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教案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教案

中国一重技师学院教案书写格式1既避免“夜郎自大”、又能摆脱自卑感;其次,人们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的形象。

参照别人的评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标志着自我意识的成熟。

2、信息沟通功能发展心理学研究,一个人到15岁时,在正常发展中要能回答50万个问题,离开了人际交往是不可能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小时中,11小时都在进行相互交往并沟通信息。

一般的沟通中,书面沟通占9%,阅读形式占16%,交谈方式占75%。

朱棣不让惠帝的儿子和别人交往,他就成为一个白痴,对朱棣就没有什么威胁。

3、心理保健功能人际交往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交往,人们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宿感与安全感。

事实表明,“交往的剥夺”同“感情的剥夺”一样,对人的心理损害是极其严重的。

培根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

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劝慰。

总之,那沉重地压在你心头的一切、通过友谊的肩头而被分担了”人们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愈大,往往精神生活也更丰富,更愉快。

反之,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苦闷。

事实证明,人际关系的好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与他人关系融洽,心情愉快,有安全感,就能促进心理健康,反之,心理健康就受到损伤。

与人交往,可以使我们的乐趣成倍增长。

如你的乐事讲给一个人听,就乐一次。

讲给几个人,就乐几次,如果一个人没有人际关系,你的乐事一次就结束。

痛苦也一样,讲给别人听,痛苦就减轻一半,不讲,只有一个人承受。

4、协调互补功能一个群体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群体功能的发挥。

在力学上称“合力”。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

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这都是互补的生动比喻。

5、思想启迪功能通过人际交往,可以获得各种信息,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缺少人际交往的个人会感到窒息,会孤陋寡闻。

英国作者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

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引发第三个、第四个思想。

在人际交往中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幢”,会启发人们的认识,产生新思维和新思想。

6、个人成长的作用人是最脆弱的动物,狗断了一条腿,照样跑得很快,要是人的话可能会流血致死。

在所有的物种中,人是成长期最长的动物。

一个婴儿,没有人照顾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人生下来,一无所有,到现在长这么大,一切的一切,吃穿住行,都依赖于其他人。

材料1: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7、成功的保障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这个数据是否令你震惊?在好莱坞,2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

”卡耐基训练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材料2:历史人物的成功案例(李世民、刘邦、美国大选、希特勒)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1、外貌因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什么是美,即:可以使人愉悦的造型。

外貌对人际吸引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和陌生人初次打交道,更是如此。

人们常提醒自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贻误大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外貌所起的微妙作用却难以排除。

材料3:心理学对外貌吸引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美丽比一封介绍往往更具推荐力。

因此,漂亮的脸蛋不仅可以出大米,还可以出生产力。

研究表明,仪表吸引对于长期的人际关系并没有持久的作用,随着交往的延续,仪表作用逐渐让位于道德品质等内在因素的作用。

仪表吸引,对从事政治、外交、教育、表演、公关等直接与他人接触工作的人是必须注意的,同时,开朗的性格与幽默、风趣亦不可缺少。

2、语言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借助于语言进行。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借以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但语言不是思想本身,由于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有的人能明确、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沟通信息准确。

有的人则词不达意,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所以人们利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思想和事物总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表达方式,由于接收者的个体心理差异,则理解和接受信息的程度也不一样。

材料3:语言小故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有许多人以此为借口,总是批评人,还美其曰:“别看我说话难听,都是为了你们好。

”那么,为什么不能把逆耳的忠言进行一下艺术加工,让他顺耳,把批评的语言“糖化”一下,使人乐于接受。

优秀的思政工作者公方彬认为“良药宜口有利病,忠言顺耳更利行”,我很欣赏他的话。

再如,制造四环素的人,就很懂得人的心理,苦苦的药,让你甜甜的吃下去,既治了病,也让你感到愉快。

说话的时候记住常用“我们”开头。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而为”。

提倡用语:你好;我是----请讲;请坐;请稍等;请问:你找谁;请问:你有什么事;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不符合政策,请谅解;走好。

禁止用语:不知道;不清楚;我不管,找别人去;你有完没完;我太忙,你等着吧;真麻烦;你问我,我问谁;你怎么搞的;回去看文件去吧。

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才华,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

