值、脉搏次数几个方面来观察,具有临床显著效果(P<0.01)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
3讨论:
我们在护理慢性肺心病患者时应细致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同时要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

当患者出现三凹征加重呼吸困难时,提示呼吸衰竭。

如果没及时得到控制会继续发展,出现四肢末梢及口唇黏膜紫绀加重,呼吸幅度深、节律快可能有呼吸性酸中毒发生,[4]当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全身紫绀、辅助呼吸机的参与呼吸时,提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严重时会出现肺性脑病,我们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况与神志意识,当出现嗜睡、神志恍惚、躁动不安则提示肺性脑病前期。

临床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掌握护理操作程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尽快解决。

参考文献
[1] 钟凤娇.肺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观察[J]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62.
[2]王东杰,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382
[3] 耿巧梅,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02)21,635
[4]冯玉莲.康复治疗在肺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lO,3l(3):8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