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威尼斯记录片获奖作品

历届威尼斯记录片获奖作品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1932年-200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或称威尼斯电影节,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

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加拿大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认可的国际五大电影节;也是世界四大艺术电电影节之一(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

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

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

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

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

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

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

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

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

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

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电影节发掘了一大批新兴的欧洲电影人。

尽管它所选择的电影未必是该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却时时刻刻地在引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

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组成部分。

-------------------------------------------------------------------------历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1932年-2009年)第一届(1932)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第二届(1934)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最佳导演:吉·马哈蒂《入谜》捷克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自由万岁》(美国)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小妇人(美国)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第三届(1935)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意最佳导演:金·维多《洞房花烛夜》美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罪与罚》法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插曲》奥地利--------------------------------------------------------第四届(1936)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德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意最佳导演:杰克·弗德《弗兰德狂欢节》法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路易斯·巴斯德传》美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战斗前夜》法--------------------------------------------------------第五届(1937)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第六届(1938)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第七届(1939)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第八届(1940)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第九届(1941)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第十届(1942)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第十一届(1946)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第十二届(1947)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第十三届(1948)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第十四届(1949)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第十五届(1950)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第十六届(1951)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第十七届(1952)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第十八届(1953)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第十九届(1954)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七武士》(日本)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第二十届(1955)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第二十一届(1956)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第二十二届(1957)圣马克金狮奖:《不可征服的人》(印度)圣马克银狮奖:《白色之夜》(意)最佳男演员:安东尼·弗朗西奥萨《浪子回头》(美)最佳女演员:齐特拉·丽金别格丝《马尔华》(苏联)--------------------------------------------------------第二十三届(1958)圣马克金狮奖:《无法松的一生》(日本)圣马克银狮奖:《恋人们》(法)最佳导演:路易·马勒《恋人们》(法)最佳男演员:亚历克·吉尼斯《马口》(英)最佳女演员:索菲娅·罗兰《黑兰花》(意)--------------------------------------------------------第二十四届(1959)圣马克金狮奖:《罗维雷将军》(意)《大战》(意)最佳男演员:詹姆斯·斯图尔特《桃色血案》(美)最佳女演员:马德莱娜·罗班松《两次旅行》(法)--------------------------------------------------------第二十五届(1960)圣马克金狮奖:《横渡莱茵河》(法)圣马克银狮奖:《罗科和他的兄弟》(意)最佳男演员:约翰·米尔斯《荣誉感》(英)最佳女演员:雪莉·麦克琳《桃色公寓》(美)--------------------------------------------------------第二十六届(1961)圣马克金狮奖:《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圣马克银狮奖:《向所有人敞开和平之门》(苏联)最佳男演员:三船敏郎《镖客》(日本)最佳女演员:苏珊·费隆《你不应该杀人》(法)--------------------------------------------------------第二十七届(1962)圣马克金狮奖:《伊凡的童年》(苏联)圣马克银狮奖:《家族日记》(意大利)评委会特别奖:《放纵的生活》(法)最佳男演员:毕特·兰卡斯特《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美)最佳女演员:埃曼纽埃尔·莉娃《寂寞的心灵》(法)--------------------------------------------------------第二十八届(1963)圣马克金狮奖:《城市上空的魔掌》(意)评委会特别奖:《邪火》(法)《进入生活的必备条件》(苏联)最佳男演员:艾尔伯特·芬尼《汤姆·琼斯》(英)最佳女演员:德尔菲娜·塞里格《莫里埃尔》(法)--------------------------------------------------------第二十九届(1964)圣马克金狮奖:《红色沙漠》(意)评委会特别奖:《马太福音》(意)最佳男演员:汤姆·考特尼《国王与国家》最佳女演员:哈里特·安德森《爱吧》(瑞典)--------------------------------------------------------第三十届(1965)圣马克金狮奖:《北斗七星》(意大利)评委会特别奖:《沙漠里的西蒙》(墨西哥)《我20岁》(苏联)最佳男演员:三船敏郎《红胡子》(日本)最佳女演员:安妮·热拉杜《曼哈顿的三个房间》(法)--------------------------------------------------------第三十一届(1966)圣马克金狮奖:《阿尔及尔的战争》(阿尔及利亚、意大利)评委会特别奖:《查帕瓜》(美)《难忘昔日》(西德)最佳男演员:雅克·佩尔《半个男人》(意)最佳女演员:娜塔丽亚·阿伦巴萨洛娃《第一个教师》(苏联)--------------------------------------------------------第三十二届(1967)圣马克金狮奖:《白日美人》(法)评委会特别奖:《中国是近邻》(意)《中国姑娘》(法)最佳男演员:留比萨·萨马尔契奇《早晨》(南斯拉夫)最佳女演员:雪莉·奈特《荷兰人》(英)--------------------------------------------------------第三十三届(1968)圣马克金狮奖:《马戏团帐蓬顶上的艺人》(西德)评委会特别奖:《苏格拉底》(法)《土耳其人的圣母》(意)最佳男演员:约翰·马勒《脸》(美)最佳女演员:劳拉·贝蒂《定理》(意)--------------------------------------------------------第三十四届(1969)评委会特别奖:《半人半兽的神》(意)《名誉与光荣》(捷克)--------------------------------------------------------第三十五届(1970)因政局动荡,未颁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