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描写和叙述作文总是叙述多、描写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懂得叙述,不懂得描写。
因此,这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缺少“光彩”。
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的再现。
叙述再现的是过程,描写再现的是细节。
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只记下粗略的过程,是叙述;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详细地刻画,便是描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环境等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叙述:对人物、事物、环境等不做具体细致的刻画,而是对人物做一般性的交待和介绍,对事件的过程做一般性的陈述。
对于人物,叙述重在于写人物的“做什么”,而描写重在表现人物“怎么做”。
对于事件,叙述只是一般性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描写旨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比如: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了起来。
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
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
马路上吱吱哑哑地过来一辆小车。
这是一片草地。
这是一片又大又平的草地,碧绿绿的,长满了青草。
例如:“刮风了”——是叙述。
因为这句话只记下了一种自然现象的过程。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这是描写。
因为这句话,不仅记下了过程,而且描绘了细节。
训练:(一)将下列一组描写句改为叙述句: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改成:1.春天是新的。
2.春天是艳美的。
3.春天是有力的。
(二)将下列叙述句扩展为描写句1.下雨了。
2.上灯了。
3.花开了。
如果(一)项的变换方法是压缩掉细节,那么(二)项的训练方法则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进行描绘。
朱自清《春》里面的语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也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密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三)描写:化抽象为具体“漂亮”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那么“漂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漂亮的面容”“美丽的眼睛”“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雨是最寻常的”朱自清:《春》这里的“雨”是名词,不具体。
朱自清先生写春雨是这样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思念”“我思念××”这就不具体。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背影》中的一段描写:“……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里通过描写的具体化,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儿子思念父亲的感情,读来令人难忘。
再区分叙述和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
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生动的摹写。
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由于叙述和描写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1)应用对象的不同。
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
描写主要用于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第二次考试》)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
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
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
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
试比较: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
(《骆驼祥子》)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
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
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
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
如: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
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挥手之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写。
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
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
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进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
试比较: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
(《茶花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
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
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
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荷叶咏》)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
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是否使用修辞手法。
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
用比喻、对偶、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较多。
叙述,一般不用修辞手法。
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
(《第二次考试》)我上学了,天天小路上走过。
天蒙蒙亮,太阳渐渐升起来了。
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沿着小路送我上学。
我不时地抬头望着奶奶,望着她的笑脸。
走到学校,我跑到校门前,回头望去,奶奶的身影还在那里。
(摘自学生作文)第一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殊,体现了写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生动的描写。
后面的一段话则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更没有恰当的修辞,过于平淡,是一般的叙述。
正确训练叙述与描写(1)有人将上面摘自学生作文的例证做了修改,请对比原稿和修改稿,说说修改后的文稿好处在哪里。
修改稿:“我上学了,天天从这条路上走过。
当太阳泛起桔红色的光,月亮还在慵然贪睡时,这条笼罩着晨雾的小路,带着迷朦迎着过路人。
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沿着这古老的小路送我上学。
我不时地抬头望着奶奶。
我喜欢她那白色的头发,更喜欢用皱纹雕塑出来的笑脸。
雾气沾在白头发上,亮晶晶地闪着光。
走啊,走啊,直到小路的尽头。
我跑到校门前,回头望去:她伫立在路口,向我挥挥手,然后回过身走了,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修改稿好在既有概括叙述又有细节描写,文章更生动。
自主操练叙述与描写(1)用比喻描写的方法,让下面的概述性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
“她笑了”(可提供适当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操练)参考答案: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学生互评:略教师总结:①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②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这里给出参照句子和参照要求,通过依次加深法,使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
思维的深入再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语言自然变得有表现力了。
③对一个概括叙述的句子,可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④小结:概括叙述如何变为生动的描写?——加修饰成份;加修辞手法;加表现手法)(2)请根据下列情景,以“心理活动”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
情景:在课堂上我思想开小差老师却突然点名表扬了我参考答案: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清,说不明。
教师明确:扩展语句主要靠有丰富的想象,即具有想象因素的描写。
描写的时候,往往不只如实记写所见的情形,而要把想象的因素杂入其中,补充描写的内容。
描写带上了想象的因素,便能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文学性。
作业:(1)父母与子女时常被看着是对立的两方,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使得下一代在下意识中好像必然地与上一代处于对立的地位。
父母对子女的干预哪怕是出于关心和爱的动机,也常常遭到子女无条件的否定。
你的实际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想过应该如何与父母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吗?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告诉我们你的经历和体会。
(2)炎炎夏日,白天题海竞渡,夜晚蚊虫滋扰;雨雪霏霏,室外行色匆匆,屋内亲情荡漾。
学校生活中有太多这样虽然琐屑却又充满情趣、理趣的生活细节,我们的花样年华过得既充实又无奈。
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描写一下自己的学校生活。
要求:1、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演绎完整的故事情节;2、既要有关于其他人的“面”上的概括性刻画,又要有针对自己言行举止的的详细描写。
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3、要突出人物个性,彰显生活情趣。
(四)《乐在东海之滨》一件事情,一次活动,如果我们仅是对其作面面俱到的陈叙,是谈不上具体生动的。
我们必须对其作具体的描写,如何描写?1、选准事情就一次活动而言,并不是整个的过程、环节都能表现中心。
写作时,我们必须有所取舍,选定能表现中心的一两件事来加以具体描绘;而不要事事俱写,事事不具体。
如这次海边实践活动,哪些事情、场面能表现“乐”呢?是“捉螃蟹”、“踩文蛤”,还是“打水仗”、“观赏海边风光”?先从脑海中找出来,而后再对其中的一两件加以具体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