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中毒急救措施在事故现场,液氯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现场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项:1、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2、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3、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4、应至少2~3 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5、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6、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7、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8、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 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9、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10、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11、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认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二次受伤。
12、急救者进现场应注意自身保护,有条件应戴供气式防毒面罩或背负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5.1 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由指挥领导小组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组长:总经理职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对外发布消息;副组长:副总经理或总助、安全员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成员:部门经理、班组长。
5.2 下设实施组及人员分工:(1)抢险抢修组:生产部经理(组长)、维修班人员职责:·负责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泄漏控制、泄漏物处理;·设备抢修作业;·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
(2)消防灭火组:运行班班长(组长)、运行班人员职责:·担负进入现场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
(3)安全警戒组:保安队长(组长)、保安队员职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
(4)抢救疏散组:行管部经理(组长)、行管部人员职责:·负责现场周围人员和器材物资的抢救、疏散工作。
(5)医疗救护组:行政员(组长)、行政人员职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6)物资供应组:库管员(组长)、汽车司机职责:·通知有关库房准备好沙袋、锨镐、泡沫、水泥等消防物资及劳动保护用品;·备好车辆,将所需物资供应现场。
6、事故救援原则6.1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6.2 抢救受害人员;6.3 指导人员防护,组织人员撤离;6.4 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7、事故预防措施7.1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而造成事故。
7.2 严格执行工艺指标,严禁超压运行。
7.3 各设备安全装置要灵活可靠,定期校验。
7.4 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要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7.5 及时消除设备管道的振动,防止因振动、摩擦而造成事故。
7.6 严禁带压紧固螺栓。
8、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8.1 氯气泄漏初期现场勘察及紧急预处理流程:(1)加氯间当班人员立即向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及夜间值班人员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指挥领导小组的联系。
(2)加氯间当班人员两人一组,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开启通风装置,并使用10%的氨水装在喷壶中检查可能漏氯的部位。
如在储罐与相连接第一道法兰以外处,包括法兰垫片,阀门沙眼、管道等出现白色烟雾,表明此处漏氯,应立即关闭出氯总阀,针对漏气部位进行修理。
否则,根据编制说明1.2,预案自然启动。
(3)加氯间当班人员使用漏氯检测报警仪检测现场周边环境氯气浓度,当浓度超过5mg/l 时,根据编制说明1.1,预案自然启动。
(4)加氯间当班人员应站在安全的位置(如上风口)密切注意漏氯自动吸收装置的运行情况,如发现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根据编制说明 1.1,预案自然启动。
8.2 预案启动事故处理流程:(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汇报现场情况,寻求专业部门及社会援助,并指派专人至厂门口设立明显标志,引导救援力量进入现场施救。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医疗救护组(2)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警戒隔离区划定标准见下表(ERG标准)。
化学品名称氯气少量泄漏(小于200L)紧急隔离30 米白天疏散300 米夜间疏散1100 米大量泄漏(大于200L)紧急隔离275 米白天疏散2700 米夜间疏散6800 米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安全警戒组(3)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以下几项:·需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抢救疏散组(4)现场急救在事故现场,氯气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现场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 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认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二次受伤。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医疗救护组(5)泄漏处理氯气泄漏后,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遇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
因此,对泄漏事故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泄漏处理包括氯气泄漏源控制及氯气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a、泄漏源控制在指挥领导小组的指令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局部停车、减负荷运行等方法进行泄漏源控制。
容器发生泄漏后,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氯气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堵漏方法,见下表。
部位罐体形式砂眼缝隙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方法孔洞裂口管道砂眼缝隙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孔洞裂口阀门法兰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b、泄漏物处置现场氯气泄漏物需及时进行覆盖、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有条件时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氯气泄漏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所使用的工具严禁沾有油污;·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氯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6)火灾控制尽量扑救初期火灾。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使用适当泡沫、干粉灭火器和雾状水来控制火灾。
同时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必要时用毛毡、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现场扑救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待消防队到达后,氯气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配合扑救,不可盲目行动。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消防灭火组、物资供应组以上应急处理流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9、事故后的清消、恢复和重新进入:待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由事故应急指挥小组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检定,确定是否能够结束紧急状态并正式宣布。
组织重新进入人员调查损坏区域,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评价事故损失,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