3、目光表情语主要是通过目光语和微笑语来传递信息的。

目光语:是在人际沟通中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的信息,也称眼神。

目光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人注视的方向,其实是心灵的窗口,目光语是人深学员活动1:学员2人一组,背对背说话1分钟。

5分钟5分钟10分钟3层心理情感的一种自然表现。

眼睛会说话,喜、怒、哀、乐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都会从目光(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

不同的眼神有不同的内涵。

如:目光明澈,表示心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示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示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示心胸狭窄;目光执着,表示志怀高远;目光浮动,表示轻浮浅薄;目光睿智,表示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示心事重重;目光衰颓,表示自暴自弃。

4、能力人格人们一般都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而不喜欢愚蠢无能的人。

一方面,聪明能干的人或许在某些问题上可以给人以帮助(借脑袋),另一方面,聪明人的言行会使人感到恰到好处而“赏心悦目”它就构成了一种酬偿。

那么,是否人越聪明能干,就越招人喜欢呢?不是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并不喜欢交接能力太强的“十全十美”的朋友,因为一个高大全的人,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敬而不可爱”,令人敬而远之,从而降低吸引力。

反而不如有才能但偶有失误的人更具有吸引力。

如果一个英雄或伟大人物偶尔暴露小缺点,或表现了对某种问题的困惑,则会更招人喜欢。

莎士比亚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得出他的可爱。

”据美国民意测验表明,拳王阿里在最后的卫冕战中被击败,声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

这是因为在他失败后,人们感到他并不是战无不胜的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因此,更亲近他了,更喜欢他了。

一个人的人格,在交往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会使人产生钦佩感,敬重感和亲切感。

从而产生人际吸引。

5、名望地位领袖人物对一般人都有较强的吸引力。

参观名人故居,与名人握手、合影等都是许多人向往的。

皇帝女儿不愁亲家,也是皇帝政治地位使然。

在官本位思想较浓的中国,更是这样,对权力的崇拜和对无权鄙视,就出现了一个人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称呼也随着变化:“王老”、“老王”,“王老头”。

在文化领域有影响的人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小虎队、四大天王、蔡依林、周杰伦。

材料5: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鲍达列夫做的实验。

刻板印象:指评价人时,受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戴有色眼镜。

例如,对地域:山东人豪爽、江浙人聪明、河南人大家都知道;对职业:老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牧民粗犷豪放、军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自我感觉失真: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感觉都要好于公众对自己的感觉。

6、异性吸引异性在一起,尤其是和美丽潇洒、整洁的异性在一起、能自然地反映出一种轻松、愉快、喜悦、互为接纳的友情感。

台湾学者张华葆教授说:“如果爱情是香醇的烈酒,友情就是清淡的白开水。

每个人都曾幻想过情爱的来临。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白开水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恩物”。

材料6:异性吸引实验7、人际距离心理学家经过观察和实验研究,认为人都是有一个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个体空间。

它就象一个无形而可变的“汽泡”。

这个“汽泡”不仅包括了个人占有物(写字时的桌椅等),还包括了身体周围的空间。

这是一种真实的感觉,一旦有人靠你太近、突破了“汽泡”,就会感到不舒服学员2人一组互相注视,注意内心的感受学员活动2:学员分为4-6人若干组,每人说出你认为最受人喜欢的人格特征和最让人讨厌的人格特征,然后由组长统计次数,列出前5位。

学员活动3:随机选择4名同学做相貌描述实验10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4或不安全,甚至试图马上离开,如顾客在餐厅中总是尽可能错开就座,游人在公园中不会夹坐在两个陌生人中间等。

这个心理上的个体空间—“汽泡”,就是界域距离、或心理区域。

材料7:人际距离的研究三、人际交往能力训练——角色扮演学员根据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每人向其他组员介绍一个自己的真实案例,并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获得人际交往的移情体验。

材料8:人际交往情境板书设计: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一、人际交往功能(15分钟)1、自我认识功能。

2、信息沟通功能。

3、心理保健功能。

4、协调互补功能。

5、思想启迪功能。

6、个人成长的作用7、事业成功的保障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45分钟)1、外貌因素2、语言因素3、目光因素4、能力人格因素5、名望地位因素6、异性吸引因素7、人际距离因素三、人际交往能力训练(35分钟)教学后记:学员活动4:学员分为4-6人若干组,根据人际交往的情境,进行任务排练。

然后,每组选派人当众表演。

35分钟5。

相关主题