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1剪应变\原来相互直交的两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值的正切。
2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在与岩层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3枢纽\同一褶皱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4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
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均匀变形\岩石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2、枢纽\同一褶皱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3、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4、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
1、剪应变、原来相互直交的两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值的正切2、构造窗、逆掩断层(推覆构造)遭强烈剥蚀,在较老的岩层中出现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的地层。
3、劈理域、在微观尺度上,劈理面是一条由矿物晶带和裂缝组成的三维空间实体,称之为劈理域。
4、滑距断层两盘实际位移的距离,指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亿成两个对应点间的实际距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正应力与剪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也叫直应力(б):压为正,张为负;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则称为剪应力(г):逆剪为正;顺剪为负。
2、韧性断层\是一种形成于深构造层次变形环境中,出现以糜棱岩毓及强片理化带为主要特征的韧性剪切带,称为韧性断层3、横截面\垂直于褶皱枢纽所作的正交切面称横截面4、节理分期\判定同一地区,由多期,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节理级生成的先后关系,称为节理分期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平行褶皱:等倾斜线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的褶皱推覆构造:推移距离大于10公理,倾角低缓的巨大逆掩断层。
劈理折射:强弱程度不同的岩层层间劈理的劈理面与岩层面交角不同,将劈理相连、好象发生折射一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剪应变、初始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它们之间直角的改变量(φ角)叫角剪应变,角剪应变的正切函数即剪应变(γ)γ=tan ф。
2、褶轴、对圆柱状褶皱而言,是指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
3、侧伏角与侧伏向侧伏角是指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构造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4、Q节理、发育于侵入岩体中,节理面垂直于流面和流线的一种厚生节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2、相似褶皱、等倾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到的一种褶皱。
3、劈理折射、在强弱相同的一套岩层中,劈理通过强岩层时与层理的夹角较大,通过弱岩层时与层理的夹角较小而显示出的一种折射现象。
4、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1、假整合\即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轴面\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联成的面3、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垂直张应力4、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之间的垂直距离。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递进变形答:指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的一种变形2、节理组与节理系答:节理组是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3、流面与流线答:由片状、板状、柱状矿物以及扁平的析离体、捕掳体在岩浆流动过程中顺流动方向平行排列形成的面状构造。
4、底辟构造答: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在构造力的作用力或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1、透入性构造答:在一定尺度上,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2、推覆构造答:倾角低缓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型逆冲断层。
3、构造层答:在一定大地构造阶段,在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内所形成地质体的总和。
4、叠加褶皱答:是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而形成的褶皱。
1、构造置换答:指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2、L节理答:发育于侵入岩体中节理面与流面和流线平行的一种原生节理。
3、轴迹:轴面与任一平面的交线(包括地面)。
4、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之间的垂直距离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边疆变化,这种变形称递进变形。
2、相似褶皱\等倾斜线平行且等长,外弧曲率等于内弧曲率,具这类特征的褶皱称相似褶皱。
3、飞来峰\逆掩断层(或推覆构造)遭受强烈剥蚀,原地岩块中残留的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称飞来峰4、透入性构造\均匀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称透入性构造。
反映地质体发生均匀变形。
一、名词解释1、剪裂角\剪切破裂面与主应力б1之间的锐夹角(θ)称为剪裂角2、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密集平行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构造。
3\透入性构造\一般是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线状构造4、同沉积褶皱\在岩层沉积的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叫同沉积褶皱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推覆构造\位移大于10公里的低角度逆掩断层。
