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设计

沈闸中心小学2017年教师晒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九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教学手段与方法:(讨论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做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习前已对竖式有了简单了了解。

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已有练习过。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
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猜一猜、想一想他们说了些什么?(生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45+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

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40+30=70
5+1=6
70+6=76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
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

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
40+30,再算5+1。

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板: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

提问:同学们列竖式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提问:计算式应注意什么?(从个位加起)。

然后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练习:51+27= 42+5= 32+40=(点名学生板演,
班内交流订正错误)。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67-34=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

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3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二题做到作业本上。

六、板书设计:
45+31= 67-34=
列竖式时:相同数为对齐
计算式:从个位算起
附录:本课时用到的教学资源有
1、PPT课件
2、白板资源
3、
4、
5、
6、(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