2、构造层\地壳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某一构造运动阶段形成的综合地质体称构造层,构造层间以不整合分隔。
3、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厚板的构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侧伏角\线状构造与其所依托之平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称为侧伏角。
1、松弛\指应变保持不变,应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小或消失的过程。
2、枢纽与轴迹\同一褶皱层面,各横剖面中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轴迹则是褶皱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切面上的交迹。
均称轴迹。
3、滑距\是对断层两身边相对位移量的测算方法:依相当点(撕裂点)测算的是真位移,称为滑距。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Q节理、发育于侵入岩体中,节理面垂直于流面和流线的一种厚生节理。
2、地层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3、轴迹、轴迹则是褶皱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切面上的交迹。
均称轴迹。
4、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应力与应变\作用于物体内任意截面上的附加内力强度,即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附加内力称为应力(б2),б2=P/A,应变即相对变形,它是对变形程度的量度,可分线应变和剪应变。
2、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
1、劈理域\在微观尺度上,劈理面是一条由矿物晶带和裂缝组成的三维空间实体,称之为劈理域。
2、协调褶皱\褶皱系中,各褶皱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渐变过渡的褶皱。
称为协调褶皱。
3、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剪裂角:最大主应力б1与剪裂面之间锐夹角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别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构造置换: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1、构造层\地壳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某一构造运动阶段形成的综合地质体称构造层,构造层间以不整合分隔。
2、剪裂角\、剪切破裂面与主应力б1之间的锐夹角(θ)称为剪裂角3、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4、复背斜、由多级次褶皱组成的巨大背斜,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其核部收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D3、C4、D5、A6、B7、D8、C9、B 10、B1.在一向西缓倾的沟谷中,有岩层向东倾斜,此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 B )。
A、指向沟谷的下游B、指向沟谷上游,岩层界线比等高线弯曲度要小C、指向上游,岩层界线比等高线弯曲度大D、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2.下述四种情况,哪一种引起地质体形状改变最明显( D )。
A、б1、б2、б3均较大,且不相等 B、б1较大,且б1=б2=б3 C、(б1-б3)较大,但б1不够大 D、б1 较大,且(б1-б3)亦较大3.当某一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一构造线(如擦痕线)的侧伏角为( C )。
A、90°B、0°C、在0°—90°变化D、45°4.当岩层厚度和倾角不变,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倾角与坡度角越接近,露头宽度( D )。
A、与岩层真厚度越接近B、无变化C、越小D、越大5.单轴应力状态时,平行主应力的截面上( A )。
A、没有剪应力和直应力B、只有剪应力C、只有直应力D、有剪应力和直应力6.石香肠构造是( B )。
A、a线理B、b线理C、c线理D、交面线理7.在岩浆岩体中,原生流动构造的流面常常平行于( D )。
A、断层面B、岩层的层面C、不整合面D、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8.总滑距的滑移线的侧伏角越大,反映沿断层走向方向的运动分量( C )。
A、越大B、可大、可小C、越小9.形成沉积岩早期平面X型剪节理的应力场中,与层面近于直立的主应力是( B )A、б1B、б2C、б310.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张节理与剪节理面的交迹的方向,代表主应力( B )的方向。
A、б1B、б2C、б3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C)2、(A)3、(D)4、(B)5、(C)6、(B)7、(C)8、(D)9、(D) 10、(A)1、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为( C )。
A、脊线B、轴迹C、枢纽D、槽线2、蠕变是指( A )。
A、应力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增长应变不断增加的现象。
B、应变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增长应力不断减小的现象。
C、应力缓慢增加,随着时间增长应变不断增加的现象。
D、岩石受力后产生塑性变形现象。
3、侵入岩接触面的产状常可用(D )的产状来推断。
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层节理4、X型共轭剪节理的交线代表( B )。
A、б1的方向B、б2的方向C、б3的方向D、б1与б3平行线的方向5、( C )是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A、滑距B、倾斜滑距C、地层断距D、铅直地层断距6、在力学分析中,一般可将轴面劈理作为应变椭球体的( B )。
A、AC面B、AB面C、BC面D、圆切面7、喷出岩体的( C )能指示熔岩的顶面。
A、流纹构造B、流面C、枕状构造D、流线8、平行褶皱是由( D )形成的。
A、纵弯褶皱作用B、横弯褶皱作用C、剪切褶皱作用D、纵弯滑褶皱作用9、穹盆构造是由( D )形成。
A、横弯褶皱作用B、断裂作用C、风化作用D、两期褶皱叠加10、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内形成的断层岩称( A )。
A、糜棱岩B、碎裂岩C、角砾岩D、超碎裂岩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A)3、(B)4、(D)5、(C)6、(B)7、(D)8、(A)9、(C)10、(B)1、一套固结很牢、层厚相等的强硬岩层,经纵弯作用形成,其背斜转折端上,常出现(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